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范文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摘要:

大众文化是一种兴起于工业社会的独特文化现象。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以其时效性和流行性、商业性和产业性、社会性和大众性、娱乐性和消遣性、技术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很快发展壮大,日益影响大众生活。当代大学生群体比其他年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接受大众文化。在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双重影响。当前要发挥大众文化正向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功能,必须在政府、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

关键词:

大众文化;大学生;价值观

一、大众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我国的大众文化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早期的大众文化形式来源于港台文化和国外华人文化,它被看作是一种另类的时尚文化,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审视乃至批判。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渴望》电视剧的热播,大众文化逐渐传入大陆并生长发芽。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大众文化在此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资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的构建。当今,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种类与形式很多,如影视作品,广告、杂志、流行音乐、漫画及街头活动等。它具有时效性和流行性、商业性和产业性、社会性和大众性、娱乐性和消遣性、技术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关于大众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学者也各持不同观点。我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大众文化进行了解释,归纳出了十几种定义。马克思指出:“经济发展是哲学、政治、宗教、艺术等发展的基础。”[1]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点,本文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兴起于发达工业社会,与现代化及社会大众群体相伴而生的,逐步发展进入生产、市场领域的,借助于商业化的运作机制受到市场规律制约的,通过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现代传播媒介能使大众获得愉悦的,融入人们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态。”[2]这是大众文化在本文中的界定。

二、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一)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大学生要实现社会化,实现由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就要不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获得相关社会生活的经验。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为大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必要准备,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大学生逐渐步入社会,大众文化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社会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得以实现的基础,大学生的社交过程即大学生与大众文化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大众文化给大学生带来新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社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标准。”[3]当代一部分大学生通过义务献血、西部支教、特岗教师及参与志愿类活动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它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增强了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性意识

大众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冲击着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封闭性。大学生在消费大众文化产品过程中,在丰富日常生活的同时,使自己视野、思维更加开阔,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逐渐追求个性的独立和解放。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促进了其独立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大众文化繁荣和大众审美现象的崛起为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变化提供了新的契机。”[4]大众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吹响了自由、平等、民主和追求个性独立的号角,肯定自我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逻辑。如大学生对时尚的追求、由电视文化转变为手机文化,都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群体个性独立的价值观。

3.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多样化

大众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它们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无形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大众文化包含的众多信息内容和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大学生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可以有效利用大众文化,提高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另外,高校在进行主流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可以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运用大众文化的积极效用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多样化。

(二)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诱导大学生追求消费主义的价值观

“消费主义价值观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它不断刺激消费,而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为了追求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的一种生活方式。”[5]大众文化是一种商业性文化,具有明显的追求营利化的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迎合大众的消费文化。当前,大众文化通过电视、电子商务、广告等形式刺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现象无处不在,给大学生带来消费误导。尤其是一些大学生为了展现自我的个性,把高消费行为看作是高水平生活的标志,追求所谓的时尚、名牌,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在消费过程中过度追求高层次。这一消费主义价值观也会误导大学生追求享乐主义的人生目标。

2.诱导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

低俗化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包括大学生对美的反映、美的评判标准等方面,大学生审美观的形成是其自己的主观选择和客观从众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大众文化形象化的表现方式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审美,使大学生对高雅文化缺乏鉴赏能力,部分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出现低俗化审美的倾向,如:直观、造型活泼的的电视剧、电影,其形象化的表现方式颇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又如网络用语的兴起,大学生对这些网络用语不经辨别就加以使用,这些“时尚语言”使他们语言幼稚,不利于他们对规范用语的运用。

3.诱导大学生价值取向

日趋功利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在经过后现代主义阶段的洗礼后,正加快改变人们生活和思想的步伐,呈现完全大众化的趋势,商业性更加突出,一些理论、文艺作品等都成了商品。大众文化不断去迎合大众口味实现利润最大化,内容日益追求感官享受和娱乐性。对于当代“90后”大学生群体而言,受此影响,部分大学生滋生功利化的价值观,将金钱作为人生的追求和理想,信奉“金钱万能”“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错误的价值评价标准。大学生群体流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拼爹”“拼娘”等语言就是这一现象的写照。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资本优势,向我国推销大众文化产品,企图运用文化渗透的方式重新塑造我国民众的价值观,这一做法是西方国家推行他们文化霸权主义的主要策略之一。西方大众文化消费品广告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好莱坞制造“美国式英雄”人物展示的那种生活,无不传输着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种文化生态环境,容易诱导大学生错误认同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

三、发挥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正向影响的对策

(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众文化发展提供方向引导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作为我国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种形式文化内容的传播,加上大众文化商业性特征使得我们的网络信息中充斥着一些消极低俗的文化内容,大学生是使用网络较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观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当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条件下,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倡导、践行以“三个倡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文化发展的指导作用,以主流价值观引导和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大力发展大众文化产业。政府可以加大对大众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优惠政策等扶持力度,优化大众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提高大众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积极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第二,要提高对大众媒体的监管和监督力度,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大众媒体,如电视、网络、广播等是大众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只要加强对这些传播媒介的监督和管理,坚决取缔庸俗化、腐朽化文化内容,才能保证大众文化发挥正向功能的发挥。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引导大众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积极健康发展,以期发挥大众文化的积极效用,逐渐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价值观教育环境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主动接受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带来的挑战,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具体而言,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优化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环境。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不同大学在长期沉淀的过程中形成了各样的大学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建立在社会主流文化基础之上,具有“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优化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环境,以大学校园文化引领高校大众文化的发展,既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又有利于消除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其次,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这是高校应对大众文化消极影响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大众文化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利用大众文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恰当使用网络媒体,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和现实需求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环境。然后,高校在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加强高校美育教育,探索有效的美育实践。最后,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的大众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人要提高审美情趣,自觉抵制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

大众文化以其鲜活的内容和新奇的风格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面对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大众文化,大学生审美取向倾向于低俗化、世俗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自身是关键。低俗化的大众文化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追捧,究其原因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审美能力较低造成的。因此,大学生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要提高自我审美能力。一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锻炼自己的审美观。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有各种群体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审美实践活动,如:文学社、舞蹈社、合唱队等,高校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身体力行,不断在生活中养成关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习惯,做一个“真、善、美”兼具的大学生,以此提高自我修养,在是非面前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高雅文化是一个时代审美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标志,大学生自觉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能不断激发其创造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还要正确看待西方的大众文化产品,不断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个人价值观培育的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从我做起,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的渗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2.

[2]李志华.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19-20.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2.

[4]王彬.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1(1):11-17.

[5]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45.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作者:蒋娟 单位: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