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和谐文化与大众文化论文2篇范文

和谐文化与大众文化论文2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和谐文化与大众文化论文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和谐文化与大众文化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大众文化对和谐文化的需求

中国的大众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已经在前文加以论述了,笔者认为大众文化新的发展方向包括对传统文化的选取,大众文化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是不能再追随现代的纯粹功利的价值取向的了,大众文化是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文化,是社会中每个个体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化,大众文化以其快速的传播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众文化不会轻易消失,而关键在于要将大众文化的糟粕加以清除,如若大众文化要正确发展自然就会产生对审美意识的提升的要求以及对价值内涵的需求,大众文化由于其特有的本质上的商业性与娱乐性,在实际中对和谐文化的接受是困难的。但在现代文化日异呈现多元整合态势的今天,例如一些对传统经典讲解或具有高雅审美特征的作品通过新媒体进入大众文化的接受行列时,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大众的文化需求已经与最初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产生了需求,社会大众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对原有的娱乐至上或商业至上的大众文化的反思。那么结合前文对和谐文化的阐述,笔者认为当代大众对和谐社会实现的期盼,推动了大众文化对和谐文化的接纳与需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社会获取一种安全,这种安全就包括对和谐与包容的观念的追求,新型和谐文化正是对这种安全的文化形态阐释,大众文化也需要对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实现自身的进步要求。

二、和谐文化对大众文化新发展的方向的指引

我们知道,和谐观念在古代的传统认识中是对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以及身心关系的理解,笔者认为以传统和谐文化为内涵,融合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当代精神的新型和谐文化在这些方面依旧发挥其作用,在天人关系这一问题上,正是要解决人与自然能否和谐共处的问题。现代的自然保护主义正是对这种理论的现代升华,现代自然保护主义正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古人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使之从一种哲学理念变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态。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解决的就是社会矛盾与冲突的问题,社会不断发展带来的种族矛盾﹑宗教矛盾与贫富分化这样的矛盾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因此就会产生许多和解式的思想运动,例如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催生的美国黑人文化的新发展,再例如慈善组织以及贫穷救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形成的新时代的博爱文化,这些文化运动无疑是人际和谐的显现方式。身心关系的和谐在于现如今人们对自身的修身与人文素质提升的要求,现代化要求大众的文明素质的大幅提升,大众文化就不能只顾及人的纯粹感官体验。因此大众文化现在也有对精神追求满足的意旨,需要人们在精神上向着更高层次的追求进发,使精神与身体步调一致,在物质极大满足的同时,注重精神上的富足。和谐文化在这样的具体化中才能使大众文化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摆脱纯粹娱乐与商业利益至上的过分低俗的境地,使和谐文化为大众文化的价值内涵增加深度,借助大众文化的流行性去宣扬利于现代化文化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结论

大众文化在中国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其在自身的批判重建中得以化解,同时大众文化对于和谐文化构建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和谐文化的构建在于现代文化主体的生成以及文化自身的超越和改造,将传统和谐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利用大众传媒进行传播,形成新型的大众文化,代替原有的充斥于其中的过分庸俗与弘扬纯粹功利的不良形态,这才是大众文化与和谐文化发展的正确趋向。大众文化与和谐文化构建从本质上看是相辅相成的,大众文化需要在和谐文化的构建中保持其生命力,而和谐文化也要依赖于大众文化的批判重建来承担起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

作者:王一帆单位:黑龙江大学

第二篇

一、什么是和谐文化

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从愚昧蛮荒走向文明自由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亦或是西方文化都积淀了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在“大众文化与和谐文化建构”这个议题下的“和谐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从属于和谐文化范畴下,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的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构建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不断地丰富人们的内在品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大众文化也是如此,正确判断大众文化的价值,对研究当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大众文化由于自身普遍性、通俗性等特征为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和谐文化由于自身商品化、标准化等问题更需要和谐文化的指导。

1.和谐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第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为大众文化提供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实践观、人民群众理论在方法论上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提出了科学指导。我们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根本尺度,确保中国大众文化能够最接、最普遍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并且也是更重的一点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素质与觉悟。要把不同阶层的群众对大众文化的共建共享作为自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使大众文化能够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保持正确的方向。第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为大众文化提供内容引导。当代大众文化多元并存,虽然总的来说还是以健康有益的内容为主,却也不乏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化内容。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人的一些感官需要和情感宣泄,给很多媚俗低级的内容留下了容身之所。此时,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倡导的是健康向上的文化内容,对大众文化的内容进行积极的引导,把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精神同大众文化的趣味性、通俗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的品位、降低文化审美的消极性文化产品的猖獗。

2.大众文化推动了和谐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确实具有着商品性、非审美性、标准性等缺陷,但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以平和的心态,超越的视野来全面地分析大众文化。第一,人的和谐始于内心,我们追求文化的和谐归根揭底是人内心的和谐。大众文化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要,令人身心愉悦、心里健康。在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巨大的当今社会,人们很容易产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有的甚至因仇恨产生极端变态的心理疾病,充斥这样的人的社会又何谈和谐。大众文化广泛渗透到当代影视、歌曲、绘画、文学等领域中,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人得到了身心的放松。而在大众文化的娱乐休闲状态下,快乐悲伤都可以直接释放和转移,不再克制,这是人们宣泄情绪、张扬个性的渠道,是人性的满足,极大挺高了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二,丰富了和谐文化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发掘和利用了新的文化资、采用民族语言和风格,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大众生活发展的需要,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人民的日常生活,创作了许多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素质的精神产品,对推动我国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产生了巨大作用。

作者:陈可依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