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内早期商业电影的兴起及展望范文

国内早期商业电影的兴起及展望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内早期商业电影的兴起及展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内早期商业电影的兴起及展望

作者:代安楠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劳工之爱情》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最早的具有商业和艺术价值可供观赏的电影,《劳工之爱情》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镇馆之宝,也是让人难得一见的电影珍品。中国早期电影研究者如果没有对《劳工之爱情》的深入认识和感悟,不能说真正意义上懂中国电影,因此,笔者翻阅了大量的史料来寻找这部作品的相关资料,有人这样评价“短短20分钟左右的一部中国早期滑稽喜剧片,留给了我们在20年代初期对中国电影的想像,最关键的是《劳工之爱情》竟是如此的好看,竟是如此的戏剧感强烈,竟是如此的具有好的观影效果。这不仅仅引起我们的遐想,在那个时候中国电影是不是已经很成熟了,是不是已经拍摄得很好了”。也有人说:“在1922年中国电影人怎么就能拍出这么好的作品。”不可以否认,这部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难能可贵的是,这部作品用诙谐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较高的电影拍摄手法——现实主义,这也标志着中国电影在诞生之初就有着商业电影的气质。文艺片固然是电影探索阶段的需要,但是商业片能够更广泛地去发现电影的艺术是否具有价值,电影的探索能否迎合这片土壤。

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创造力、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辉煌、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魅力,远远不止几部简短的戏剧无声短片,这个时期的电影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的限制,开始在艺术及市场方面不断创新,如《神女》、《小城之春》。《神女》这部电影,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电影的最好作品,同时期全世界范围内,此类优秀的影片也不多见,对人性的深思又超越了商业电影的初衷,使得这几部影片既较好,又叫座。

中国早期商业电影从影片制作到发行都有着今天商业电影运作模式的痕迹,早期中国商业电影并没有因为其商业规模小,而忽视电影作为商品所应该具有的品质,也并不因为交通不方便而忽视电影在不同区域内的传播。中国早期商业电影人有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姿态,电影字幕都是中英文并制,每一部影片有三个内容,一个是面向传统文化的,一个是面向当下文化的,再一个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时至今天,我们的商业电影也不能超越当时电影所具有的商业意识。

中国早期商业电影迅速发展的因素

中国电影从诞生之初就面临各种困境,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兴起和发展是难以出现的,电影对于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奢饰品,对于这个饱受列强压榨和战火困扰的国家,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就是一个奇迹,在上海,这个奇迹出现了,而且还呈现出辉煌的发展潜力。建国初期的上海是全球瞩目的大都会,这里是世界潮流的前沿阵地,这里也是大舞台,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有着可以和世界任何地方相媲美的电影院,有着最忠实的影迷,有着最耀眼的明星,在当时的上海电影界,卓别林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很多欧洲电影界大师很创新的做法都被中国电影人所吸纳,它的精巧戏剧噱头的设计,比现在大量的喜剧片还要优秀。

在吸收世界电影精华的过程中,中国商业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出国门,向南洋地区挺近。首先,从政治角度,建国前我国政治环境极其不稳定,封建政治统治虽然瓦解,但是新的政治体系又不能完全建立起来,民国虽然得到了法定的统治权,但是在同志范围内,军阀割据的政治格局没有改变,外国实力趁机进入中国,瓜分中国的版图,培养人,虽然后爆发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当日本被赶出中国后,国内战争继而爆发,中国近代可以说就是战火纷飞的时代,这个时代各方势力陆续走上历史舞台,在激烈的征伐中,站在人民立场的共产党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个时期,电影受到政治的影响主要在于电影产业化过程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困扰,电影产业作为民族工业的一部分,受到政治上的打压和政治排斥。

政治的不稳定,政权统治的松动,为电影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电影管制相对不严格,与建国后,电影管制制度相比,此时的电影商业行为几乎不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电影的崛起和发展相对在一个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去发展,政治上的不成熟在税收方面也让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获益。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讲,民国以来到建国初期,这段时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工商业得到长足的进步,一批有志的电影爱好者开始投身电影事业,并通过商业化与电影艺术的结合,让电影在中国生根发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尽管,这个时期,中国民众距离电影还比较远,受官僚资本主义剥削等经济独裁的压榨,但是中国电影依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中国早期商业电影所具备的开拓精神和勇气,根据国际市场及时做出调整,让中国电影走在了国际化电影的前列。

商业电影既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也受到周围商业环境的影响,以上海为例,建国前的上海滩具有较高的商业规模和消费能力,电影已经成为市民消遣的重要场所。虽然,建国初期商业还禁停留在局部地区,商业规模相比较西方也小很多,但是与清末相比,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新兴商业模式和手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对于电影商业的出现,大家都以一种改革者的角度,去尝试商业上的成功。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开始从仿制入手,陆续在试验与探索中摄了具有较高观看价值的侦探片、爱情片和喜剧片,以《阎瑞生》、《红粉骷髅》、《海誓》和《劳工之爱情》等影片为经典。

再次,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受到徘徊在本土与西方之间。当时中国试制电影与欧美影片的关系非常紧密,从电影技术到电影拍摄艺术,从电影放映到市场化运作方式,都是借鉴了西方电影产业模式。在“商务”、“上海影戏”和“明星”形成的竞拍态势中,初露端倪的“欧化”与“华式”两条发展路径,这其中包括了“商务”早期长片的国家意识和影像风格上“欧化”色彩;“上海影戏”对欧美儿童片的摹仿以及“明星”以《孤儿救祖记》为代表的比较民族化的创作方向。在《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一书中,以“明星”中的郑正秋、包天笑和洪深的创作为例,探讨他们实现电影本土化的方式,郑正秋对本民族特性的体认、包天笑对西方文学的转化以及洪深对刘别谦心理描法的借鉴,既涉及他们创作的个性,同时也表明“明星”集体注重电影民族特性的共同特征。

中国电影尽管受到政治、经济、西化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中国电影还是呈现了具有独立审美特征的发展道路,一批优秀的演员和导演,他们的成就至今依然散发着光辉,其成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也值得今天中国电影市场参考和借鉴。中国电影在寒冬中坚守着艺术的执着,并把这种西方的艺术样式成功进行了中国化的探索和发展,也为后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中国早期商业电影为今日中国电影发展奠定基石

2012年1月,经过权威部门统计显示,中国2011年电影票房总收入超过130亿,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市场。这一数字说明中国电影在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中,已经具备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够跻身世界一流电影制作行列,具有世界上公认的优秀演员和导演,这些成就无疑都在证明中国电影具备冲击美国好莱坞等一流电影国度的实力。回忆过去,中国早期电影人的梦想正在实现,中国今天的商业电影较之早期商业电影创新不多,相比之下,有些还不足。中国商业电影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要借鉴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勇气和魄力,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突破,让中国电影走出去。

目前,中国电影正处在成长和转型期,对于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观众的电影市场而言,世界第三是不符合身份的,同时,130亿的票房中在受到中国电影准入制度制约的国外电影又拿到多少份额,我国自拍自导电影又占具多少份额,中国电影是否已经进入了良性的发展轨迹,回顾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早期电影的商业化是如此的成功,当时本土电影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正因为如此,当前中国电影拍摄要更加注重影片的质量以及迎合观众的审美取向,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电影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这种对接既让电影充满了活力,也让电影艺术迅速成熟。由此,我们要调整电影拍摄重点,调整电影发行方式,调整电影的故事内容,让电影与市场联系得更紧密,让电影更加深入人心,中国电影就必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