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而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必须摈弃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育;理论与实践
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迫切需要。体育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通过大学体育教学渗透人文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体育不但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发展精神、培养良好社会行为[1]74,“是激发爱国热情和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2]4。体育活动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如果能够得到充分挖掘,大学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作用不会弱于其他学科,甚至会比其他学科更为突出,效果可能会更好。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笔者称之为“大学体育人文教育”)。
一、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体育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所谓人文,从语义上解释,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在《辞海》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3]1563,包括“以人为本”和“对理想的人或人性的培养及教化”两层含义。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人文教育就是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为了塑造理想人格、提升受教育者崇高的人性境界的教育。目前,学界对人文教育初步达成以下共识:第一,人文教育的实质是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第二,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传授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形成人文思想、传授人文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人文精神培育;第三,人文教育的途径非常多,但不外乎理论引导、环境熏陶、人生体验等;第四,人文教育的机理是:促使个体心灵自我觉醒,人性境界内在提升,直至知行合一。
(二)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价值大学体育人文教育作为体育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是全面、系统化的体育文化教育,是课上与课下、人文与科学、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全面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许多优势。第一,大学体育人文教育能够兼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两翼,不可偏废,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大学体育教育亦是如此。如果总是偏重于学科教育,把大学体育仅当成一门体育技术课程或身体机能运动,就会导致体育教育目标的固化,不利于利用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是体育教育中应有的育人成分,也是体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入了人文教育的体育教育更好地实现其育人的本质功能,真正成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大学教育。第二,大学体育人文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强身健体是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基本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又衍生出了休闲、娱乐、社交等需求。仅依赖单一的体育课程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体育需求的。大学体育人文教育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组建体育俱乐部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这样,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体育专题知识讲座等不再是单一的体育活动,而是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的综合活动,既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又自然而然地渗透了人文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第三,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可以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误区。刻苦训练,强身健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传统体育观念中,体育似乎与人文素养培养无关。但是,由于大学体育人文教育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有形的、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形式学习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和增强体质,同样还可以通过高雅的体育文化氛围、优秀的文化传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审美情趣,促进社会化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这种充满了人文教育色彩的体育活动产生兴趣,积极投入训练。
二、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
大学体育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许多优势,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突出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大学体育人文教育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的需求,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育运动的自觉性。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育教学的效果影响巨大。传统的体育活动,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预设教学目标,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带有明显的强制色彩。体育管理制度也往往不近情理,不是从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出发,而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充满了“刚性”。这经常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渗透了人文教育的体育教育,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一种积极健康、自由开放、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具备了现代人文教育观念的体育教育,能够极大地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二)实现体育技能和人文素养水平的共同提升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体育人文教育功能的实现。除了体育课,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校园网、体育宣传栏、校园广播、体育场馆装饰、体育讲座等方式获取体育知识,提高技能,增长见识,同时通过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体质,大大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三)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可以引导大学生在体育精神和思想道德方面获得更多体验的机会,进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例如,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坚韧的性格、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再如,观看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在运动场上空,当运动员满含激动的泪水唱起国歌,每一个作为观众的大学生都会不自觉地激发爱国情怀。久而久之,他们也会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为祖国增光添彩的重任。
三、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方向
传统的体育教育课程内容非常单一,平时只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体育比赛成绩等体育素质的培养,很少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体育生由于整天忙于训练,在日常学习中的阅读量只有其他普通学科学生的五分之一,老师们对体育生这方面的要求也较少,所以体育学生常被别人认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反映出传统体育重技能轻文化、重体质轻人文素质的问题。因此,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应当注重改善大学体育的精神文化教育要素和行为文化教育要素。由于当前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与大学生的运动锻炼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忽视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单一,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性发挥不出来等,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制度和教育理念层面的问题,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精神文化层面的问题,制度文化与观念行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精神教育要素和制度文化教育要素的改善是行为文化教育要素改善的前提,同时行为文化教育要素的改善也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教育要素改善的具体体现。[4]
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摈弃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我国体育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论和办学模式的影响,注重运动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体育专业教育只重视奖牌效应,强调“运动技能优先”,忽视人文素养提升,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不高。非体育专业教育仅将体育活动当作强身健体的单一活动,不注意发掘体育活动中蕴含的人文因素,认为体育活动与人文教育无关。因此,改变当前的现状,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克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加大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力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水平教师对学生的成才和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大部分毕业于体育专业,平时忙于体育训练,无暇也不屑于主动钻研人文素养,自身人文素养相对较低,也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目前既精通体育专业知识,又对人文社会科学有研究,并且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授课的教师是少之又少。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学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注意挖掘专业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互交叉和渗透。[5]综上,鉴于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准确定位大学体育理念,明确“科学与人文融合,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使命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挖掘体育活动中的人文素养因素,发挥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优势,与其他学科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傅浩坚.中国近代体育史的传奇人物:马约翰[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徐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6版.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4]张胜影,李建达.人文教育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65-66.
[5]张正祎.开展大学人文体育教育可行性的研究: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运动,2014(21):84-85.
作者:冯峰 单位:河南检察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