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科实习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范文

儿科实习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儿科实习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儿科实习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

【摘要】医学是以“人”为核心的生命科学,更是一门人文艺术。在社会转型期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环境下,重视实习医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引导实习医生尽快适应生理-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树立职业责任感、神圣感以及坚定职业信念尤为重要。人文素养的提高不仅是培养优秀医生特别是儿科专科医生的必需,更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积极和谐正能量社会环境的迫切要求。深入分析了青年医学生实习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困境,并进一步探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人文素质;医学教育;儿科

随着科学进步,医学对于“人”这一生物体的认识早已达到基因水平,可供医生预测、诊断、治疗疾病的手段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个体化。近年提出的“精准医疗”更是不断推动人类对于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但医疗过程绝不是仅仅由实验室检测数据以及诊疗常规或指南堆砌而成的流水线。医学更涵盖了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它不仅仅是研究“人”的生命科学,更是一门以“人”为核心的人文艺术。儿科专业尤其具有特殊性,它的研究对象是生理、心理处于不断变化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及青少年。一名合格的儿科专业医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巧,更要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及共情的能力,诊疗过程中关注患儿精神心理、教育、家庭甚至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得到重视。尽管在本科阶段教育中,已经设立了“医学伦理学”等理论学习课程,但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更多的认识来源于临床工作,因此,实习期间的人文素养培养在引导实习生树立正确的“人道观”上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儿科血液肿瘤专业实习角度出发,对医学生实习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困境与策略进行分析。

1实习医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困境与意义

1.1社会信息爆炸大环境的冲击

我们处于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机遇、诱惑、挑战扑面而来。大量充斥着物质至上、功力主义的信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浮躁、抱怨、自私自利、唯利至上的消极心态以不同矛盾形式折射出来。我们的实习医生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走出了象牙塔,面对真实的医疗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自身能力的怀疑、医学的局限性以及微薄的收入,难免会产生失落、迷茫的情绪。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及时引导实习医生牢固树立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坚定职业信心至关重要。

1.2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医患矛盾已成为突出问题,暴力伤医事件不断见诸报道。治病救人这样一个高尚的职业,竟被不断污蔑抹黑成谋财害命。医务人员不仅不受尊重,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了威胁。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投入不足,医院公益性的缺失,社会保障力度亟待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全民医学知识的匮乏,很多人盲目认为医学无所不能,这种误读导致一旦诊疗未达到预期结果,极易导致医疗纠纷产生。更有甚者,把医疗过程当成买卖关系,无法接受所谓“人财两空”情况的出现,从而导致暴力伤医、医闹现象屡见不鲜。舆论导向不正确,一些媒体为博眼球,进行不实的负面报道扭曲医患关系。医生的劳动价值在收入上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诊疗费用水平偏低。法律制度、医疗风险保险制度不健全等。矛盾日益突出的医疗环境对医生是一个巨大挑战。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帮助医生正视问题、摆正心态,以积极长远的眼光看待医疗大环境,在期待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在工作中找寻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1.3儿科医生不断流失

由于儿科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平均收入水平远低于其他专业医生,儿科医生数量在逐年下降,占人口比例严重不足。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儿科医生的缺口将日趋明显。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会上提示截止2015年,每千名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0.54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年服务患儿人次已达340万,全院731名医生,平均人均每年需诊治患者例数达4651人。多数医生都是“5+2”“白+黑”的投入工作,在这种高强度的临床工作负荷下,还要兼顾教学、科研,对医护人员身体心理的挑战都是巨大的。加之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储备儿科医务人才的短缺,更加剧了儿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流失。有数据显示,约有39.8%医务人员有过放弃从医的念头或计划转行,而儿科专业则尤为明显。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科医师流失率达到10.7%,而基层医院则更高,其中大部分为青年医生,到2020年,儿科医生缺口将达近9万。毫无疑问的,我国儿科专业医生的日益短缺将极大程度地动摇实习医生儿科专业择业的决心。

1.4社会伦理问题不断凸显

社会转型期中,医生面对的社会伦理问题逐渐增多。越来越多患儿来自于单亲家庭,父母在治疗上意见有时并不统一,甚至相互推诿责任,给诊疗造成很大难度。需要医生解决的问题更为复杂和多面,绝不仅仅是躯体问题、精神问题那么简单。很多时候还要去面对患儿家庭的内部矛盾以及经济问题。新时期医疗情况的复杂性给刚入职的医生带来新的压力与困惑。

1.5儿科救治对象的复杂性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敏感时期。在中国,尚未单独设立青少年医学科,但其重要性已得到不断重视。临床患慢性病的青少年患儿易出现抑郁、焦虑以及自闭的心理问题,某些患儿甚至出现自杀倾向。面对这样一个心理、生理向成人过渡但并不健全的群体,仅仅治疗身体上的疾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青少年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人文关注是重要的也是必需的。这给儿科实习医生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6医学人文培养体系不完善

尽管医学人文培养不断得到重视,但显然医学教育更为强调的是医学技能的培训。绝大部分医学生重视技术性临床知识的学习,轻视非技术性能力,例如医患沟通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其次,即使设置了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等人文课程,但授课内容大多离临床实践较远,缺乏感性认识,难免枯燥、乏味,无法真正发挥作用。而一旦进入临床后,繁重的临床工作更鲜有机会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训。

2儿科实习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的思考

2.1建立和谐积极的正能量

环境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需看两点,一是看如何对待妇女和儿童,二是看如何对待教师与医生。非典肆虐、汶川地震等危急情况发生的时候,冲在第一线的永远是武警战士和医护人员。医生是神圣的职业,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全社会应对医生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不尊重医生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不负责任。政府层面上,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构建多层次医疗卫生覆盖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切实疏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从源头上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正确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良好和谐氛围。医院层面上,提升公益性,保障医患双方利益,重视医生身心健康,采取措施有效缓解医生工作强度。

2.2健全实习阶段人文培养体系

引导实习学生适应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重视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选择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善于从实习生自身情况出发,分析疏导他们的困惑,以理性的思维面对医患矛盾,培养实习生对儿科工作的情感。在临床阶段设立临床心理学、法制的相关培训课程,邀请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传授经验。将人文素质考核评价列入人才评价体系中,在专业能力优秀的基础上,强调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医生[1]。

2.3增强职业神圣感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90后的实习医师如何能够在尽快适应高负荷工作前提下,尽快树立充满高度责任感,敬畏生命的职业理念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当前“5+3”式儿科医生培养体系尽管利于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但由于实习医师的教育背景不同,素质参差不齐,适应能力差别很大。血液培训专业性强,特别是肿瘤专业,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对原发病治疗及并发症处理要求高。部分非血液专业规培医师存在“混日子”“得过且过”的心态,与家长沟通缺乏耐心,患儿关心程度不够,责任心欠缺。应引导实习医生从临床工作用心体会职业获得感和满足感。每年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新收治白血病患儿200余例,很多患儿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考取研究生或结婚生子。每年六一联欢会,都是康复患儿的大聚会。他们表演节目、展示才艺,不仅向新患病患儿传递了治愈的信心,而且更增强了医生的职业成就感。

2.4关爱患儿,重视医患沟通

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很多医生忽视人文关怀,认为只要专业技术好,治好了病就行了,现在工作强度那么大,哪里有时间跟患者促膝谈心。有些外科医生甚至上了手术台前才见到患者第一面。成为这样一个“医匠”并不难,但他绝不是一名优秀的医生,甚至说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医生既要治病,也要治心。“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疗是“用心”的过程,既要解决躯体的疾病,更要缓解患者精神的痛苦。很多时候,不需要刻意说什么,一个小动作、一个坚定的眼神就能温暖患者的心。特别是小患儿,他们刚入院时都有恐惧心理,面对“白大衣们”眼神里充满了紧张和焦虑。如果你能拉拉他们的手,轻轻拍拍他们的小脑袋,或者给他们一颗糖果,他们的恐惧心理会逐渐减轻,再给他们进行查体或者操作时就他们就不再那么抗拒。渐渐地,他们会跟你增加互动,甚至会送给你他们亲手做的小礼物,看到你会叫阿姨,他们就是这样把温暖再回馈给你,让你时时体会到职业的满足感和神圣感。不得不说,医患之间医疗知识的不对等,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理解。特别是医学具有局限性,很多疾病无法得到治愈,这时人文关怀就尤为重要。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经济上给予他们帮助以及安慰。例如血液肿瘤患者人每日的问诊、查体非常重要,是否能够做到耐心细致询问患者进食、二便情况,能否注意观察化疗治疗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在沟通过程中注意言语温和,目光温暖。骨髓穿刺、椎管内注射化疗药物是白血病患儿常需接受的创伤性操作,操作前强调向家长告知做好准备工作,穿刺过程中与患儿轻声对话尽量减轻其紧张情绪而配合操作,助手注意温柔对待患儿,避免粗暴按压患儿,尽量减少患儿痛苦。以此建立正向循环,让患儿从此消除对于操作的恐惧心理而利于今后医疗行为的完成。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减少医疗差错的产生。有研究显示,沟通不良是导致医疗或护理差错的重要因素[2]。很多人都对这样一幅照片印象深刻,照片中一位老者医生在查房时与一名小患儿相互鞠躬施礼。

百多年前的珍贵影像记录了医患间相互尊重的温馨画面。这位老者提出,好的医生应该具有三个“H”,“Head”是知识,“Hand”是技能,“Heart”是良心。1977年,恩格尔教授提出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了医学是全方位多层次以人为本的艺术。刚进入肿瘤专业的实习医生多数缺乏知识自信,带教老师要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首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进而在带教过程中言传身教,让他们从实践中体会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儿与家长进行沟通,树立人文关怀是医生本职工作的认知。时时提醒自身的言谈可能影响患者的选择。不同教育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的家属思考问题的角度可能截然不同。有些家属对治疗缺乏信心,即使疾病治愈机率比较高,仍犹豫不绝,这时就要向他耐心讲解疾病治愈机率以及贻误治疗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相反,有些家长对疾病认识又过于盲目乐观,那就要注意及时向其告知疾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他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避免出现过度医疗的可能。此外,肿瘤患儿家属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出现抑郁、焦虑、敌对或强迫等心理问题,而患儿又极易受家庭氛围的影响而出现烦躁、自闭、抑郁甚至攻击性行为[3]。人文关怀、心理干预已成为治疗中关键一环。身心健康才是真正意义的康复,否则即使身体上的疾病治愈了,心理上、精神上的缺陷却使患儿无法正常融入社会。因此,与肿瘤患儿家属沟通就更要注意采用积极及鼓励性的语言,引导他们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尽管我们无法改变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但至少每个人应该为建立一个患者信赖医生、医生尊重患者,彼此能够相互温暖的小环境而努力。

综上所述,在社会转型时期,医疗体制尚不完善的大环境下,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伦理问题、医患矛盾、医疗救治对象复杂等挑战,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实习医师及早树立“人道”观念,坚定职业信念尤为重要。重视实习阶段人文培训,引导实习医生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模式不仅是职业的需要,更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积极和谐正能量社会环境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瑞涛.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举措[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7):110-112.

[3]吴心怡,郑胡镛.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及干预[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16(4):145-148.

作者:于皎乐;郑胡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