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范文

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态环境的体现,是大学教育特色的展现,是以大学地理环境为半径,以社会大环境为背景,以大学精神为核心,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积淀的核心道德观与价值观。大学文化是大学软实力的体现,关系着大学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提升。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大学文化的滋养,大学文化体现着大学的办学理念、展现着大学的精神,只有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才能提升大学的人文素养和精神风貌,保证大学的科学发展。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同质化倾向,民族文化特色不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不够,过于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大学文化没有在大学发展尤其是育人为核心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整体上,基于传承文化精神,助推大学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力求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地阐释。

一、传承文化精神,助推大学发展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假如大学里缺少人际间精神活动的背景,只讲书本,不谈哲学;只做实验,不研究理论;只叙述事实,而没有理论概括;只有学术的方法训练,而精神贫困;那么这样的大学必定是一个贫瘠的大学。”大学要有大学的文化精神,要有属于自身的文化品牌。围绕大学精神风貌的塑造,针对教师和学生开展文化建设工作。通过文化建设,使广大师生充分领略大学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将大学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于广大师生的内心,充分体现于其具体的行为之中。通过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建设,树立文化引领人、熏陶人、培育人的理念。大学文化建设要积极传承大学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能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大学文化建设要紧密围绕大学的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特有的发展规律,体现独有的文化品性。在这一过程中,要尤为重视大学历史传统的梳理与挖掘,积极总结自身优秀的文化,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使其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石。大学文化精神传承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内在诉求,以个体的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点。个体的价值得以尊重与理解,必将有益于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要树立学生至上,育人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深入的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并在具体的细节上予以落实。其次,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倡导学术自由,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创新,为每一个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其将个人理想与群体理想有机地融合。第三,创设向上向善的育人环境。大学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作为依托。

大学文化精神最终要体现在培育的对象上,通过人来折射,并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展示。因此,创设敏学笃行、尊师重道、敬业乐群、追求至善的为学环境至关重要。大学文化精神要突出个性。有个性才有魅力,有魅力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建设有个性的大学文化,以个性文化作支撑大学才能获得发展的持久动力。个性文化是大学文化区别于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大学完成引领社会文化使命的重要前提条件。个性化的文化也正是大学文化精神的完美体现。大学文化的独特个性,来自大学自身办学经验的总结,从自身发展的独特进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劣取优,汲取精华,形成自身独有的优秀的文化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重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自身特有的文化布局,尊重传统,展现大学的文化精神之美。大学文化精神要有延续性。大学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淀与凝练。大学文化不是死板的、固化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大学文化也呈现出日益多样的姿态,大学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充实。基于此,大学文化建设要秉承传统,严守核心,与时俱进,重在传承。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浮躁,克服大而全,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文化中的体现与传承,要勇于开拓创新,引导大学文化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大学文化精神必须贯穿于大学有机体之中。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每一个环节都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要加强人文环境、景观环境、制度环境的建设,通过环境建设,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强化每一个人的文化自觉。同时,充分发挥每一个大学人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大学文化精神由个体到全体、由特殊到普遍,使大学精神成为全体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观,在大学建设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推动大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突显民族文化,强化地方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因此,大学应当紧跟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及传统文化,建立文化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文化类型及层次结构,促进文化的交叉和融合,不断汲取富有时代性创新性的文化因素,使大学文化保持鲜活的生命力。重点是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同时,必须制定适合大学的文化发展战略,引导大学文化建设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进而形成各自的育人理念和风格,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大学文化的特色化。每个地方都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的大学,应结合本区域的民族文化去构筑彰显自身独特性的文化建设理念。大学应加强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人才队伍培养,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强化民族凝聚力教育,强化民族精神的凝练,民族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基石,大学的历史发展、精神传承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想形成特色,必须善于总结历史,提炼精华,突出民族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彰显大学自身的特色,保持大学发展的旺盛生命力。特色体现在文化建设的思路上,由质量来衡量。

提高文化质量是大学的重要使命,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本要求。在整合地区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大学文化质量建设,提升大学的文化内涵。大学要重视挖掘文化内涵,深入实施文化质量工程,提高文化质量,确立文化建设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文化素养较高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积极调整优化大学的文化。大学文化建设要将民族特色与世界眼光有机融合。要本着开放的视野,融入世界文化大背景中,放眼世界。大学的历史是世界文化融合的产物,面对急剧发展的世界高等教育,我国的大学文化还是相对滞后的,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必须向西方先进大学文化学习,以更好地彰显自身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大学注重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文化丰富的过程,也就是推动自身科学、合理地发展的过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大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只有打造属于自身独特的东西,彰显大学的文化品性,大学才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才会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才会体现自身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价值,进而发挥自身在地区各项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升社会文明

大学的四项职责中引领文化是其中之一。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主阵地,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是社会文化的核心。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与创造者。大学的理想、大学的精神、大学的责任等都与社会文明的提升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作为优秀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理应积极弘扬主流文化,积极助推健康向上文明的社会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建设首先应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大学作为培育社会公民的场所,理应承担社会公民道德素养的培育,引导公民趋向健全的人格,塑造丰满的精神,促进全社会道德风貌的积极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大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用核心价值观培养人、评价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灵魂与核心,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大学文化建设应积极融入社会发展进程。“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要围绕社会发展展开,针对社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建设,如果脱离了社会,那么大学文化的建设将是虚无的,无法获得持续的动力。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积极弘扬人文精神,倡导理性精神,高举科学精神。作为学术圣地,大学要体现自身的学术价值,要不断地求知、求真,探寻真理,以推动社会的进步,提升社会的文明。大学文化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文化产品能否获得社会的认可,将是大学文化建设成果有效性的鲜明体现。大学培养的人才,也是一种“文化产品”,其社会适切性,在一定意义上也展现着大学的文化建设水平。人才的成长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转变,更是一种文化修养的提升,是大学文化长久浸染的结果,换而言之,大学人才培养背后承载着巨大的文化使命。这种使命能否完成,关键要看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科研成果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维度,展示着大学文化的另一面。

大学科研成果的社会契合度反映着大学文化的深度,其能否促进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直接推进着大学文化建设的深入变革。大学文化建设不是一个风向标,对社会的一切都做出反应,而是一个立于时代潮头的引领者。大学文化必须经常赋予社会新思想新理念,这些文化精髓也许不是社会所想要的,但一定是社会所需要的。高水平的大学在于有崇高而鲜明的办学理念,有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有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一旦涌现出一批有特色、有思想、高水平的大学,就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真正杰出的人才,整个民族就充满希望。在新时代、新境况、新发展的背景下,大学只有确立自觉的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高水平大学才会呈现,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学才会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

作者:高云峰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