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互动视野下大学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应然状态下,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恰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然而,实然状态下广州大学城的文化互动却并非如此。
(一)办学目的与互动目的的背离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计划入住20万大学生。2003年1月,广州大学城总体建设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完工。毋庸置疑,这是广州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然而,撕开表象的繁荣,从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的角度而言,我们不禁反问,为何将大学城建立在岛上?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大学文化在提升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和塑造城市灵魂等方面的作用,还是为了让大学文化更多地吸收城市文化,进一步推动大学走出“象牙塔”,迈向世俗化、全民化?就现实的互动情况而言,政府建立大学城的初衷并没有考虑过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目的。大学城的建设更多地站在政治的角度,考虑更多的是以大学城建设推动城市建设,以政府意志为中心,大学城的发展围绕政府工作目标来进行。结果就是短时间内完成大学城的建设,各所大学千篇一律,毫无广府文化的标志。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种商业影响在利益获得者的支持下直接介入大学,反之,由于大学城坐落在岛上,无形中就减弱了大学文化、大学里面的各种社团文化、公益文化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城的匆忙建设显现出管理人员缺失等问题。
(二)欠缺良性互动的机制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互动应当在一定的情境、制度下进行,互动情境与互动制度是保障良性互动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并没有建立起良性互动的机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既没有建立良好的互动情境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制度。广州大学城坐落在珠江的小谷围岛上,四面都被珠江包围,大学教师、学生要进入广州市区就得历经将近1小时的车程,颇有古代书院的“韵味”。然而,这种“人为”制造的大学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抹去了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亲密接触的情景,为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制造了障碍。城市文化中的商业文化在得利者的支持下可以毫无约束地进入大学,带走大学原有的“纯粹”,相比之下,大学生举办的一些公益活动则因为距离的问题无法影响到市民。除此之外,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本身是受政治控制的封闭系统,具体到广州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由于大学本身受到政府的过多控制、干预,就使得城市文化强硬地介入大学,大学失去了其自身“取其精华”的功能。总而言之,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过程中缺少一种良好的机制。
(三)大学文化的开放性还不够开放是现代大学的显著特点,开放的大学文化也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标志,然而现代大学文化的开放程度却并不理想。首先,大学文化的文化载体对外开放不够。广州大学城附近的城市居民很少能共享大学城里的文化设施,例如阅览室、报刊亭、图书馆等,有些大学甚至还用围墙将外界与大学隔离开来。其次,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相互交融存在着人为的隔阂。大学办学体制由政府主导,各级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后,最终选择将大学建在郊区。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在建设之初,小谷围岛只是珠江上面的一小块荒岛,距离天河、南沙等市区有相当一段距离。再次,大学文化主体的开放意识不够。大学的学者存在鄙视市民文化,不屑于观察、研究,甚至吸收其合理一面的现象;而大学的学生也会怠于参与社会实践,甚至常常排斥与社会交流。最后,大学文化的开放程度有限与其自身的文化载体也有关系。大学文化的载体主要是书本,大学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和读书,成为一种“书斋文化”。在这种氛围里,大学生对社会文化的了解和内化基本是通过被抽象、概括化的书本知识得到的,这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大学文化的开放。
二、大学文化助推城市文化的途径探析
有效的社会互动应当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互动目的;二是要为互动双方提供一定的互动情境;三是互动双方应该是相互了解的。基于上述要求并结合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实现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互动目的,增加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流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互动双方要达到一种预定的效果,即互动目的,而在实现预计效果的过程中互动双方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达到目的。因此,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就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其一,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过程中应该实现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大学文化不应该在与城市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失去自我、随波逐流,相反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保持自身文化的先进性。不仅如此,大学文化也要积极对外开放,发挥大学文化自身的优势来凝聚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引领城市文化发展。其二,大学文化应该包容城市文化。虽然在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的过程中难免有不良的城市文化如影随形地渗透到大学文化之中,例如,城市中急功近利以及好逸恶劳的态度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在互动过程中难免会有排斥不良文化影响的意识,但是大学文化更应该包容城市文化。大学文化不应该仗着自身文化的优越性而鄙视、排斥城市文化,相反,应该用“存在就有其合理面的”思想来包容、接纳城市文化,进而促进自己的开放。其三,加深彼此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双方互动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在更好地实现社会文化的大建设上来。具体言之,就是实现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有效融合,以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实现城市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共同发展、繁荣。总之,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目的就是要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的发展,加快城市文明建设,实现大学的更加开放,城市文化的更加多元、更加包容。
(二)建立开放的互动情境,促进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建立开放的交流机制不仅仅是社会互动构成的要素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开放的交流机制是社会互动的情境保障,与此同时,大学本身需要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才能使自己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力。同样,大学文化只有在这种外向的交流中才能更好地与市民家庭、社会各界、社会各个领域之间建立起纵横交错的“互利关系”,发挥文化辐射、文化改造以及精神引领功能。具体言之,建立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开放的交流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其一,意识上实现开放、多元。人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处在21世纪开放、多元的社会,大学文化的主体不应该抱有自我封闭、回避甚至排除异己的思想。要明白开放性和包容性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城市文化也应持有相应的态度。其二,实现精神层面的开放和交流,特别是发挥大学专家学者在城市文化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城市的特色在于城市文化的个性,现代“城市经营”的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的设计是“城市经营”的首要环节。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大学内部专家学者的专业能力对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规划,并通过专家讲座、名人讲坛等方式,将先进的城市文化理念传递给市民。大学可以开设各类培训班、学习班,培训社会各层次人员,宣传先进文化、先进知识、先进理念等,提升市民素养。大学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城市的文化活动,如大学与社区协办各类文化活动或文化社团,实现城市与大学文化之间的精神交流,让大学文化真正融入到城市文化之中。其三,实现空间的开放与交流,全面开放大学文化资源,发挥大学文化的辐射作用,使市民能共享大学里的思想文化科技成果。
(三)大学文化主体与城市各群体之间密切联系,实现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社会互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互动主体之间必须相互了解、相互认识。具体到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大学文化主体与城市文化主体之间也应当加强联系、扩大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认知,为有效促进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打好基础。因此,大学文化主体应当发挥大学的文化资源优势,扮演好城市智囊团和思想库的角色,建立一个“主动出击、全面协调、合理取酬”的动力机制,与城市各群体、单位开展协作,为城市各企业、社区、机关提供文化服务,践行大学与社会密不可分的理念。例如,教授、研究人员等可以在各个小区里面开设文化讲坛,与社会的其他育人机构组成协同育人机构,与小区内的文艺工作者共同举办一些文艺活动等,在与社会文化群体的交流中实实在在地丰富了城市文化。大学生则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与社会交流,到企业实习,参观文化馆、档案馆等,在自己获得锻炼的同时也将大学文化带入了社会。同时,城市文化主体需要为大学以及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支持,与大学文化主体密切联系,依托大学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本优势以及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技术转化,推动城市的文明进程。大学文化主体要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加大对城市历史文化、城市精神等方面的研究与引领,实现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助推。
作者:赵雨婷单位: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