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有利于校内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资源主要包括:第一课堂文化资源、第二(三)课堂文化资源、软环境文化资源以及硬件文化资源等,它们共同构建了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资源体系。针对各类文化资源自身特点,借鉴6σ文化中的整合与优化资源的配置基本流程:一线教学单位、教务运管部门要及时调查和梳理学生对第一课堂文化建设的反馈,积极构建科学的第一课堂文化建设评价系统,通过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方法,改善实习试验条件,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建设有应用型特色的第一课堂文化资源;学生管理部门、各级党团组织、学生自组织要及时掌握学生对第二(三)课堂文化的实际需求,例如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时间、人数、评价、建议和意见等详细数据,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三)课堂文化建设,提高第二(三)课堂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的部门要将软环境和硬件文化建设纳入到大学文化建设范畴去思考,从制度建设、校园环境、服务质量等方面着手,将有应用型特色的大学精神注入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整个过程体现了6σ文化所倡导的“客户导向、数据驱动、持续改善、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
(二)促进了大学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间的交流6σ文化是企业文化大家族中的特殊一员,其倡导量化管理,用数据说话,追求产品的“零缺陷”。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虽然有本质区别,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具有极高相似度的,几乎所有的企业家、技术和管理人才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受大学文化的影响颇深。比如清华同方就一直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并将其渗透在企业管理理念的方方面面。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为受教育者和乃至教育者本身提供最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氛围,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与企业6σ文化内涵是一致的。所以,通过引入6σ文化,例如适度引入现代企业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注重实践”等适合在高校推广的文化内容,将应用型大学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同一维度进行思考,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零缺陷”,对于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现代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的符合度,更好地利用现代企业文化资源丰富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系统解决方案选择创建优秀的大学文化是应用型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管理学家西蒙曾说:有效地开发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结构[2]。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各高校均采取了诸多的办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有没有一种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标准化的流程、科学的数据采集、规范的数据分析,提出改进方案,通过监测新的流程系统,让改进后的流程发挥功效,6σ文化恰恰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学校往往握有主导权,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利益诉求,以至于出现大学文化发展方向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背。应用型高校应该积极借鉴6σ文化,以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为起点,积极寻找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面向广大学生和社会做调查,采集在课堂教学、思政教育、实践培养、校园文化、课余生活、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数据,通过SPSS、MINIT-AB、ERP/BRP等软件,进行轮廓分析、因子分析、缺口分析等,适时适度调整大学文化的建设方向和策略,为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四)提高大学文化建设效益6σ文化所倡导的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模式,精准的系统管理对于提高大学文化建设效益同样有实际意义。目前,有些应用型高校在学校管理中还存在缺乏沟通与合作、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学校管理效益,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大学文化建设。所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引入6σ文化倡导的无边界合作,提升各类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在确定大学文化建设目标后,通过测量与分析等流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并将使大学文化建设的成本趋于合理。同时,围绕提高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效益来推进各项工作,人才培养质量也必将向6σ文化提出的“零缺陷”更加接近。
二、6σ文化与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的融合步骤
任何组织要实现6σ管理目标,就必须把握好三个要素:战略要素、战术要素和文化要素,其中文化要素是重中之重。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可以通过借鉴6σ文化实现对大学文化建设过程的改良,实现大学文化的改进和升级。图1是6σ在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实施过程。
(一)界定“界定”就是要客观地定义问题。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来讲,界定就是要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零缺陷”,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在明确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型高校要明确如下问题:(1)界定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2)界定大学文化的服务对象(学生、教师及社会)及其实际需求。(3)界定大学文化建设的环境及资源等限制条件。(4)界定大学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及流程。(5)界定大学文化建设的改进后的预期成果。
(二)量化“量化”就是要收集数据,其主要方式是测量,通过收集并确认数据,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关键性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机会做出真实的评价。量化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输入、过程、输出。大学文化建设质量的测量有别于对有形产品质量的测量,其流程相对隐性,虽不易测量,但仍可利用等级评分及满意度测评等方法进行测量。具体识别并记录师生及社会认为关键的服务过程并量化其需求,最后用数学方法对服务过程能力进行评价[3]。测量方法:常用单位产品缺陷数(DPU)表示过程质量水平:DPU虽然能反映出过程质量的高低,但不能表示过程相对质量的高低,为了横向比较过程间的相对质量,常使用DPMO(每百万出错机会中的缺陷数)DPMO表示过程质量水平:当DPMO3.4时,表明当前过程已经到6σ的质量水准。应用型高校可用此公式来评价其大学文化建设的水平。例如:在应用型高校对大学文化建设满意度调查问卷的问题选项中,“不满意”记0分,“满意”记9分,从0至9分一共分为10个等级,如被调查者给所有问题评分均为5分以下,可列为“缺陷产品”,并视为对该校大学文化不满意。DPU就由受调查者中的缺陷用户数量产生,并通过数学转换成为σ水平,用数字的形式将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水平与差距清晰地呈现出来。
(三)分析与总结分析与总结是对量化过程的总结与延伸,分析阶段所关注的不是问题产生的症状,而是找到引发这种症状的原因。从数据分析中,能够找出影响大学文化的主要因素、关键因素以及大学文化建设流程缺陷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出现在哪个环节,出现的频率以及所涉及的影响。
(四)反馈与改进在反馈与改进过程中,实际的行动与问题方案部分开始进入执行,且反馈的过程结果也部分体现出来,已经将6σ方法的优秀性体现出来了。这种反馈信息再次引导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专家团队回到大学文化的规划中,改进修正问题和目标,破除旧思维与传统模式产生的阻力,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并改进最终的成果。
(五)持续或控制在持续或控制过程中,体现了6σ的一种特性,那就是持续的控制力掌控与检测测量结果的反馈,在这种动态的反馈与改进过程中,新的问题与隐含问题将逐渐清晰,破除传统模式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劣行思维与行为方式,避免返回旧有模式以及工作程序上来。此阶段应用型高校大学要将重要的测量值集中体现于大学文化建设领导者和团队的视线,让改进方案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及部门理解并接受此方案;以标准化文件的形式把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新方法、新流程进行有效的定义,将其融入日常工作;运用各类分析工具及时评估大学文化建设改进方案实施后质量水平。至此,6σ文化在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应用的技术路线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并为下一个循环做好了准备。
三、6σ文化在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对6σ文化的需求激发应用型高校对6σ文化的需求,能让其意识到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危机和机遇,通过加强与学生、教师和社会的沟通,让应用型高校内部各方充分意识到6σ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实施6σ管理予以认同。应用型高校要明确各部门在实施6σ管理中的职责与目标,使他们真正认识到6σ文化对改进和升级大学文化变革是切实可行的,培育具有鲜明特色且深厚底蕴的大学文化是应用型高校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隅”的函数。
(二)制定清晰的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与6σ文化融合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产生共鸣是其具备传播和改造文化能力的先决条件,并促使组织整体文化自觉实现转型与升级。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亦是如此。应用型高校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将影响其大学文化的塑造,不能将大学文化与6σ文化融合以“搞运动”的形式去推进,而应该是以制度的形式去实施,“搞运动”是“人治”,而制度是“法治”。同时,制度也是刚性的,对所有参与其中的集体和个人都具有约束作用。当应用型高校能够制定出清晰的大学文化与6σ文化相融合的发展战略,就能使6σ文化被师生理解和接受并植根于内心,并始终牵引他们的行为,从而实现升级大学文化的发展目标。
(三)狠抓人才培养质量,时刻关注各利益相关方的实际需求优秀的大学文化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所有人都具有极强的感召力。育人质量和社会声誉的评价是衡量一所大学价值的标尺,学生和教师是大学发展的核心要素,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的培养质量又决定社会声誉,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必须要把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放到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并对教育教学的规模、流程、模式和内容等方面不断改造。6σ文化要求应用型高校要时刻关注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时刻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内容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加强校内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剧院、音乐厅、媒体中心、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建设,深度开放校内各级各类试验场馆,并依托其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展览、讲习、表演等活动,让广大师生浸染于高度学术自由的环境中,着力构建有应用型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体系,从而满足师生在文化方面的实际需求。
(四)以“量化”为基础,提升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系统化水平一所大学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4]。应用型高校要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各阶段、各领域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各方面对大学文化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收集并确认数据,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关键性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机会做出真实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确定将大学文化建设水平达到6σ水平作为发展目标,并在组织结构层面明确个体和部门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分工、层级、责权,确立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作,更需要学校领导的一贯承诺、支持和行动。促进信息和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综合群体的力量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或达到共识,破除各部门多样化所造成的功能性资源浪费。在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中构建扁平化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作者:于淼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