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英语教学中茶文化运用分析(4篇)范文

英语教学中茶文化运用分析(4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英语教学中茶文化运用分析(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英语教学中茶文化运用分析(4篇)

第一篇:茶文化在英语小说中运用分析

摘要:

茶叶从东土漂洋过海来到西方,在这里扎根发芽,直到开花结果,酝酿出带有英伦风范的英国茶文化。茶文化融入到英国社会,对英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英语小说也成为茶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英语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简•奥斯汀、盖斯凯尔夫人以及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探讨茶文化是如何在英语小说中灵活运用,展现自身魅力的。

关键词:

茶文化;英语小说;运用

在世界茶文化中,英国真正地将茶叶纳入自身的文化系统,形成茶文化的历史只有几百年,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个国家对茶的热爱,他们发自内心的接纳茶,不仅将茶叶列入日常饮品之列,每天进行早茶、十一点钟茶、下午茶、高茶等不同形式的饮茶活动,还形成了具有明显英伦特点的茶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文学家们将茶元素融入文学创作,尤其是在英语小说中,茶文化以形形色色的方式穿插在整个过程中,在充实了小说内容的同时,还承载着展示创作者思想与反映社会大背景的作用。

1在品茗之间,完成社会交往的过程

《南方与北方》第九章“茶会前的梳妆打扮”将故事的情节发展推向一个小高潮。该章讲述从南方搬迁到北方的黑尔牧师邀请他的学生、一位当地的企业家桑顿先生到家中喝茶,当黑尔太太听到邀请桑顿先生来喝茶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桑顿先生一一今儿晚上这个人究竟要上这儿来干什么呢?狄克逊在洗我的细布衣服和花边,这种讨厌的东风,水也不会很暖和。”显然她并没有想到会有可能在家招待这样一位客人。后来她又表示非常可怜自己的女儿要“像一个佣人那样干活儿,就为了咱们可以做好适当的准备,接待一位商人”。而玛格丽特就在那天上午还希望“桑顿先生呆得远远的”,本来已经安排好了好几件要做的工作,“然而,恰恰相反,她现在却熨起帽子来”,开始为晚上的茶会做准备。几乎就在同一时刻,桑顿先生家中也正在进行一场有关茶会的对话,“什么事使你今儿这么早就回家来我还以为你要去跟贝尔先生的那位朋友,那个黑尔先生共进茶点哩。”“我是要去,妈,我回家来换换衣服。”“换换衣服哼我年轻的时候,小伙子每天打扮一次也就心满意足。你跟一个老牧师一块儿喝杯茶,干嘛还得换衣服呢”。这场母子对话充分展现了他们对黑尔一家截然不同的看法,母亲的话中充满自我家庭地位的优越感,认为跟一个老牧师喝茶根本无须特意着装打扮。虽然两家的女主人对黑尔牧师和桑顿先生的“茶会约会”带有情绪,但是她们并没有干扰,而都认可这场茶会应该发生。茶会前两家的准备工作显示他们都把茶会看作一种严肃的社交活动。同样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本内特先生和表外甥柯林斯先生之间发生的口角之争,前面提到他看不上外甥表现出来的奉承讨好,甚至觉得好笑,然而后面描写喝茶的时候,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他“到很高兴地又把客人领进客厅,喝完茶以后,又高兴地请他给太太小姐们朗诵。”茶桌成为小说中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景。

2借助茶文化的展示,进行小说环境渲染

2.1揭示社会大环境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茶文化不可避免的会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英国文学家门常常在小说中借助茶桌上的饮茶活动,若有若无地进行着小说故事开始的文化环境,映射着作者本人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南方与北方》就通过不同场景中发生的饮茶行为向读者介绍了小说故事所处的文化环境。比如利用详细的茶桌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维多利亚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生活水平的高低。在小说中,作为工人阶级代表的希金斯在刚刚失去了纺织厂工作岗位的时候,遇上工会罢工斗争,雪上加霜的是女儿由于生病也失业,他的人生处于低谷,茶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是在后文的故事叙述中,借助他到玛格丽特家参与茶会时发生的对话,读者可以大致地洞悉他在英国社会的阶级地位和身份,他只是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暂时“忍痛割爱”。在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中,茶桌上的火腿、油布,饮茶与客厅和厨房在同一个房间,无处不标有工人阶级特征。开场时对巴顿家客厅“几乎放满了家具”的描写暗喻这个家庭经济繁荣。《南方与北方》中的工人阶级没有在家喝茶的习惯。小说还借助茶会场景和茶具的描写来展示一定的阶级意识形态。《南方与北方》中,伊迪丝“发觉壶里的水凉了,便吩咐把厨房的大茶壶拿上来。”而大茶壶是新生时尚之物,价格不菲。肖家用这种昂贵的大茶壶煮茶以及让仆人把大茶壶中的水烧好后拿进客厅,由女主人沏茶都暗示了肖家财富和社会地位。

2.2展示家庭小环境

茶桌是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家具摆设,在某种意义上,它还代表着英国社会所了解的家庭整体环境、家庭内部和睦的关系和一幕幕熟悉的安适的生活景象,这是一个与外部世界相隔绝的家庭小环境,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温暖常在。《玛丽•巴顿》中详细描写了巴顿家的第一次举办茶会,“约翰•巴顿把那块大煤捣碎,满屋子便立刻光亮和暖了起来……”这里的茶会象征英国家庭的关键因素,它代表了一种温馨、亲密的景象。《南方与北方》里,玛格丽特一家每天都要喝下午茶。在南方城市赫尔斯通的恬静生活中,她每天特地“走上楼去,为吃下午的那顿茶点换衣服”。父亲会“沉默出神地呷着茶”,“吃完茶点后,父亲总立刻退进他的小书房去”,有时候,“吃完茶点后,黑尔先生站起身来,一只胳膊肘儿放在壁炉台上,手托着头,默想着什么事,不时还长叹息一声。”当玛格丽特和父亲去北方了解情况回到家后,“黑尔太太问了许许多多话,他们全在喝茶的时候回答了。”后来,他们一家迁居到北方城市米尔顿时,虽然经济比较拮据,但是他们还一直保持着家庭的饮茶习惯。即使玛格丽特偶尔错过了喝茶时间,不能陪家人一起喝茶,她也会再补上,“我最好把这杯茶端上楼给妈妈去。她很早就喝过啦,我那会儿太忙,也没去陪她。我想她肯定乐意再喝上一杯的。”显然,饮茶时间也是玛格丽特一家聚会、聊天享受生活的时刻,家庭呈现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3茶桌承载的是女性自我展示与社会地位

3.1展示女性风采茶

进入家庭的同时,也渗入了女性的生活。平常人们在家里有客人的时候会用茶招待客人,泡茶的相关事宜会有仆人准备好泡茶饮茶所需要的相关物品后由女主人在客厅亲自冲泡好,然后亲手端送到客人手中。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的公园》中,托马斯线上想认范妮做干女儿,所以在诺里斯夫人没空的时候他将“总是沏茶”这项工作交给他;在《傲慢与偏见》里,每次用完晚餐后,总是有家里最得宠的长女贝内特小姐沏茶。维多利亚时期,茶桌总是中产阶级女性展示女主人风采的场地,然而也被曲解为是少女用于展现、暴露自我、吸引男性的场所。《南方与北方》里,桑顿赴约去黑尔先生家喝茶本来是一项体面的社交活动,而当桑顿太太得知黑尔先生有个女儿时便说,“当心,别给一个连一文钱都没有的姑娘迷住啦,约翰。”在她看来,这场茶会似乎暗含着玛格丽特可能会借此勾引她的儿子,所以才特别提醒。而见过黑尔小姐一面的桑顿先生似乎有所了解并自信地回答“我可不容易给人迷住,妈,这一点我想您是知道的。不过您不可以这样说到黑尔小姐。”此时,茶会前桑顿母子之间的简短对话,也正是作者借助人物之口进一步提示读者玛格丽特———茶会———婚姻———桑顿四者之间的关联,作者对在黑尔先生家中的茶会场景精心细致的描写进一步表明此意图。

3.2茶桌与婚姻、爱情的关联

《南方与北方》玛格丽特多次在茶桌前表现出色,预示着她对自己未来婚姻的把握尺度。玛格丽特在准备茶桌时的优雅娴熟象征她对爱情的一种成熟认识和执着追求。从南方来到北方,她不时地在茶桌边展示自己的魅力,最终实现了自我选择的婚姻,与相爱的桑顿先生美满结合,可以说“茶桌”见证了玛格丽特与桑顿先生爱情的发展过程。而在英籍美国作家、著名现实心理主义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笔下,茶具、女性和婚姻之间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关联。其代表作《贵妇人画像》里,梅尔夫人的命运与茶具被紧密联系在一起,詹姆斯无礼的用容器来形容她。整个故事中,她是“一只带有裂缝的茶杯”,并且还在不断被伤害:最初拉尔夫爱她,最终却又选择了离开她。她选择的婚姻里,夫妻关系烽火不断,毫无幸福可言。更不幸的是,她和奥斯蒙德相爱并同居多年后,虽然生了一个女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爱情也败给了现实,爱人另娶。在小说的第19章和第49章中,作者对梅尔夫人和茶具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讲述,将两者构成一种象征意象。在这片巨著中,女人被赋了“破旧的”的茶杯的含义,被视为一种“脆弱的容器”,而且在男人的内心,不会认同妻子是一只“空洞没有内涵的容器”,为小说图抹了一层悲伤的色彩。

4结束语

茶文化在英国文学家笔下化作繁花,深深刻入英语小说,成为英语小说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在英语小说里,茶桌承载的茶文化不仅仅是简单地饮食文化,它还是英国家庭生活的重要场景,通过茶桌能透视英国女性独特的风采与社会地位;它还是人们进行社会交流的阵地,是社会大环境的投影。在这里爱情不断上演,矛盾不断发生,故事还在继续。读英语小说的过程,也是品味英国茶文化这杯香茗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D].浙江大学,2008.

[2]王利琳.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英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2015(5):104-107.

[3]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吕敏宏.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J].小说评论,2011(5):4-12.

[5]吴赟.英语视域下的中国女性文化建构与认同———中国新时期女性小说的译介研究[J].中国翻译,2015(4):38-44.

[6]“当代英语小说与大众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启事[J].当代外国文学,2010(4):14.

[7]张慧荣.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当代美国印第安英语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14.

作者:涂志云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英语教学中茶文化运用探究

摘要:

在当代英语教育中,老师应重视目标语的语言氛围,融合英语国度的文化特色开展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的英文技能得到强化。学生在英语文化的熏陶下,会积极投入教学,了解并吸收英语专业学识。笔者在下文中以茶文化为接入点,探讨茶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茶文化;英语教学;应用;策略;探讨

茶文化最早诞生于中国,通过贸易的途径远播国外,通过积淀与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茶文化出现了区别。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发展多样化的环境中,英语教育也开始关注茶文化;在英文教学中,让学生明了中西茶文化的差别,有助于学生去感知并掌握相关英文理论,在启迪中进行英文学习。茶文化在中国与西方有着特殊的作用,以茶文化为枢纽,研讨英文专业教学,对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以及对异邦文化的解读技能是至为关键的。英语老师应对此充满信心,在英文教学中引进茶文化,并透彻解读茶文化。

1英文文化教学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联度来说,语言是文化的构成部分,其对文化是一种再现。从语文语言教学的视角来说,在英文语言关联度极高的文化教育,二者相互补充。我国的英文语言教学中未形成纯粹的教授句法、语法以及语言运用等的讲授系统;老师需要对英文文化背景实施解读,在教学中才能糅进英文文化元素,如此方能让英文语言教学体现出体系性以及完备性。然而参考我国当前的英文教育环境,文化教育与英语专业课仿佛扯不上关系。英文老师应意识到文化与语言教学的综合,需要首先解读目标语的文化,再由老师传递给学员。笔者在下文中以茶文化为参考,探讨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的可行性以及策略,就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茶文化展现出我国的精神面貌、民俗以及艺术表现方式等等;科学运用茶文化,能调动学生学习英文的热情,能够营造热烈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2我国与西方国度的茶文化呈现出的差别

中国与西方国度的差异性显著,茶文化差别仅为冰山一角。而解读中国与西方国度文化的差别,对英文教学来讲至为关键,其能够帮助学生在老师协助下解读文化差别,让学生更为了解英文的语言环境;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国度的文化差别的比较,更能让学生的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得到提升。而茶文化差别讲授,能够让学生窥得我国与西方国度的文化差别的特征,合理使用,能够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国与英国的民众都酷爱喝茶,并且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

2.1中国茶文化在唐朝时开始流行,到宋朝达到巅峰

在由唐到宋的历史环境下,中国民众把茶当成主流饮料,在以往的历史中,茶是奢华的,唯有高官贵族方能品尝;从唐朝以后,茶叶不再是奢华的饮料,在普通民众民居内随处可见茶叶。在社会演变的历程中,茶文化渐渐构成一个系统,并开始变得璀璨耀眼。从中国知名的《茶经》来说,在唐朝之前就出现了记录茶的资料,唐朝有关茶的唐诗就多达500余首;到宋朝更是增加到1000多部,这类有关茶的描述给人以美的享受,成为珍贵的中国茶文化。

2.2西方的茶文化最早诞生于英国

1700年以前,茶对西方民众来说还可望不可及,充满了神秘感,价钱也极为离谱;大众的饮茶行为还未出现,一般是英国皇家才能品尝到茶;而1700年以后,英国开始与中国频繁贸易,并将茶带入了本国;在英国内部茶叶的价钱一降再降,民众的经济能力足以承担。直到现在,英国的饮茶风俗都没有消失,茶叶的营销量保持增长。由于茶叶在英国的流行,让80%的英国民众都能随时享受到香茗,为了迎合英国民众的消费心理,英国成为了全球进口茶叶的大众消费国。茶文化在英国也开始构成系统,英国人中最受欢迎的当然是红茶,而我国民众更喜欢喝绿茶。而以往中国往英国输出的大部分都是红茶,近年来绿茶的比例逐渐攀升;也体现了两国文化的交融。

2.3饮茶习惯的差别

在饮茶习惯方面,西方民众与我国民众有着显著差异,笔者仍以英国为说明对象。英国民众喝茶有上午茶、下午茶、饭后茶等等,并喜饮红茶;然而中国民众喝茶并未形成统一规定,并更喜欢喝绿茶。大多数民众喝茶纯粹是喜欢喝,例如与好友聚饮,或在欢聚时光,边品茗变鉴赏茶艺;饮茶已经渗入到中国人的血液里,想起了就品上一杯,自得其乐。而中国的茶文化的兴盛,也体现了我国文学家高尚古雅的生活情趣;品茗就是纯粹地享受茶叶本身的清香以及醇厚;然而英国民众的喝茶习惯与中国出入很大,其不但有稳定的喝茶时段,并以红茶作为主导饮品;而且红茶中还要掺入奶、糖等等,混淆享用。从该层面来说,英国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茶文化,有着英国本身的特色。

3茶文化教学在英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在英文教学中进行茶文化学习,不但让课堂变得异彩纷呈,并且能够让学生增长见闻,引导学生思考模式的形成,并发挥想象力,能够延伸英文教学的功能。这对英文教学来讲,是一类进化以及创造。

3.1讲授中国与西方的茶文化经典著述,拓宽英文教学范畴

在英文教授中引进茶文化,对学生是一种熏陶。从阅览中国与西方国度关于茶文化的经典著述为视角,老师要引导学生领略茶文化,在茶文化中得到陶冶并学会欣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英文的解读能力,是学习英文的好渠道。学生唯有拥有解读英文的技能,老师才能引导其在课余时间多读英文原版书;假如学生水平还不够,要推介其参读英汉对照的文学作品,如此,能够提升其在用英文语法与句式结构遣词造句的能力。而在英文著述中,大部分著作都牵涉到茶文化,小说家(或其他体裁的文学家)将茶文化在作品中再现,透过这类描述展示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以及生活态度。当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英国的简奥斯丁,其是英国文坛最受欢迎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曼斯菲尔德庄园》、《洛桑觉寺》以及最受推崇的《傲慢与偏见》中就融入了茶文化;其著作中的茶已经不单纯是一类饮品,其上升到了英国人精神文化代表的高度;其体现了简奥斯丁的创作才能,而在其作品中时常出现的“茶”以及“茶会”,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古老的英国,其同样体现了喝茶的民俗文化在英国的流行程度。老师将饱含英国茶传统文化与文学精神的著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品味,并定时举办阅读交流会,让学生沟通想法,用英文会话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英文读说能力,这同样是英文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

3.2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为视角,塑立学生的认知观

在英文教学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两方文化的差别,并融合实践对这部分差别实施比较,让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差别导致思维模式的不同,而思维模式的相异又导致了两类相异的交流风格的语言系统的成型。在文化差别的视角下,塑立学生的认知观,构成全景文化认知模式,透过语言在沟通的习惯、准则、句法层面的差别,来提高学生英文交流的技能。例如:中国与英国在茶文化层面有着极大的差别,英文老师应审时度势,通过文化差异表现形式,来引入句法学习。在听力培养阶段牵涉到新词语时,以中国与英国的茶文化差别作为参考,引进全新的词语———例如Blacktea,Softdrinks等等。老师通过对红茶等英语词语历史的讲授,让学生对红茶这一单词的记忆更为牢靠。如此,在听力训练阶段,对听力资料中的有关词语才能更好地把握。

3.3重视茶文化引入的层次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英文教学中引入茶文化,以推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老师需要重视茶文化引进的层次感,从三个方面引进,由表至里,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3.3.1老师应对语言构造的有关理论实施阐述,在学生学习完英语语言构造后,在英文教学以及对文学著作的品读中,才能更为如鱼得水;此外,老师还应将于茶文化关联的词语以及与教科书内容关联的文化背景向学生阐述。

3.3.2老师应对学生讲授茶文化的系统知识,以教科书资料为核心,整合出体系性的文化教学结构。

3.3.3老师应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引进到教学中,由茶文化延伸到它类文化层面,协助学生构建更为系统的语言文化体系,这部分知识或理论的传授能够帮助学生解析语言环境、语法等等,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助益甚多。

4结束语

在英文教学阶段,老师讲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杂糅,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以及改革。而茶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在完成英文教学的任务的前提下,继承以及宣扬我国独有的茶文化有着极大的价值。老师应清楚茶文化与英文教学间的关联;在教学中导入茶文化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并从中西茶文化变迁的视角来学习英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茶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一个奇迹,其形成与发展体现了本国的民族文化发展特征,与英文教学的融合有着时代烙印。

参考文献:

[1]苗琴.高校旅游专业开设《茶文化及茶道艺术》课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才智,2014(25):235-235.

[2]石玉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4(5):99-101.

[3]胡茶娟,邸平.大规模在线英语口语测试实践和反思———基于畅言互动英语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76-80.

[4]蔡炳山.试探高三英语复习中应对“稳中有变”原则的策略———基于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题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4(99):99-100.

[5]李海林.利用复式进程设计,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基于两节同课异构案例的比较分析和思考[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11):37-39.

作者:杨勇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

第三篇:高校英语教育中茶文化传承探讨

摘要:

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应尽可能灵活、多样,使学生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教育的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学科的渗透式教学,使学生对文化教育的认识由自发走向自觉,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本文基于茶文化视野,对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做出相关研究。

关键词:

高校教育;茶文化;文化传承;英语

文化教育是人们追求幸福、自由和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文化教育贵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通过亲生体验而获取认识和经验;文化教育不只是学习知识和语言,更是引导人们提高生命质量,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教育并不只是训练学生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本文基于以上观点,结合茶文化对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传承和传播试做分析。

1从茶文化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异同

1.1茶文化视觉下中国文化教育研究

茶文化无疑是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通过对它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我们能够看出中式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中国的哲学文化思想,植根于古代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之中,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由此,中国的文化教育思想应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周春秋时期。儒家哲学闪烁着教育思想的光辉。孔子在《孝经•圣治章》中曾提出过一句名言警句,“天地之性,人为贵”,提倡人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阐述当鱼和熊掌两者不能兼得的时候,应做到“舍生而取义”。同时,孟子的仁政思想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综观儒家学说,其文化中心主要是围绕人而展开的,因此也有人称儒学为人学。道家老子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他还提倡人们要学会养生,珍爱生命。从“养形”到“养神”,再到“形神兼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宽容大度、淡泊宁静。天下万物并作,寒暑往来,但最终仍是回归到它的根源。宗教的生命观也蕴含着诸多文化教育的内涵,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认为,通过参禅悟道,体会生命的充实与幸福,以平常心去品味生活、超越现实的矛盾。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哲学思想的阐述,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文化教育思想,到道教、佛教宗教观中关于文化教育思想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文化教育内涵上有着一定的模糊性,缺乏一些学术上的界定用语。各学派及宗教的文化教育观点不可避免带有一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直观而不能够抽象出一般原理,故未能上升为当代学界所认同的文化教育。然而,两千多年前先知们的朴素思想不能不说是当今研究文化教育的宝贵思想来源。

1.2茶文化视觉的西方文化教育研究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活着就是要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文化教育便是人们追寻幸福和人生价值所不可或缺的。对美国文化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应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他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的文化教育理论深受约翰•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启发和熏陶,在他诠释文化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闪耀着约翰•杜威教育思想的智慧光芒。杜威发展了卢梭天赋“自然生长”理论,对“生长”的内涵见解独到。他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长是体格、智力和道德三方面的共同生长,而人类的“生长”之所以跟其它自然界有机体有差异,最大因素在于人的“生长”能够和周边环境相互起作用。西方国家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主张文化教育应融入生活,“教育必须首先是经验性的,而不仅仅是理论性的。学生们必须在其他事物之中被教育,去发现一切行动过程的结果,而不是盲目依靠他人假定,得出所谓结论。”即个体只有经历生活的各种挑战,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日益走向成熟。他认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直接经验的积累,主张和提倡学生应体验性学习,这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十分宝贵。因此,仅对学生传授文化教育理论是不够的,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教育贵在真实。正因为吸收和借鉴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精华,华特士提出的文化教育理论才能具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文化教育理论贵在生活、贵在实践,经验的学习贵在亲身体验、贵在真实,这对后来者对文化教育内涵的解读有着非常珍贵的历史填充和铺垫。

2高校英语教育中西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1开设专门的文化教育课程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与人格魅力的伟大事业,它的本质体现在关注人的生命,指导人们创造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为了更充分地挖掘人的精神生命及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各大中小学校可适当参考及借鉴美国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开设专门的文化教育课程,并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将文化教育融入到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之中。文化教育课程应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将文化教育渗透到英语学科之中,力求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有机统一。此外,还应努力做到与心理咨询辅导相渗透,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最后,文化教育课程应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讲授法。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堂设置一个辩论环节,增强学生对生命质量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对生与死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提高他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英语课与文化课互动发展,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相应发展,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俗话说:“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活动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所遵循,但教学效果的取得,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有必要从整体的观点出发,统筹兼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其中,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就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高校英语教育课和文化教育是教学活动中关于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两个因素,必须要将这两个因素统筹兼顾,互动发展,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终实现。因此,这是两者融合的媒介所在,实现两者的互动发展,应以此为中心点,通过文化教育强化高校英语课的开放式特点,从而从课程发展上促进英语课程的创新性发展,从方法论上促进现代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发展,以通过两者的共同发展,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2.3加强教学法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最终教学效果的取得,还有赖于教师对于教学活动各个因素的控制和组织协调能力。文化教育所呈现的开放课堂是一个不拘于形式,无固定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教学空间越小,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效果越好,而采用开放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则扩大了教学课堂范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掌控和组织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能力。在高校英语课中运用文化教育的难点之一,就在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克服这一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其前提就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而其途径之一,就在于对文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文化教育作为一类与传统教学法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其本身是一个广域的知识理论,其中包含了各种各类的具体教学方法,而每种教学方法又有其各自的教学特点和适应范围,如合作教学法强调于人际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师对于文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其在广泛了解文化教育的基础理论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2.4优化教学环境,保证文化教育正常运行

在高校英语课中运用文化教育的另一难点在于对教学环境的更高要求。高校英语教学是处在于学校英语这个大环境中,学校英语环境从大方向上来,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环境和课余练习环境,而其均会受到学校场地、设备和英语氛围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环境中,除了建立完善的英语专项场地、设备,保证教学的需要外,其重点在与课堂英语氛围的营造上,开放课堂是由学生根据自我兴趣自主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能充当指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开放式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开放式教学在高校英语课中运用的整体教学环境保证。在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英语氛围,也有利于辐散到可以练习环境中,使学生在可以时间能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而对于课余练习环境而言,学校英语场地的沿用性则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参加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只有优化了教学环境,才能保障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课中的实施,实现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语

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关于教育内涵的研究,不能脱离前人的经验成果,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及丰富,力求达到一个最全面的表述。目前学界对文化教育的理解各有不同,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说法。但大体说来,基本认同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育人们敬畏和尊重生命、健全人格、提高生命的质量、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学会感恩、坚定人生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情操、追求幸福美满的充实人生。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重视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和谐生命是首要,精神健康生命是基本,社会价值生命是最高目标。为了达到首要自然和谐层面的文化教育,必须踏实做好最基本的精神健康层面的文化教育,把茶文化内化为精神健康层面的文化教育,最终实现社会价值生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高中英语教学[J].校园英语.2014(23):108-108.

[2]郑庆玲.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3(1):23-24.

[3]张志红.英语教学中推介传统文化,提升古城保定文化软实力[J].考试周刊.2014(70):82-83.

[4]王春美.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探讨[J].读书文摘.2015(6):183.

作者:吴俊敏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第四篇: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茶文化研究

摘要:

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对比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以茶文化为中心,研究文化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和创新思路。本文通过介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内涵、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探索以茶文化为中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具体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

茶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中西方文化差异

茶文化最早起源于我国,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通过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流入西方,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也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内容和方向。随着国际联系的日益紧密,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频繁,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西方茶文化也经常作为双方交流的切入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也常常将茶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的中心,中西方茶文化之间明显的差异性也为文化教学提出了更多创新思路和尝试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元素,通过中西方茶文化对比,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从而达到课前铺垫和启发的作用,以茶文化为文化学习的桥梁,研究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的重要作用,将地域文化认知与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充分融合。

1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从文化角度入手对语言教学进行创新和分析,开展相关教学内容,将两者相融合和统一,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大学语言教学不再像中学时期,更强调语法、句法、单词、词组结构等硬性知识内容的识记,而是旨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操作能力,对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以及熟练使用外语的交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语言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有所了解。而茶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切入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研究兴趣,降低文化内涵理解的难度,从而建立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学习的信心,起到桥梁作用。教师从文化背景入手,将教学内容与西方文化、英语语言文化相互结合,保证大学英语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模式并不重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进行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文化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对完善我国语言教学体系,强化语言教学目的,都具有重要意义。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开展语言教学的同时,引入茶文化内容,必然会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以及语言的应用技巧,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

对比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深远意义。中西方文化体系的差异是造成茶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从历史渊源来看,世界各国的茶文化都起源于中国,研究各国茶文化的差异,对研究地域文化发展以及语言文化传承都有重要价值。尤其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加入中西方茶文化对比分析,对增加学生背景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西方茶文化以英国为代表,英国茶文化带有明显的西方特色,而中国茶文化则在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发展,仍旧保持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特点。

2.1品饮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饮茶方式主要分两类,混饮和清饮。混饮,根据个人喜好的不同将糖、奶、盐等各类调味品与红枣、桂圆、橘皮等食材,通过茶叶共同冲泡混合饮用,这种方式源于唐朝时期盛行的煮茶之法,这种饮茶方式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更为常见,如藏族的酥油茶;清饮,不加任何辅料,只用开水冲泡茶叶,单纯品尝茶叶本身的味道,沿袭自明、清两代,更注重饮茶的清雅意境。英国人饮茶更多是喝红茶,偏爱味道浓郁、茶性温和的红茶饮品,红茶也与英国人的身体状况、英国地区的气候环境更加契合。英国人的饮茶方式已经与中国传统饮茶方式相去甚远。英国人在饮茶时,常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糖和奶,中和茶叶本身的苦和涩,或加入蜂蜜、胡椒甚至黄油,将红茶调制成更符合自己口味的饮品,没有固定的品饮方式,更加自由和随意,具有代表性的有阿萨姆红茶等。另外,英国人在茶叶包装上也另辟蹊径,将传统散装茶包装成小袋,制成速溶茶,更加适合西方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

2.2饮茶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饮茶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早茶、午茶、晚茶,一天当中没事闲聊的时候也会泡上一壶茶慢慢细品,或是招待不常来的贵客,“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习惯。英国人对饮茶则更多讲究,早上在床上先喝一杯早茶,保持头脑清晰,然后是上午11点左右的中午茶和下午4点左右的下午茶,每周还有固定的茶会和茶宴时间等。

2.3茶道精神的差异

中国的茶道精神表现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习性,更承载着华夏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思想,通过品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上的升华。而与中国茶道相比,英国茶文化则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英国人并不重视茶道形式,在饮茶过程中更多展现的是个人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格调,英国人通过饮茶所透漏出来的更多是其对生活的态度和西方自由主义精神。

3茶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基于对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可供教学使用的背景素材有非常丰富。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就承担着文化交流的任务,茶文化作为涉及中西方文化传承的重要结合内容,其对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与想象,拓展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强化文化教学作用,引入中西方茶文化对比,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大胆尝试,也是新时期语言教学的重要创新。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

将茶文化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学品味。通过让学生阅读涉及茶文化的中西方文学作品,借由茶文化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体会不同语言种类所蕴含的语言之美,从中感受文化的熏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兴趣,从而积累语言学习经验,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推荐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文学作品,从与茶文化相关的经典文献开始,循序渐进。当学生阅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就可以推荐一些经典原文名著,让学生从名著中找到外国人对茶的描绘,反复印证,在不断熟悉茶文化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学习能力。涉及茶文化较多的作品有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等,这些作品都带有明显的西方生活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感触和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通过推荐涉及英国人饮茶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作品,能够帮助更好地了解英国文化,给学生带来更多文化启发和精神洗礼。教师通过推荐文化内涵深厚的作品给学生拼读,并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增加学生间阅读收获的交流,了解学生语言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够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视野的开阔。

3.2立足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认知观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教学活动,将中西方文化差异借助茶文化的不同全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针对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实际事件,对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优劣。文化差异造成思维差异,思维差异又导致认知差异,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传承和不同的认知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要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建立全面的文化认知模式,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例如,中西方在茶文化方面的差异,就体现了双方认知方式、思维模式的不同,教师在借助这些差异进行大学课堂的教学,如在涉及到新词汇的时候以茶文化为铺垫,进行知识导入,并穿插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词汇成因和内在含义的认识;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对词汇材料进行分解和导入,通过背景介绍,引导学生对材料的先导印象,提高听力效果,积累学习信心。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茶文化为对象,进行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教师必须要注重文化导入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能够接受、易于接受。文化导入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首先教师从语言结构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与语言结构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语言结构的应用情况,同时加入茶文化词汇和文章的介绍,将茶文化与课文背景知识相互结合,共同完成背景导入;第二,对茶文化系统知识进行梳理和介绍,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印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茶文化背景框架,从而积累语言学习经验;第三,加入更加广泛的文化知识,将茶文化进行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其他文化逐渐引入到背景介绍中来,让学生通过更多文化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从而建立更好的语言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语境分析能力。

4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文化教学融入教学过程,是对语言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通过文化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加深对语言学习的认识。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中,也要注重文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基于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开展的文化教学活动,在达到英语教学目的同时,也是对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55-56.

[2]何一丹.浅析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实施[J].福建茶叶.2016(1).66-67.

[3]李早霞.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5).

[4]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5).

[5]郑小龙.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3(5).

作者:王立波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