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早期茶画出现时间的推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茶画,是人们以视觉形象来专门或主要记述、反映茶叶题材以及画中绘及茶文化内容的美术作品。从茶文化的角度说,它是以图画的形式,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有关茶事内容,客观地记存下来。我国饮茶、茶业起源甚早,但在最初很长一个阶段,一直囿于巴蜀地区。秦汉统一全国后,开始由巴蜀向外主要沿长江向东部中下游地区逐步传播开来。但是,限于上古的社会经济条件,这种传播是十分缓慢的,直至唐代初期以前,我国茶业和茶的饮用,主要仅流行于长江和淮河以南一带。所以,上古中国的茶文化,主要是巴蜀、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为南方的一种文化,而直至唐代中期,茶才真正发展形成为我国全国性的一种事业和文化。正是因为我国南方和黄河流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我国茶画和茶的其他文献记载都反映较迟,保存积淀较少。尤其是画,保存更为困难,以致直到今天,尚未发现唐代以前的茶画。因此著名茶文化学者陈文华教授,在其有关著作中指出:“茶画的兴起与诗一样,都是在唐代。”[6](P505)
茶诗、茶画“兴起”或崛起于唐,这是事实。但这不等于说,我国的茶画就开始或起源于唐。茶画既然是记述、反映社会生活中茶事内容的画,那么,从先秦茶业和饮茶在巴蜀的最初兴起,至秦汉以后到南北朝茶业、茶文化由巴蜀经荆楚顺江直达东海之滨吴越的整个南国的传播和发展,在如此长远、广袤的时间和地区范围内,要所有的画家、画匠不画茶的内容,过去画过的画作中没有一幅触及茶器和茶事,这应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我们不应牵强将汉以前青铜器的饰图植物枝条上的芽叶,定之为“茶”,[7]也不应将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双人跪献托盘上所置的羽觞(耳杯),称之为茶器[6](P505),但这里仍有三点理由可以证明我国的茶画开始或起源于唐之前:
一、唐以前茶叶入画已具备充裕的时空条件
茶的栽培、饮用,在巴蜀地区早于先秦就已发展形成为业、约定成俗,及至两晋南北朝,茶的饮用和文化,也由巴蜀传播伸展到长江下游。在当时作为“六朝之都”的建康(今江苏南京)一带,茶业和茶文化,无论是从商品性生产还是由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拓展,或是名茶品种的增加及茶礼、茶仪和尚茶等民俗的构建,都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和提升。总之,在这一时期,特别是两晋和南北朝,茶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和都城,已经深深发展和浸渗到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犹如药物、果品、米饭、酒脯、汤羹一样,成为一种待客、馈赠、作供等物质方面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这样的时代背景为茶叶入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时空条件,使茶叶已经具备了能够入画、易于入画的基本要素。
二、随绘画依托物质的增加、优选,以人物和生活为题材的画卷获得了突出的发展,茶画题材应更不例外
西汉至南北朝,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国绘画依托的物质由早先陶瓷、金属器物表面,以及地面和山丘岩体,日渐发展为主要采用墙壁、丝绢和纸张,特别战国以后毛笔的采用、墨线造型和平涂敷色等绘画技法的出现,这些绘画物质和技术条件上的进步,使我国绘画在内容或题材上不断拓宽、丰富的同时,也明显在深化和向专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和完善。这一时期壁画风兴,画面的绵延为宫廷画、寺庙画、人物画在生活题材的创作方面,带来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也为茶这项主要生活题材内容的入画,带来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这一点,从近年河南、河北宋辽墓葬中出土的多幅“煮茶”、“饮茶”壁画,也可获得某些反证。
三、随着饮茶、尚茶的普及和风行,一些画家生活在浓郁的茶文化圈中,作画和画作,不可能不涉及茶
举例来说,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5-406),晋陵无锡(今江苏常州)人,字长康,小字虎头。多才艺,工诗赋,尤精绘画,尝有画绝、文绝、痴绝之称。曾被引为雄踞长江上流的将军桓温帐下任大司马参军,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桓温(约312-373),明帝婿,驸马都尉,一生以恢复神州、留名青史为人生终极目标而奋斗,灭亡成汉,三次北伐,镇守西府,为稳定南朝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样一个高门权臣,却如史籍所载:“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瞲茶果而已。”[5](列传第六十八<桓温列传>)桓温和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太守陆纳一样,尚茶、崇茶,以茶为标榜俭朴的象征。顾恺之在其幕下,不会不作画,不会不为嗜茶的大将军桓温作相关茶的画作。因此退一步说,即使一般画家和画工不重视没有画及过茶,但这些如顾恺之一类生活在特殊茶叶人际和社会生活环境的画家、画匠,应该会画涉及茶的内容的。
由以上推测和分析,认为唐代以前至少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当有茶画的产生,这大致是无可置疑的事情。不过,言之凿凿,但还是限于实物资料不足,无法具体考证。这仅是一种可能的推测和分析,但我们相信终有一天,考古将会为我们提供翔实可靠的证明和支撑依据。(本文作者:王乐庆单位:西安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