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发展生态茶业讨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生态保护和生态意识越来越显得迫切重要,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种共识和要求下,生态农业被许多国家所重视和发展,由此也促使了生态茶业的提出和兴起。所谓生态茶业,即在茶叶的种植生产中因地制宜地运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实施茶园立体复合栽培,合理利用与综合开发茶区自然资源,在茶叶的加工中使用先进的加工制作技术,最终达到茶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茶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茶叶优质高产高效与安全卫生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茶业也可以扼要地概括为:用生态的理念贯穿落实到茶业链条的始终,最终使生产出的茶叶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饮料,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发展。
一.提高认识是发展生态茶业的前提
(一)充分认识发展生态茶业对食品安全和我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也越来越强烈。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人饮用茶叶,茶叶的品质和安全关系到无数人的健康和安全,所以对茶叶的第一要求就是安全要求,发展生态茶业的首要目的就是保障人们饮用茶叶的安全。所谓可持续发展,即使经济达到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经济走良性循环的不断发展之路。发展茶业经济如果仅仅依靠茶叶自身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高产出来达到的发展,势必加剧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社会、茶业经济之间的矛盾,产生各种制约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目前仍有大量新老茶区仍在低标准、低效益下粗放地单一经营茶叶,导致土地资源浪费,森林植被破坏,大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种以毁坏地球有限的资源为代价的掠夺式经营必须尽快停止和纠正。由此,发展生态茶业则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保证。生态茶业的提出源于生态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兴起。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为了防止食品污染,国外开始了生态农业的尝试。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此后,许多国家提倡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树立“食品安全”的思想,要求生产无公害污染的食品,即生产“绿色食品”或称“生态食品”。由于茶叶具有世界三大饮料的地位,茶业是农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加上茶叶遭受环境威胁是世界各产茶国工业化发达所产生的通病,所以,国外非常重视生态茶业,生态茶业也很快在许多国家兴起。坦桑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和出口生态有机茶叶的国家,产品由英国包销,目前已扩展到美国、加拿大等国;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试产“有机茶”,80年代试制“无农药茶”,其卖价远远高于其他茶叶。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由于价格吸引和市场需要,也在尽力发展生态无公害自然茶的生产。英国1989年销售生态无公害自然茶达到0.3万吨,为80年代初的近30倍。2001年印度有50个有机茶场,年产有机茶2100吨。目前世界有机茶生产量为近万吨,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我国是世界产茶大国,茶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茶园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上以前为了提高产量而大量增施化肥和农药、除草剂、生长素等等,使茶叶中有害物质不断增高。据测定,我国出口茶中,部分农药残留量超过国际标准限量,这不仅对人民健康造成威胁,更严重地打击了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同时极大地影响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导致了中国茶业经济严重滑坡。所以,必须站在食品安全和我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我国的茶业现状,充分认识和大力发展生态茶业已显得非常迫切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充分认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茶业的基础
茶叶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茶叶的品质和档次,我国历史上的名茶都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其产区不仅环境质量好,还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产区云蒸霞蔚,由于品质超群,广得赞誉。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隆庆间(公元1567-1572年),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妙,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由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而来),可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清代乾隆间《婺源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茶,常品为多。其云松萝茶者称佳品。庐山云雾茶的主要茶区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汗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这里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形成云雾,常见云海茫茫,一年中有雾的日子可达195天之多,从而形成庐山云雾茶独特的醇香品质。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产于安徽六安市,产区生态优美。六安产茶,始于秦汉。据《六安州志》载:“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冲淡……”。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清道光《寿州志》: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产区自然条件独特。信阳年平均气温为15.1℃,一般年份界于14.5℃至15.5℃之间。信阳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信阳山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6.5之间。历来产茶区多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75%以上)。尤其是信阳处于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很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这正是炒制优质绿茶所不能缺少的。北宋时期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产区纯原生态。在宋、元时期,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位居世界三大高香名茶(另两大高香名茶为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红茶)之首,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和“红茶皇后。祁门红茶品质超群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密不可分。祁门地处安徽南端,黄山支脉由东向西环绕,西北有大洪岭和历山,东有楠木岭,南有榉根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平均海拔高度为600米左右,茶园80%左右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峡谷地带,森林面积占80%以上,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由此看出,生态环境好是生产品质优越茶叶的基础,要发展生态茶业就一定要保护好或营造好茶叶的生产环境。(1)
二.建设生态茶园是发展生态茶业的关键
所谓生态茶园,目的是创造一个诸生态因素(树、茶、绿肥、微生物等)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使茶园和茶树的物质、能量输入大于输出,使茶园的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据此,在建设新茶园或改造旧茶园时,要改变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树立集约经营的指导思想,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用于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上来,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同时尽可能避免因施化肥农药而造成的品质下降和污染,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一)建设生态茶园的要求
首先,应选择适宜的遮阳树种。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和茶区的实践,遮阳树种的选择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遮阳树根系的分泌物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二是遮阳树的根系集中于0.5m以下土层,避免与茶根交缠生长和争水争肥,影响茶树根系生育;三是因春茶期间多低温、阴雨,故遮阳树宜选用春季后期萌芽长叶的树种,以免影响春茶的萌发生长。其次,要困地制宜地确定茶树群体结构。生态茶园中茶树是关键的一环,也是提高茶园覆盖度和茶叶产量的基础。合理的茶树群体结构应依据以下三点:一是茶树品种生态性状。种植小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如福云7号、梅占等可适当稀些,采用单行双株种植,行丛距分别为1.3-1.4m和0.3m,每丛植2株,每公顷植32984-44978株。种植分枝少的小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如政和大白茶等,种植可适当密些,采用单行双株种植,行丛距分别为1.2-1.3m和0.3m,每公顷植51290-55562株。灌木型的小叶种茶树,如福安坦洋群体种等应适当密植,采用双行双株种植,大行距1.3-1.4m,丛距0.3m,每公顷植95232-102579株。株型宽大的灌木型小叶种茶树如毛蟹等,种植密度要比其他灌木型小叶种茶树稀一些,可以采用单行双株种植,行丛距分别为1.3-1.4m和0.3m,每公顷植47616-51290株。二是茶区地理气候条件。高纬度、高海拔、气温低的地区,茶树个体植株生育受抑制,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低纬度、低海拔、气温较高的地区,茶树个体植株生长旺盛,可适当植得稀一些。三是茶园土壤肥力。肥力低的茶园,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这是提高这类茶园茶叶单产的有效措施之一。肥力高的茶园,有利于个体植株的生长,可适当植得稀一些。第三,选择绿肥覆盖植被。为减少地面裸露,在茶园内宜种植适应当地条件的矮生或匍匐性的绿肥,如爬地兰、绊牛豆等,亦可就地取材进行茶园铺草覆盖。在茶园的梯壁、路旁、沟边也应种植植被,如黄花菜等,以荫蔽茶园土壤,提高茶园保水、保土、保肥能力。
(二)生态茶园的主要模式
生态茶园的主要模式有三种。一是茶—林结构:分两种方式在茶园里间种林木。第一种方式是每隔5-7行茶树间种一行林木;第二种方式是沿茶园道路种植林木。作为茶林结构的树种要求与茶树无互斥作用,并能为茶树造成荫蔽度适宜的环境。如茶园间种可选用云南樟、桤木和光皮树等树种,茶园行道可选种杉树、桂花、菠萝蜜等。二是茶—果结构: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配种果树,如茶—葡萄、茶—猕猴桃、茶—李、茶—柚子、茶—柑桔、茶—荔枝、茶—杨梅等等,配种规格视各种果树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隔5-7行茶树间种一行果树。三是茶—绿肥结构:茶树行间空地较大,易生杂草,耕作后土壤裸露,易引起水土流失。故在茶树行间种植绿肥及一些豆科作物,如绊牛豆(饭豆)等粗放管理即可收获,种子可食用,茎蔓作肥料,且可产生根瘤固氮提高土壤肥力及保水护土,是一项成本低、效果好的技术措施。
(三)生态茶园的管理技术
生态茶园管理的重点在施肥和防污染两方面。施肥方面其原则是重施有机肥,在茶树种植沟的中下层深埋足量的有机肥,对底层土壤改良效果显著。在茶苗定植后结合追施化肥进行埋压绿肥和其它有机肥,可大大改良表层土壤,促使茶树生长加快,新茶园提前成园投产,并为今后茶叶优质高产打下基础。防污染方面一是防茶园空气污染。造成茶园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煤炭、石油及天然气大量燃烧而排放出的固体尘埃及有毒气体。故在大茶区内应避免建立易造成污染源的厂矿。二是防茶树树体污染。造成茶树树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滥用化学农药。生态茶园要严禁使用DDT、六六六及含DDT成分的农药如三氯杀螨醇。同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尽量减少用药次数,适当降低用药浓度。在建立病虫害防治经济阈值的基础上,提高中、长期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改变传统的把某一害虫彻底歼灭的旧观念,坚决杜绝见虫喷药的错误做法,树立整体的生态平衡观点。其次,选择药剂品种,把握喷药时机。所选择的药剂品种,要尽可能做到对害虫的杀伤力大,而对天敌的杀伤力很小。据报道:优乐得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可达80%以上,而对蜘蛛、瓢虫的杀伤力很小。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草蛉、寄生蜂的卵、幼虫的毒性较小。当前值得大力发展和推广的是生物农药。据山人报道:中国茶科所从黑刺粉虱体上分离到一种寄生真菌———韦伯虫座孢菌,田间以2.57×107孢子/ml菌液喷雾,对黑刺粉虱的防效可达78.2%-81.2%,同时对天敌具有保护作用。第三,用药时要掌握在天敌对药剂不敏感的虫态,而在害虫敏感时期,如卵的盛孵期和大多数害虫三龄以下的幼虫期。这样可减少农药在茶叶上的残留。三是防茶园土壤污染。即主要防止工业废弃物如炉渣、铁渣、建筑废物、废水、废气和污泥等进入茶园,因为这些废物中含有大量导致土壤污染的重金属。此外避免使用含重金属的化肥如过磷酸钙等。(2)建立生态茶园,在茶园内栽培遮阳树,这些树木对污染物质具有截留和富集作用,减少了茶树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和吸收。通过优化茶园环境,还可以丰富茶园内有益生物的种群。如拟青霉菌、芽孢杆菌、白僵菌及害虫病毒等“益菌”的大量存在可以抑制病害、虫害发生。茶树害虫天敌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是寄生蜂类、瓢虫类、草蛉类、蜘蛛类等,仅茶尺蠖的天敌就有50余种;此外,园内还有各种食虫的鸟,如灰喜鹊、杜鹃、麻雀等,它们每天食量很大,能消灭大量的害虫。总言之,生态茶园的优越环境,孕育和吸收了大量“益菌”和茶树害虫天敌,从而大大减少用药数量,用药量的减少反过来又确保了茶园不受污染和“益菌”、“天敌”的滋生,如此良性循环就保证了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三.采用先进科学的加工技术是发展生态茶业的保障
(一)生态茶叶的采摘
茶叶品质的好坏与鲜叶采摘标准、采摘时间、采摘方法、鲜叶管理等紧密相关,通常采摘标准是:以茶冠顶叶形成小开面至中开面,或芽梢已形成驻芽时采2-4叶,以3叶为佳。具体要求如下:一是掌握好采摘期与时间。茶树的萌芽生长是有季节性的,而且随品种、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及茶园管理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别,尤其是茶园的施肥修剪、技巧调节办法等,是调整采摘期的关键。优质高级生态茶叶的采摘应选择晴天,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品质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品质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品质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制得高级生态茶的关键。二是掌握好采摘方法。茶叶采摘的方法有手摘法、刀割法和机采法三种。手摘法是目前运用最普遍的古老方法,特别适宜制造高级生态茶的采摘。在长期实践中的“虎口对芯”采摘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其优点可避免捏在手中的芽梢受热和压伤;其次是采下的鲜叶均匀度较一致。刀割法常采取半月形茶刀割茶叶,机采法是采取采茶机切割芽梢。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品质都显然比手工采摘差,对叶梢选采性能差,但能起到提高采茶效率、缩短工时费用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三是把握好采摘注意事项。其一,采叶成熟度要适宜,茶叶不宜太嫩或过于粗老。通常大多采摘3-6叶片,如果采2-3叶,仍有新叶留在茶树上,这样会影响产量,如果全部新梢都采下,又会影响品质,为此应先采芽梢2-3叶,再采新叶单片另行制造,这样做既能提高茶叶品质,又能提高茶叶产量。其二,春茶持嫩性较强,可适时分批采,即“初期恰当早,中期刚刚好,晚期不粗老”。采摘应做到“三不带”与“三分开”,即“不带梗蒂,不带老叶,不带单叶”,和“不同品种鲜叶分开,早午、晚青叶分开,不同地点叶分开”。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制造出高级生态“午青”茶。
(二)生态茶叶的鲜叶处理
鲜叶采回后要及时验收,看是否符合本次芽叶的要求,按不同级别芽叶分类摊放。鲜叶摊放的基本要求如下:一是摊放场所要清洁卫生,阴凉,通风,干燥,不受阳光直接照射。二是摊放工具要齐全,包括竹席、茶簸箕、专用工具(摊放架、摊放槽、摊放机等),并要干净卫生。三是掌握好摊放参数。室内自然摊放的叶层厚度为2-10厘米,高档的为2-3厘米,中档的为3-5厘米,低档的为7-10厘米;按重量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摊放鲜叶20千克左右,高档茶叶仅为1-2千克,中档的为3-10千克。摊放时间为4-10小时,最长不能超过20小时,每2-4小时翻动一次。四是掌握好摊放标准。摊放至芽叶稍萎凋,色泽变暗,光泽减弱,青气减弱略显花香;高档鲜叶减重率7%-8%,中档鲜叶减重率8%-10%,一般鲜叶减重率10%-15%。
(三)生态茶叶的加工技术
我国茶区辽阔,产茶历史悠久,茶类齐全,名优茶品种繁多,且绝大多数为绿茶类。生态绿茶加工一般包括杀青、造型、干燥三个阶段。
一是杀青。杀青是生态名优绿茶加工最重要的工序,用高温破坏鲜叶组织的生物活性,使内含物沿着非酶促反应途经转化,促进品质的形成。杀青的目的是: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防止茶叶红变;散失部分水分使叶质柔软,便于做形;散失青臭气味,增进茶香;改变鲜叶内含化学成分的组成和性质,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影响杀青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时间、叶量、鲜叶质量和炒制方法五个方面,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杀青的原则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翻炒得当,不生不焦;适度老杀,保绿促香。杀青程度要求达到:叶色暗绿,梗折不断,香气显露,青气消失,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无红梗红叶,烟焦现象;含水量由75%左右降到58%左右;减重率高级茶为40%-45%,中级茶为30%-40%,低级茶为25%-30%。由于生态名优茶鲜叶细嫩,故在不影响造型的前提下,杀青程度宜重不宜轻。杀青操作方法有手工杀青,汽热杀青机杀青,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和微波杀青机杀青等。
二是造型。造型是在杀青结束后,根据各种茶叶外形的特定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法(设备),利用外力的作用,塑造茶叶精致美观的形状。造型是形成生态名优茶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它不仅直接影响生态名优茶的外形,而且也影响其内质,是生态名优茶加工中非常重要且难度很大的一项技术。名优茶的造型通常是在干燥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即逐渐失水逐步成形。造型可分为锅炒型、烘焙造型、揉捻造型和捆扎造型四种方式。手工炒制锅炒造型应掌握好锅温、叶量、手法、力的变化及水分散失速度等。锅温应先高后低。造型前期芽叶含水量较高,锅温应较高,一般80-140℃。而后应视芽叶失水情况和造型需要,及时降温,一般60-70℃,若温度过高,尤其是后期锅温过高,则易产生焦边、焦斑、爆点、色泽枯黄及高火味,甚至焦味。同时因失水过快,造型时间过短,来不及造型而茶条或颗粒不紧结,还易产生断碎;若温度过低,尤其是前期温度过低,则因失水过慢,时间过长,不仅影响工效,而且会引起色泽发暗,香气低闷。叶量把握上造型开始时叶量较少,一般为一锅杀青叶的叶量。若开始叶量过多,影响造型,往往产生一些不利的变形,导致形状不一,大小不匀,同时易产生色泽暗黑、香气低闷等缺点。有些茶如圆形茶、炒青型条形茶、扁形茶等,采用炒干干燥,造型和干燥同步进行。因此造型中后期要适当并锅,加大叶量,利用茶条相互挤压的作用,促使茶叶成形和表面光润。若叶量过少,失水过快,挤压力过小,难以成形。造型手法要求:扁形茶、针形茶要理直茶条,再压扁或搓条,边理边压或边理边搓,以防茶条弯曲散乱或断碎;卷曲形茶搓团提毫、条形茶滚炒紧条方向要一致,防止条索回松;芽形茶主要是理直茶条;片形茶采用炒茶工具推动叶片在锅中转动,边炒边拍,保持片状,不可使叶片聚拢或把叶片压在炒把下推炒,以防叶片挤压成条,失去片茶应有的形状;圆形茶用手旋转翻炒,使茶叶连翻带转,相互挤压,促使成形,翻炒动作要慢,时间要长,防止失水过快,难以炒紧做圆。造型用力要求:造型用力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开始芽叶含水量较高,用力应轻,避免茶汁挤出色泽发黑,茶条相互粘结成块,影响造型。中期芽叶用力过轻,茶条或颗粒不紧结,扁形茶不够扁,茶条过窄,不合规格要求。后期芽叶含水量较少,用力应轻,以免芽叶断碎和白毫脱落。造型干度要求:炒青型生态名优茶造型和干燥同时结束,造型的干度达到足干为止。凡采用烘焙干燥的名优茶,造型干度以固定茶叶形状,即烘干过程不变形为适度。若干度不足,烘干时变形,影响外形美观;若干度过足,易产生断碎或色泽发灰。揉捻造型要使芽叶滚动紧条,不可来回重拖重擦,以免芽叶破碎。揉捻用力应先轻后重再轻。开始揉捻,使芽叶搓卷成条状,若重揉则易形成扁块状;中间稍重促使条索卷紧;后期轻揉防止断碎;揉时适当解决散热,并使揉捻均匀。烘焙造型是尖形茶特有的造型方式,要根据需要随时整形,翻烘采用换笼倒翻,翻后摊匀,手拍烘顶使茶条平伏,再用手掌在叶子上轻捺整形,保持芽叶自然舒展,以防弯曲散翘。
三是干燥。干燥的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使成品茶含水量达到标准,便于保存,并增进和提高香气,进一步固定外形。干燥的方法分炒干、烘干和炒烘结合等方式。采用炒干一般具有进一步造型的作用,是高档生态茶造型的特殊需要。这些茶造型和干燥同步进行,造型结束,干燥完成。炒干应在茶叶达到7-8成干以后,锅温80-90℃时进行。所以,干燥后期应低温轻翻慢炒,防止产生高火味、焦味及茶叶断碎和色泽枯黄等。采用烘干既可达到干燥目的,又可避免茶条断碎和脱毫,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干燥方法。根据烘干的原理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手工烘焙(多用炭火)和机械烘干;机械烘焙又分静态失水烘干和动态失水烘干等。烘茶前在制品含水量较多时,应及时干燥,分次干燥,中间摊凉回潮,使芽叶水分重新分布,保证干燥充分、均匀。茶叶要烘至足干,一般含水量在5%以下。毛茶要及时整理,剔除杂异,提高净度,统一规格,如含水量偏高,还要复火。整理后包装出售或妥善贮藏。采用炒烘结合的干燥方法,可以根据塑造茶叶品质特征的要求,充分发挥炒干和烘干优点,更有利炒制形质完美的茶叶产品。炒烘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先炒后烘,有利条紧显毫;先烘后炒,有利色绿香高条直;先烘后炒再烘,可使外形、内质和显毫均能兼顾。(3)(4)
(四)生态茶叶加工的管理要求
一是厂房(包括初、精制厂)应选在其它工厂及潜在污染源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距离公共厕所、居民区、垃圾场30米以上,距离畜牧场、医院粪池等污染源5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标准。厂房建筑要牢固卫生,地面水泥铺设;车间、仓库有防蝇、防尘、防潮设施,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卫生。厂内主要道路铺设硬质路面,无扬尘,无积水坑洼。二是加工机具保持清洁卫生,茶叶机械的润滑油应采用食用油。杀青机、洪干机的炉灶不漏烟、无烟尘。三是加工人员应穿戴规定的工作服、鞋、帽进入车间,头发不外露。严禁携带有毒、有异味或与加工无关的杂物进入车间;禁止在加工现场饮食、抽烟或随地吐痰。四是加工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传染病毒携带者均不能上岗,以防污染茶叶。五是茶叶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无异味,并且是不影响茶叶品质的材料制成,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护茶叶品质。六是茶叶贮运工具要干燥、清洁、无毒、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潮湿的物品混装混运。(5)(6)
(五)使用高新技术提高生态茶叶的品质
一是应用气体交换膜贮藏鲜叶。气体交换膜是一种高科技新产品,它既能使贮青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又可使氧气的浓度不断降低,从而抑制青叶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俄罗斯的茶叶加工部门,根据气体交换膜的这一特性,开展了鲜茶叶的贮藏试验。试验表明,茶鲜叶贮藏4-5天,后,其干物质只减少1.4%-2.0%(常规方法一般为5%),保鲜作用十分显著。二是利用超声波加湿器贮青茶鲜叶。鲜叶从茶树上采摘后,会进行一些列复杂的理化变化。如果贮放管理不当,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为了寻求高质量的贮青方法,日本进行了应用超声波加湿器管理鲜叶的研究。结果显示,以2000k型模式超声波加湿器装置贮青制成的绿茶,色香味均优于一般贮青方法,尤其是成茶中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提高10%左右。三是微波和热处理提高绿茶品质。为提高绿茶品质,前苏联进行了微波杀青和热处理干燥的绿茶加工新工艺研究。先将鲜叶用微波加热杀青,并以常规方法揉捻,然后将揉捻叶分为两份。一份在90-100℃的温度下干燥到含水率3%-4%;另一份在相同温度下干燥到含水率6%-7%时,再以60-79℃的温度热处理2-3小时。这样制成的绿茶,氨基酸、维生素C、芳香物质、水浸出物等均比常规方法加工的绿茶高,而且具有成茶色泽翠绿、滋味醇鲜、香气高长等优质绿茶特征。四是电磁波杀青加工高档绿茶。这是日本推出的优质绿茶加工方法。采用高频1400W、周波245兆赫的RE型电磁波杀青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由电磁波杀青制成的绿茶,无论是外形色泽,还是色香味等内在品质,都明显优于其它方法加工的,即使是中低档鲜叶原料,采用电磁波杀青工艺制成的绿茶,品质也明显提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