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江西茶业发展问题及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茶产业发展的意义
(一)发展茶产业,有利于促进和繁荣农村经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茶产业是传统的优势产业,是以规模生产为基础,以商品生产为核心,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的产业,其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发展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茶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茶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由于茶产业经营多元化及茶叶消费的增长,如数量不断增多的茶叶零售门店、大批茶艺馆的开办、茶市场贸易、茶文化旅游等,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就业压力,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帮助。与此同时,茶叶产业的发展,让全国多个产茶区发挥了茶叶资源优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使许多农村富裕起来,给农村带来和谐安定的局面,“三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茶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茶文化中融汇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深刻哲理,演变为民族的礼俗,体现了民族传统礼仪、道德、情操等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内涵,具有以追求茶的质朴、自然、清廉、平和、浩然的和谐。主张以茶利礼仁、以茶雅心、以茶养性、以茶健身的茶道精神来确立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因此借助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对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江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一)江西茶产业发展现状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地处全国绿茶金三角产区,拥有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云雾缭绕、湿度较大、采摘期长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产茶历史悠久———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的辉煌历史。名茶辈出———庐山云雾、婺源绿、遂川狗牯脑、浮梁仙芝、饶绿、宁红、井冈翠绿、宁都小布岩茶等茶中珍品,在国际茶叶品牌中享有较高声誉。茶叶贸易活跃已从全国扩展到海外。至2011年底,江西茶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茶叶种植规模达到86万亩左右,产量达4.2万吨,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另外,茶产业效益、茶叶的深加工水平和出口额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增长,多种茶叶成为茶饮料的原料。
(二)江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表对比,虽然江西省茶叶发展势头较好,但与浙江、福建等邻省数据相比,数字显示的差距巨大。到底什么使有着茶业辉煌历史、自然条件优越、丰富的茶文化底蕴、不菲的茶中珍品的江西茶产业发展如此滞后,上表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茶园单产水平低全省大部分茶园年久老化,由于茶树龄老化使低产茶园比例仍有25%~30%。茶园管理较为粗放,主要以分散的小农模式为主,大都属于茶农自我积累。科技投入的能力不足,茶叶生产条件差,几乎没有什么灌溉系统和设备,广种薄收,品质受到严重影响,茶叶单产水平较低,(表1)江西每公顷只有519.6kg左右,而福建的茶叶每公顷平均产量达1485kg,江西茶叶单产仅近及福建的三分之一。
2.名茶比例低,经营企业规模小而散江西亩产收入为261.44元,不及福建亩产收入的七分之一,形成差距主要表现名优茶所占的比例低,导致茶叶卖价低,产业经济效益低,市场占有率低,开拓市场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较弱。另外由于企业规模小已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粗加工、加工设备陈旧,企业带动力弱,劳动效率低下,直接导致江西茶产业发展的滞后。
3.品牌意识弱品牌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大力实施品牌名牌推进战略是壮大发一个产业的必由之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品牌营销,有效地提升了产品形象,其产品风靡全球。综观江西茶产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茶叶品牌不断交迭更新史,婺源茶、浮梁茶、修水宁红茶、庐山云雾茶、遂川狗牯脑茶都曾在历史上颇负盛名。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茶叶种植面积和数量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江西茶叶品牌优势却没有充分的挖掘展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是品牌多而杂,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生产分散、各自为政、自产自销,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现象,在国内外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凸显的优势品牌。例如,庐山云雾是品质优良的名茶的代名词,其目前的品牌有香炉峰牌、庐山牌、欢叶牌、圆通牌等等。传统意义上的庐山云雾茶是产自庐山海拔800米以上的茶;后来降为海拔300米以上,再后来,庐山周边的德安、永修、武宁等县生产的茶都号称庐山云雾茶,导致这一品牌的含金量大打折扣(1)。
(三)江西省茶叶总产值影响因素之协整分析和检验
以茶叶总产值Y被解释变量,X1、X2、X3、X4、X5、X6分别表示茶园面积、茶叶单产、茶叶总产量、绿茶产量、红茶产量和功夫茶产量为解释变量。样本期为2001-2010年,样本期内上述变量之动态数值如表2所示(由于篇幅原因,只例举2001和2010年两个年份)。4如表4所示,茶园面积X1以及绿茶产量X4、红茶产量X5、功夫茶X6与茶叶总产值Y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而茶叶单产X2和茶叶总产量X3与Y之间虽存在协整方程不是唯一的协整关系。综上计算出各解释变量与Y之间的回归参数及统计检验结论,得出茶叶单产是茶叶总产值主要影响因素,最具解释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江西省茶区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不足,生产要素间配置会出现失衡现象。相比来说,茶园面积次之,茶园面积无论对茶叶产值还是茶叶总产值之解释能力都很弱,所以江西省茶叶生产不能是依靠数量型扩张,而是向质量效益型轨道发展,防止发生茶园面积“过剩”现象。另外茶类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是促进江西省茶叶总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江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布局,继续夯实江西茶业种植基础
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山地资源、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优良的茶叶品质的优势,加快发展无性系高标准良种茶园,实施低产茶园改造项目,推进标准化示范茶叶种植基地建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的原则,发展名优茶和高山云雾茶等,适当扩大有机茶园面积,发展生态茶园,做到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开发-成园-投产-高效”的规模化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基地支撑。
(二)调整茶类生产结构,提高茶叶加工标准化水平
茶叶单产是茶叶总产值的最为重要之解释变量,江西茶产业要发展,必须加大名优茶开发的力度,实现茶类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江西名优茶发展的步伐还不够快,因此要充分发挥茶产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无污染的比较优势,加大名优茶开发的力度。英国茶叶品牌“立顿”自1972年立顿被联合利华收购以来已成为世界第一的茶叶品牌,产值超过中国茶叶总产值,而“立顿”成功的诀窍,就是对于从世界各地采购来的红茶坚持统一的质量标准挑选出成本最低而质量符合标准的配方后进行生产,统一的产品包装,统一的产品营销模式,形成了加工产销的标准化。江西数量众多的茶叶小企业没有实力更新设备,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龙头企业生产结合起来,通过政策扶持,在投入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更新配套设备,购置贮藏保鲜设备,引进清洁化等,力争建设初制加工标准厂和精制加工标准厂,提高茶叶加工的标准化水平。
(三)创新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点是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由于耕地面积小,机械化大生产不合算,农民一般还是沿用传统劳动工具,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瓶颈”现象降低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不利于分工的发展,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江西茶产业发展在由于自身的低效率而受到强烈冲击下也同样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江西应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完善企业+茶场(厂)+农户的纵向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生产合作社式的横向整合模式。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择优扶强、效益优先”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考察本地市场需求乃至国内外市场总需求,在确定了主要生产产品大方向的前提下,选择生产性能高茶叶品种类型,组建适合生产方向的产茶农户,再由优势企业牵头带领这些专业农户联合组成大的生产联合体。在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的初期要考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流动资金的运作、绿色环保等因素来较低生产成本,保证优良的产品质量获得市场,从而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同时将一批落后和严重亏损企业兼并或淘汰,使优势企业成为产业主力军带动江西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创建品牌,拓展市场
江西虽为产茶大省,然而在国内外市场上能叫得响的品牌却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在茶树种植、生产加工以及市场营销这一产业链中,形成规模的企业太少,较普遍的是各自为政的自产自销;这种小规模生产形不成产品优势,也就不可能打造知名品牌。在品牌整合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借鉴浙江省的经验,首先是一县一品牌,由财政出钱注册公共商标,制定标准,只要符合加工标准,都可以使用。然后再发展发展全省性的商标,如浙江己经启动“浙江绿茶”全球推广工程(5)。在积极借鉴浙江模式的同时,遵循“立足本土特色,围绕主体开发,稳定农民收益,分段逐步实施”的原则,按照“以品牌带发展、以规模促品牌”的思路,积极将分散的小生产经营纳入到规模化的产业合作组织中,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宣传的企业运作,从而达到扩大品牌茶生产规模的目的,提出打造“江西绿茶”的整体品牌。
(五)制定完善产业政策,确立政府调控地位,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利益、有效的信息传递是市场机制特有的自发功能,市场经济原则主张政府不可过多地干预产区、产业、企业与消费者等各主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市场的盲目和事后调节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在存在外部性、代际成本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提供的不可分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市场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都会出现市场失灵。因此靠市场调节机制无法控制资源浪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过度垄断竞争、环境污染等负面现象的产生甚至于蔓延。这时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根据矫正市场机制的缺陷,通过制定一系列弥补“市场失灵”的产业政策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就茶产业而言,其产品的特性和生产经营方式使得规模经济的现象出现并不明显,除茶叶出口等个别经营外高度垄断导致竞争不足也甚是少见,但由于经营分散、外部性导致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引起的公共资源实行掠夺式经营,如品牌使用上相互“搭便车”,同时,信息不对称亦会导致市场竞争秩序的紊乱,甚至会出现“劣胜优汰”(即“劣品驱逐良品”)的现象,使市场的效率机制严重扭曲,最终导致市场的崩溃。而在茶产业经济发展中,政府调控在茶产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表现在以下三个特征:(1)社会对政府的权威地位的认同,具有制定产业政策的决策权并在宏观经济中起指导作用。(2)政府对茶产业的干预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框架中进行的。(3)权威的调控政策为各主体互动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信息共享、反馈和协调机制,即有利于推动茶产业结构升级,又注意对市场不过多干预,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政府在茶产业经济政策主要是针对一些外部性明显的领域,通过整顿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营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好环境。由于茶产业经营涉及农业、工业、商业、财政、金融、工商税收等多个部门,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甚为重要,因此,政府应该遵循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通过消除旧体制障碍,打破条块分割和行业界限走向经营管理一体化。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建立对茶产业投入的约束机制,重点扶持放在在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方面上,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
(六)实施有机茶等“绿色”茶叶产品的发展战略
目前,农残问题是大大增加出口茶叶的质量管理成本的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茶叶种植大多还是以家底为单位的分散种植,由于管理水平低下,茶农为保证鲜叶产量用药随意,通过隐瞒产品在“农残”等隐性质量指标上存在的问题,以次充好来获取不正当收益,给茶叶出口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经营压力。而大量的氮肥和农药的施用不但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减少,土壤活力退化,也严重的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因此江西茶产业应由粗放式管理向产业组织或企业的正规化管理转变,明确责、权、利关系。政府应制订有机茶的发展规划,实施有机茶等“绿色”茶叶产品的发展战略,出台有机茶的扶持政策,落实茶叶质量的监管措施,消除茶叶质量的源头隐患,这样江西茶产业竞争优势才会跃上新的台阶。
(七)大力推进茶叶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科技推动茶业产业化进程
赵国杰,彭岩(5)对农业集约化的定义为在一定产权制度安排下,相应于市场价格体系,生产经营主体在技术进步机制上由物质投入主导型向以科技进步主导型转变的过程,其主要途径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包括管理创新)更合理有效地节约、利用一切物质资源来保证实现经济有效增长。茶区多外山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出现采茶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加上安全和环保的压力,生产要素配置失衡,严重制约着茶叶单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易地造成茶区资源的利用率低下。眼下江西省推行茶叶集约化生产方式之最为迫切的任务,如何让茶产业的待续发展得到保证,就要树立科技兴茶的意识,开展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和创新,为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着力解决“集约化采茶”问题,同时开发好的终端产品,延长茶产业的产业链。在这方面,有必要通过政策扶持,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因此,江西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根据江西茶产业的特点,由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茶叶研究所及相关茶叶企业组成的联合科研等攻关平台,依靠科学技术以此推动江西茶业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