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优秀传统文化下文化自信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实践,是培养人们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信仰的渊源、思想的根基、生存的手段。培养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获得最大自豪感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来看,文化自信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加以解决,任务艰巨。文章试图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文化自信实现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考
所谓文化,是人类之间进行实践与理论来思考所得出的一切,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代表,也是启迪和开导人们思想意识、唤醒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的来源。“文化自信”如何理解?刘士林教授认为:“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隶属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是文化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创造并约定俗成地传承的精华部分。张岱年先生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关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基本观点,可以称为人本观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文化软实力提升作为一种重要手段。
一、缺乏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的表现
文化自信是中国公民立志为国家建设献言献策的前提,同时对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学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自身文化自信的奠基石。然而,因为受到当代社会境况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出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比如,太过追逐物质利益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认同等等,导致部分文化自信的缺失现象出现。
(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深刻的哲学思想,都可以为认识和改造世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大,造就了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主见,且敢于担当。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家修心的了解程度,其中能够辨别清楚三者的思想精神仅占20%,对于三者的观点了解的模棱两可的占17%,有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占25%,基本不知道占38%。在这次问卷中,还有一项调查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曲艺、书法国画、对联灯谜和其他的认同情况,结果表明,有50%的同学认同诗词曲赋,书法国画占36%。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它在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也有一些人享受书法绘画的乐趣,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中普及的范围很小。由此可见,在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较少。
(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愿不强很多人思想简单,更容易被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吸引,导致忽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前,部分人认为学习西方文化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步伐的要求,倘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落后且显得土。这是不愿意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有28%的人认为当今社会有必要学习“四书五经”,因为“四书五经”的内容思想对现代人有正能量作用。但觉得当今社会没必要学习“四书五经”的占72%,认为“四书五经”是保卫封建制度实施的,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会受到其中一些陈腐的观念羁绊。还有一项调查显示,没有天天都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仅占12%的人经常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占55%的人偶尔看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根本没看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占33%。通过以上的两项调查问卷可知,抗拒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是产生不愿意了解的最直接原因,是阻碍树立文化自信的最初动机。
(三)不知如何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贯穿于新时代的社会中,在社会里的学习、生活时时刻刻都受到这些不同的文化的影响。目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被当作通识课程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虽然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是“够不够”“好不好”的程度没有达到。调查表明,平时通过课堂接触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占45%,平时通过父母长辈接触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占12%,平时通过网络接触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所占的比例甚少。可知,获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课堂学习,可是对于课程来说,主要安排的是专业课。那么,对于自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又不理解其中意思的同学确实有些不知所措,导致了不知道如何去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文化自信影响因素剖析
认识到能够影响文化自信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等四方面。
(一)社会经济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呈现各种新挑战。导致引起了贪图享乐、拜金主义、个人利己主义、见利忘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且忽视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不能设想个人修养方面欠缺怎么能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克服外来文化对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信仰的冲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且手段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隐蔽。”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中蕴含着他们国家的意识形态,两者为一。当我们在认知了解这些文化产品时,无形之中就学习了他们的价值观与一些生活方式。比如,我国人们的价值观受到最大冲击的思想是“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的影响。在这些境况的下,必定会阻碍文化的发展,于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化自信的匮乏。
(二)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基地,没有教育,文化自信就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中国人的教育思想偏向于理科的培养,文科是基础。重理轻文的理念对强大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失去了标杆的平衡性,并不是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弘扬和发展的好助手。而且,在有关传统文化教材方面,大部分理论内容也是表现的大而空,没有很强的针对性,缺乏吸引力,导致很多人从心理上就直接排斥。此外,个别学校提供的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并未受到重视。一些学校是没有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程的,这明显是少数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根本原因。既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了解,本身就不会具有自豪感,这样严重影响了文化自信的形成。
(三)家庭环境方面家庭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父母是我们学习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些家长表现出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够重视,导致在孩子面前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是家庭文化氛围的基础,虽然与家长的学历和学识关系不大,但其可以体现出好或坏的影响力。家长的人品与素养对个人本身的修养有直接的作用。一般来说,对于容易增强民族自豪感、容易对中国优秀文化产生认同心理的人,多数的家庭文化氛围都比较好。相反,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消极影响的家庭文化氛围中,家长的道德素质一般不高,这样孩子的认知有所偏颇,阻碍文化自信的建立。
(四)个人心理素质方面现在很多人时刻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表现出较强的爱国心。也时刻因为新点子对头脑的刺激,培养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很好的保护,缺乏自主独立的能力,心理素质较差,导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少信心且出现文化自卑的心理。在社会里,部分人只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比如,学校的英语等级考试内容很多是有关西方历史、科技、社会等等,同学们为了能通过这些考试对这些文化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一来对西方的语法体系和思维方式就会有所习惯。于是很多人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去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自信心必然就不足。
三、培育文化自信的对策
培养文化自信,来源于社会文化使命感的高度要求。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都被功利性与工具性所困扰,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应当摆脱“象牙塔”,走进新时展的潮流。可见,应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培育文化自信。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养文化自信的主要路径。其中,“形势与政策”课有助于引导学习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有助于引导研习马克思主义的理念精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引导培养自身修养、法律意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有助于引导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现代史纲要”课有助于引导了解历史、传承中国革命文化。第二、选修课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如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挑选相关的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伦理观念,渗入学生的脑海,注入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文化自觉的追求。第三、开展文化社团活动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方法,比如举办专题讲座、文化知识竞赛、文化节等等;为了更好地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应该以多元化、多方位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使人们时刻感受浓厚文化氛围的魅力。此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在普及内容教育时应针对不同区域不一样的风俗习惯文化进行。第四、培养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中心参观、学习、城乡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不是单一的形式体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文化典籍、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统节日等等形式。且必须要有真正“实在”的东西作为形式才可以接近优秀传统文化。第五、网络主题文化创办是培育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媒介。比如专门文化自信教育网站。以优质的网络文化载体与资源的建设渠道来培育文化自觉自信,首先要强化专题网站的功能建设。在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学习,为文化素养培育创造出色的网络空间。其次,将微信群、微博或QQ群打造成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四、结论
总而言之,提高文化自信是全体社会成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J].江海学刊,2009(01).
[2]张岱年.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J].中国文化研究,1993(01).
[3]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4).
[4]何砾.文化全球视野下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