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他留传统文化习俗的功能及特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他留传统文化围绕着族群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艺术审美的特征与反映中华传统美学和道德价值的关系,族群习俗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构筑的节庆文化、朵系文化以及祭祀大典、敬献仪式、慢步打跳、山歌调子等文化习俗及其传承形式,凸显了祭祖感恩的孝文化特质,“悲情”意味的美学风格,显现了反映中华传统美学和道德价值,满足族群享受诗性+德性体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功能和特质。因而在如何培育追求美、善品质的精神性主体,如何防治和解决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导致道德危机引发社会问题方面,为文化建设、道德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现实经验。
关键词:文化形式;诗性与德性体验;美学与道德价值;美善品质;精神性主体
一他留传统文化习俗及传承形式的功能和特质
他留①传统文化凸显着祭拜自然和敬拜祖先的文化基因,贯穿族群信仰,艺术审美及劳作、学习、生活、娱乐等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体系、文化传承体系以及道德建设体系的建构之中,因而赋予了他留传统文化特有的祭祀性、缅怀性的孝文化特质,“悲情”意味②的审美特质和美学风格。如是文化基因,风格特质,贯穿于他留节庆文化、祭祀文化、礼仪文化、朵系③文化以及祭祀大典、敬献仪式、慢步打跳、山歌调子等文化习俗形式及其传承形式的建构之中,呈现了秉承中华传统诗教+礼教体系构筑德性教化的形式反映中华美学和道德价值,秉持中华传统育民体系的建构以寓教于诗乐、礼仪的形式满足族群诗性+德性④体验⑤,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建构特征。于此,他留传统文化习俗及其传承形式,一方面体现了反映中华传统美学和道德价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功能和特质;又一方面,体现了满足族群审美和信仰需要,获得诗性+德性体验的功能和特质,于此赋予了他留传统文化体现族群诗性+德性建设,培育族群涵养和释放美、善品质和能量的功能和特质。
(一)节庆文化的功能和特质
他留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形式,反映了他留传统节庆文化的功能、特质和建构特征,主要有下列三种。其名称、活动地点、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要求等简述如下:
1.粑粑节粑粑节是他留文化特有的,亦是他留人最隆重的祭祀自然、祭拜祖先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和六月各举行一次(现改为六月举行一次)。节期三天,具体时间由朵系用羊骨卜算、择吉日而定。届时,所有族人(在外地的必须赶回)一律着火麻素衣(他留人用火麻纺织、手工特制的素衣)手捧各家各户特制的塔形粑粑(用稻米制作的祭品。塔身共12层,塔顶为圆形。寓意全年12个月祭奠敬献,传达对自然、祖先的敬拜感恩之情)在古墓坟林列队,进行祭拜天地自然和敬拜祖宗先人的祭祀祭祖活动。祭祖大典、敬献仪式均由朵系主持,敬献活动由朵系带领。族人高举塔型粑粑随朵系缓缓步入古墓丛林,围绕坟林,唱经吟诵、缅怀吟唱,向天地自然、祖宗先人敬拜感恩。敬献仪式在慢步打跳中结束。随后以户为单位在自家坟茔进行新一轮祭祀活动。第二天节庆活动由族长(如今由村长)主持,族群换上节日盛装,参加集体打跳、山歌对唱以及乐器演奏、歌舞表演、摔跤比赛等活动。第三天全体族人围着篝火,参加歌舞晚会,历时三天的粑粑节,在欢快、热烈的快步打跳中结束。
2.春节他留人的春节显现了族群活动的特色,与汉族多以家或家族活动为主不同。过节的场所、着装形式差异明显,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他留人过春节,一是在古墓坟林前举行祭山神、祭祖活动;二是举行山歌、器乐比赛,摔跤竞技表演以及篝火打跳等活动;三是着装形式不同。参与祭山神、祭祖活动全体族人一律着火麻素衣,参加节庆活动则换上节日礼服。他留人的传统服饰不仅有劳作、日常和节日装之分以显现场所、活动等的不同,而且礼服有长短套装的讲究,还有童装、少年装、成人装、老年装以示老幼辈分、性别、婚否等的区别。如今传统礼服已不多见,年轻人似乎更喜欢现代着装形式,但每逢节日或族群活动仍以火麻素衣为主。于此显现他留人一直坚守着以着装形式体现祭祀文化、坟茔文化特色的传统。
3.清明节清明节是他留族群作为传承孝文化的形式,因而是他留人比较重视的节日。一般以户为单位,家人着火麻素衣在自家坟地林举行祭祖扫墓、叩头祈祷、缅怀吟唱、敬献祭品等祭祀祖先、感恩先人的活动。综上显示,他留传统节庆文化蕴含祭拜天地自然和敬拜祖宗先人的传统文化基因,凸显了祭祀性缅怀性的孝文化特质及其赋予的富含“悲情”意味的美学风格的审美特质,完整呈现了他留族群崇尚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艺术审美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他留传统文化,以节日、节庆形式及其所组构的与祭祀文化对应,以朵系文化相关联的祭祀祭祖大典、敬献仪式,山歌调子的对唱形式和缅怀吟唱形式以及慢步打跳等形式满足族群信仰和审美需要的建构特征,其中显现了以着装形式培育和坚守祭祖感恩的文化意识和道德价值,服饰文化与祭祀文化、坟茔文化融合,体现传承孝文化的建构特征。如果是建构特征赋予了他留节日文化满足族群精神需要,感知中华传统美学和道德价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功能和特质,那么赋予了组构于其中的这一系列文习俗形式及传承形式满足族群诗性+德性体验的功能和特质,由此在形上层面建构了满足精神体之于审美+信仰需要的形式和通道,在实践层面建构了满足族群涵养和积累美、善品质和能量的手段和渠道,由此赋予了他留节庆文化体现族群诗性+德性建设的功能和特质。
(二)乐器制作和演奏及学习、传承形式的功能和特质
他留人的器乐,主要有葫芦笙、笛子、树叶,唢呐、三弦、口弦等。上世纪50年代以前,制作和演奏的学习、传承形式主要有父传子、母传女的家庭式,代代相传的家族式等研习和传承方式(如今设有专门的传承人,形成了以村为单位的传承小组)。他留人学习乐器演奏、制作一般可挑选自己喜欢的一至二种,但要求是,乐器演奏,他留男女必学、必会;乐器制作,他留男子必学、必会,以在节庆活动参与表演或竞技比赛,在谈情说爱中献技传情、沟通获爱。他留人的器乐,在传统文化习俗中其特别之处在于已融入他留婚恋习俗形式的建构之中,成为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不可或缺的工具。比如,“闯关人”⑥在“闯七关”(他留传统婚恋习俗形式)中,葫芦笙、三弦为男子必备,笛子、口弦为女子必备,而演奏技艺的高低往往决定是否能顺利闯过第三关。(后文专述)其中男闯关人要以自制的乐器作为信物,一方面展示技能以示心灵手巧,另一方面传情寄意以示爱心。综上显示,他留人的乐器即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也是族群诗性建设的载体,因而在传承文化、培养艺术审美能力、提升美学素养、培育诗意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因而他留人把乐器制作、演奏的学习、传承形式与他留文化习俗形式相融合,赋予了满足族群享受诗性体验的功能和特质。
(三)山歌调子构成的对唱形式和祭祀吟唱形式的功能和特质
他留山歌调子,格调舒缓、灵动,风格婉约、凄美,蕴含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意味和祭祀缅怀、肃穆悲怆的艺术意味,这就决定了他留人用山歌调子构成的对唱形式和祭祀吟唱形式,不仅具有满足族群习得日常生活、生产劳作等知识的功能,而且具有传递敬畏自然、祭祖感恩的文化观念,传承孝文化的功能。例如在祭祖大典、敬献仪式上表达感恩自然、缅怀祖先的吟唱形式,不但具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功能,而且具有满足族人审美需要享受审美愉悦,培育艺术审美能力,提升美学素养,培养诗意生活方式的功能,因而不但体现了满足族群享受德性体验,培育族群善品质与能量的功能和特质,而且体现了满足族群享受诗性体验,培育族群美的品质和能量的功能和特质。关于山歌调子的学习和传承形式,过去主要有族群式、家族式,现在还出现了新的传承形式。比如以村为单位设有专门负责传、帮、带的传承人,有培育山歌对唱的表演人才,祭祀吟唱的传承人等多种形式,于此山歌调子构成的对唱形式和祭祀吟唱形式体现了传承他留文化的功能和特质。
(四)慢步打跳形式的功能和特质
他留人的慢步打跳形式是祭祀文化的组构部分,因而与他留人的快步打跳以及云南其他少数民族打跳所显现的热烈奔放的风格不同。他留古墓苍松林立,坟林前草坪上,一群身穿白色火麻素衣,女戴黑布花边盖头,男裹黑布头巾,着黑裙、黑裤的族人,随着葫芦笙舒缓的节奏,手拉着手跟着领舞人缓缓起舞,队列时而呈S型延伸,时而围圈绕行,犹如仙鹤漫步,优雅、轻盈,透着庄重与高贵;又似在实施祭祀缅怀仪式,肃穆、庄严,弥漫着神秘与虔诚。外来游客若能沉浸于这奇特的“悲情”意味中,或许能与他留人一道获得心灵自由、灵魂高贵的纯粹感知和体验。仅就满足诗性体的形上体验而言,并非时下流行的娱乐形式诸如广场舞等形式所能及。又因为追求愉悦与追逐快乐的手段不同,这就决定了跳广场舞仅能满足娱乐或健身(大多参与者如是希望)获得身心快乐、身体健康(广场舞噪音事实上并不利于健康)的行下体验,这是因为两者在形式上,显示于满足精神需要的审美形式与满足物质需要的娱乐形式不同,因此在功能上,显现于满足精神体获得诗性体验享受心灵自由、愉悦与满足物质体获得日常性体验满足身心快乐的功能性差别。他留人的慢步打跳,一方面,作为一种习俗形式,在他留传统节日及节庆文化的建构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是祭拜、感恩自然、祖先,缅怀先人,传承孝文化的特殊形式,因而既是他留人必须参与的族群活动形式,亦是满足族群信仰需要享受德性体验的手段;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审美形式,既是丰富他留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艺术形式,也是满足族群审美需要享受诗性体验的手段。于此,一方面体现了传承孝文化的功能,显现了满足族群信仰需要,获得德性体验,培育族群善的品质和能量的功能和特质;另一方面体现了培育族群艺术审美能力,提升美学素养、涵养族群诗意生活方式的功能,显现了满足族群审美需要,享受诗性体验,培育族群美的品质和能量的功能和特质。
二他留传统文化习俗及传承形式所体现的功能和价值
如上所述,他留传统文化关怀人的精神体的特征和需要,构筑了满足族群审美和信仰需要,获得诗性+德性体验的一系列文化形式——体现族群诗性+德性建设的公共文化生活形式、文化习俗形式以及传承形式,因而,一方面在促进人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层面显示了防治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导致道德危机引发社会问题的功能和价值,另一方面在文明边屯、和谐边疆的建设的实际层面体现了培育追求和释放美、善品质和能量的精神性主体的功能和价值,于此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道德建设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现实经验。
(一)显示了防治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导致道德危机引发社会问题的功能和价值
人具有追逐吃穿住行、学习工作、社会角色等物质需要满足自然性、日常性、社会性体验和追求审美、信仰等精神需要享受诗性、德性体验的特征。人们通过日常性、社会性体验获得身心快乐、人生自豪的感觉和认知,培育了追逐财富地位、娱乐游玩、功名成就,满足快乐、自豪的心理需求。人通过诗性+德性体验获得身心愉悦、人生幸福的感受和感知,培育了追求心灵自由高贵、灵魂自由高善,享受愉悦、幸福的心理需求。在此简称为物质与精神心理需求。基于此,人类建构的社会不仅要关怀人的物质体之于自然+日常+社会体的需要、特征和心理需求,还必须关怀人的精神体之于审美+信仰体的需要、特征和心理需求。因为人如果偏重物质需要注重物质性体验则有碍于涵养和积累美、善品质和能量;人如果偏废精神需要则必然丧失享受诗性+德性体验的能力而遭遇精神与物质心理需求失衡的问题。而人的心理需求失衡是导致道德危机引发社会问题的病根儿。[2]这是因为心理需求失衡的人具有以满足物质心理需求寻求解脱的心理动机和由之培育的占有性心理需求,[3]因而在不断追逐占有外物寻求解脱的过程中培育了占有性人格——疯狂追逐占有性体验满足占有性畸形心理需求——在此怪圈中循环,培育了“饿狼心理”——占有性、破坏性畸形心理需求,由是必然养成占有体和破坏体独具的“占用症”“饿狼症”——不可抑制地追逐偷盗、抢劫、诈骗、贪污腐败、施暴行凶、恐怖袭击以“享受”占有性、破坏性体验,满足占有性、破坏性快感、自豪感。
基于此文化构筑必须对应于人之于精神体的特征和需要建构满足精神需要的形式和通道,以保障人拥有诗性+德性体验的手段和渠道。他留传统文化基于族群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艺术审美的特征和需要与中华传统美学和道德价值的关系,传承孝文化传统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构筑了满足族群审美和信仰需要,获得诗性+德性体验的一系列文化习俗、礼仪和传承形式,得益于此,他留人无需拥有哲学思辨的能力去“认知”幸福的内涵,“辨析”审美与娱乐的差别,“洞察”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导致道德危机引发社会问题的逻辑关联和因果关系,只需坚守着满足精神需要的形式和渠道,在亲临体验中“感知”“体会”便可获得“享受”的能力,因而决不会以追逐物质需要作为兑现幸福,幸福生活的手段,也不会把棋牌麻将、“广场舞”、KTV等娱乐手段作为满足审美需要的形式,更不会把吃喝嫖赌、畸形消费当作追逐快乐的手段而丧失享受幸福、愉悦和快乐的能力,从而避免了一味追逐物质需要偏废精神需要,强化物质性体验弱化精神体验而遭遇精神与物质心理需求失衡的问题。仅此已显现了他留传统文化所构筑的满足族群获得诗性+德性体验的一系列文化习俗及传承形式在现实层面体现于防治人的心理需求失衡的功能和价值,于此,显现了防治和解决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导致道德危机引发社会问题的功能和价值。
(二)体现了为文明边屯、和谐边疆的建设培育精神性主体的当代价值
如前述,他留传统文化构筑中反映中华传统美学和道德价值,满足族群诗性+德性体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传统文化习俗及传承形式,在形上层面构筑了满足族群审美和信仰需要的手段和渠道,在实践层面培育了追求和释放美、善品质和能量的精神性主体,因而在现实层面培育了文明边屯、和谐边疆建设的族群力量,于此体现了文化建设作用于人的诗性德性建设的当代价值。[4]
(三)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道德建设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现实经验
基于他留传统文化在现实方面体现的功能和价值而言,在如何培育族群追求精神生活满足诗性+德性体验,使之成为追求和释放美、善品质和能量的精神主体方面,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现实经验。在如何辨析娱乐和审美形式的差别,以避免追逐棋牌麻将、跳广场舞以及养嘴养生等行下体验(满足物质体的物质性体验不等于满足精神体的精神性体验)忽略形上体验丧失“享受”审美愉悦的能力。如何追求审美生活、提升美学素养、涵养审美能力;如何选择满足诗性体验的手段和渠道,涵养和积累美的品质和能量等方面,为个体提供了警醒与启示,也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和方法,于此就为文化建设如何加强艺术审美形式的建构,如何加强精神文化生活形式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现实经验。在如何防治和解决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导致道德危机引发社会问题方面,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现实经验,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嘉荣.他留文化的“悲情”意味[J].永胜文艺,2014.
[2]唐嘉荣.铲除腐败病根[J].社会主义论坛,2016(01).
[3]E•弗罗姆.生存还是占有[J].关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8.
[4]唐嘉荣.他留文化的诗性与德性价值[J].社会主义论坛,2017(09).
作者:唐嘉荣 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