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文情怀下的传统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文情怀集中体现为对一切真善美的赞赏与推崇,而真善美的本真面目便是“和”,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和合致远的美好愿望与文化使命感等,实际上是一种伦理道德情感的外显。“真”是保持人与事物本真的面目,追求真理;“善”是人文情怀的至高追求,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标准与参考;而“美”是对完美生活的憧憬。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情怀源于古代传统文化。儒家先哲们以人的本真为基点,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寄托出对人性的期盼,认为人应该追求人的本真面目,以内修外,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此即古代士人人文情怀的最早体现。与此同时,墨家以兼爱为中心,对人类生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怀,博爱是人文情怀的基本精神。墨家思想塑造了人文情怀的传统生长点和极富原创性的阐释原点。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和合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的核心是集体主义,具体表现为国家主义、皇权主义、家族主义,而集体主义的内核是“和”,和合才能致远。中国古代各文化流派对和合有不同的看法,儒家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从社会等级中求得和合;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主张天人合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求和合;法家提倡依法治国,依据制度求得和合;阴阳学则从对立中求得和合。中国人文情怀的基本内容是天人合一,心中有爱,并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感怀国家、民族、自身的命运与前途,向内,求得内心平衡,对外,求得自身与自然的平衡,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精神上的永存。
(二)对美的追求
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还包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追求美。美的形态各式各样,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等。古代文人饱受诗书的熏陶,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赏在其作品中都随处可见,他们对美的向往无不洋溢在他们或绮丽或朴实的文字里。而这些文字又与其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一种意境美,犹如人身临其境。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将纯情少年在热恋中的那种对羞涩与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又表现了君子对窈窕淑女的喜爱之情。且古典诗词非常善于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俨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人的情感的融入则更是给诗词注入了生命力,从而使人产生共鸣。生活的本质便是内在美,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无不在追寻诗词本身的内在美。
(三)有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抱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中的这一辞将强调了刚毅自强与持之以恒的品格。曾子曾说:“士不可无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他看来,有志之士应有仁义道德,并且以仁为己任,有担当精神。古代仁人志士以社会责任、家国责任为己任,抱负远大,立志深远。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追求真理将百折不挠;又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老挡不住曹操的豪迈气概。
(四)对仁义礼孝等传统美德的追寻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志士有很浓的追求仁义礼孝等传统美德的人文情怀。我们通常会发现古代文人是瞧不起商人的,他们认为商人大多世俗、阴险,为赚钱可以不讲道义,他们用“铜臭熏天”、“待价而沽”、“尔虞我诈”等次来形容商人。他们追求诚信为本,孟子认为“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他们讲求以礼待人,如“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他们讲孝道,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现代思政教育需要人文情怀
(一)现代思政教育及其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纪方面的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以人为中心,应体现“一切为了受教育者,为了一切受教育者,为了受教育者的一切”,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保证进行以上五方面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关怀为中心,尊重个体的生命、生理和心理健康,引导生命追求生活的意义,并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不应只关注生命的生存。其次,应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摒弃那些形而上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树立着眼于实际的可以为人们所感知的道德价值标准,并以此为人生坐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传统美德为其基本信仰和追求,以人类的基本生产和发展为价值诉求,从人类共同的生活要素、情感要素中去追寻核心的价值观。最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交往与幸福教育,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交往观与幸福观。交往能力应涉及观念、交往方式以及交往能力三方面,旨在树立其重感情、守信用、讲真诚的现代交往观念,并提高其交往能力。而正确的幸福观旨在培养追求美的态度,并获得追寻幸福的能力[3]。
(二)人文情怀对现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21世纪网络社会的到来,东西方交融的文化无形之中影响着当代的青少年,且西方很多电影、杂志中过分强调追求个性与自我的内容以及各种同性恋、暴力、性、自杀等信息的描述,都使青少年无法从物欲、个人主义中逃离,甚至使他们丧失了自我意识,怀疑与否定本土文化。他们的知识量越来越大,但是思想却越来越禁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少,而青少年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人文情怀可以作为法律教育的补充。最近一段时间,网络炫富女郭美美因聚众赌博而被抓,几年前的“红会事件”以及“干爹”事件又一次在网络上被炒得火热,新一轮申讨郭美美的热潮由此展开。笔者认为这只是现代思政教育的缺失以及当下价值观扭曲的一个案例而已。孟子言仁义礼智根于心,如果我们能在现代思政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孝等传统美德,让其树立礼义廉耻等价值观,也许类似闹剧或悲剧会减少很多。其次,人文情怀为现代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铸秦桧跪地塑像,表达了诗人对爱国英雄的景仰之情。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深远影响;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及时纠正,也许还能补救;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遵循食物发展的规律;井底之蛙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增长见识,不能一叶障目。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文章具有净化人心灵和熏陶人思想情感的人文情怀,这些都可以成为现代思政教育的素材。当然,人文情怀只是现代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思政教育的全部内容。思政教育能否发挥真正的作用,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教育媒介都至关重要。受教育者的行为与思维方式通常是通过受教而形成的,教育者的态度、知识构成、授课方式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非常大,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师德,而师德之魂则是爱与责任,这也是人文情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文情怀大到可以包含任何积极向上的因素,小到可以是一个表情。对于它的概念,目前也尚无统一的认识,但它关乎尊严,关乎价值,关乎生命,也关乎幸福。在思政教育中突出人文情怀,有助于受教育者在寻求生命价值、追寻幸福的道路上正确前行,有助于丰富思想教育的内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作者:银洁单位: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