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汉语传统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社会服务学习的特点
目前,继承语和文化和社会服务学习教学模式(commu-nityservice-learning)的结合逐渐推广起来。社会服务学习已经被不同语种的外语教师广泛应用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如西班牙语、德语、法语和韩国语)。2014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继承语学习会议上,社会服务学习教学法被专门开辟为一个专题(Servicelearn-ingforHLspeakers:howtoguide)。该专题讨论反映出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均有学者将社会服务教学模式应用于不同继承语种教学中。社会服务学习是教师帮助学生把课堂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互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Exley,1998;Forman&Wil-kinson,1997;Gilson&Ottenritter,1999;Swick&Rowls,2000)。服务学习最早可以追朔到约翰杜威(JohnDewey)的研究,他主张“知识是用来改变社会的工具”(Hatcher,1997,p24)。研究证明,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有着比较正面的态度(Eyler,Giles,&Braxton,1997;Lisman,1999;Miller,1997;Prentice,2006),而且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Rosenberg(2000)指出社会服务学习和志愿活动的区别,“社会服务学习不单只是志愿活动,而是结合了课堂教学和社会活动的学习项目”(p8)。社会服务学习必须应用在有学分的课程中,即社会服务学习是把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成果与社会服务的需求相结合,因此教师给予学生社会服务学习项目的成绩是该课堂学成绩的一部分(Swick&Rowls,2000;O''''Bryne,2001)。社会服务学习和实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O''''Bryne,2001):实习通常是在一门课程结束之后的工作实践,是学生正式进入职场的前期准备(O''''Bryne,2001)。社会服务学习项目可以在任何学期展开,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一个生动的、互动的实践空间(Caldwell,2007,p468)。Furco(1996)认为学生尽早在实际社会中应用课堂所学,会使他们加深对专业内容的理解。服务学习使学生有机会批判性地思考与专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在实践中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把在校所学的知识实用化(Furco,1996,p8)。服务学习使教师有检验教学的机会,了解学生是否具有理论和实践转化的能力。Marlene(2001),Deluca,Andrews和Hale(2004)的研究发现,当服务学习融入课堂教育的时候,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除此之外,Forman和Wil-kinson(1997)也发现服务学习是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一个有效教学方法。
2传统文化教学和社会服务学习结合的模式
在美国,社会服务学习已经很成功地和西班牙语及英语(作为外国语课)广泛结合(Caldwell,2007;Marlene,2001;Morris,2001),但是服务学习和汉语结合的实际研究还很少。汉语教学领域也缺乏关于大学生和中国移民社会互动的社会服务学习的相关研究(Koliba,1998)。2006年,研究者开始在全美中文教师学会议上(CLTA)讨论社会服务学习。Liu(2012)利用高年级华裔大学生学习汉语的成功经验,分析了1.5代移民和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面临的语言和文化问题,但没有将社会服务学习和继承语汉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本研究是在加州州立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采用了社会服务学习的方法。加州州立大学的中文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只开设了初级汉语课程。90年代初,随着南加州华人移民的增多,选择汉语课的学生逐渐增多。受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美贸易额激增影响,商学院开设国际贸易中国方向(InternationalBusiness-ChineseConcentration)本科学位课程。在商学院和人文学院教授的共同商讨下,商学院本科生完成学位必修需要五门(15个学分)的高级汉语课程,占本科生高年级课程学分中的25%。其中中文315(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是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授课对象主要是华裔的学生,每次授课时间是75分钟,每周2课时。该社会服务学习项目要求中国文化课的学生访问南加州的老年华裔移民。华裔老年移民的日常生活依旧保持中国的传统的价值观和内容,例如庆祝中国的节日,唱京剧,练太极拳,画国画,做中国饭菜和保持佛教的宗教信仰。每个具体的生活内容后面均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本研究将本次的社会服务学习模式分为三个步骤:(1)归纳华裔学生关心的文化问题;(2)翻译访谈文本和传统文化;(3)课堂报告和文化外译问题的讨论。第一个步骤:归纳华裔学生关心的文化问题:文化问题贵在疑问。社会服务学习访谈的问题来自于学生所面临过的和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教师强加文化内容灌输于学生。教师归纳出学生的文化问题,并设计和华裔老人面谈的问卷。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形成所关注的文化问题,评论和归纳学生的文化观点。第二个步骤:翻译访谈文本和传统文化。学生分成两人的小组,依据文化问题与华裔老人面谈,用中文记录访谈内容,并翻译成英文。社会服务学习项目要求学生一学期所投入社会服务和文化翻译的时间总共不少于20个小时。第三个步骤:课堂报告和文化外译问题的讨论。在学期末,教师给每个服务学习的学生成绩占总成绩的25%。翻译的文本涉及访谈内容的文化外译,需要遵循2007年现代语言协会提出的“跨语言和跨文化能力(translingualandtran-sculturalcompetence)”标准要求(Byram,1997;Kramsch(2006))。课堂展示实际是学生跨语言能力展示,教师和学生均参与讨论,不提倡死背文化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化问题涵盖的理念和影响。
3结论
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汉语继承语教学与社会服务教学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语言角度,华裔学生以口语对话形式记录访谈的文本,结合课堂的文化讨论进行文化评述,社会服务学习帮助华裔学生发展了较薄弱的书面语表达能力。从文化的层面看,该模式加强了美国华裔用跨文化的角度理解身处的多元社会文化环境。华裔学生表示,利用学到的中国文化为身边的美国朋友解释遇到的中国文化问题时,增强了对华裔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本研究使我们注意到目前我们汉语文化外译的接收研究方面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3.1文化软实力的意识学生注意到,目前在西方行销的汉文化翻译教材或者汉语教材,没有能够体现汉语的文化软实力。事实上,依据西方的学说,在一个社会当中,政治、经济、文化被称为一个社会的三要素。文化的力量不啻于政治和经济,甚至大于政治和经济的力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尔2004年在其著作《软实力:世界政治成功的手段》(SoftPower:TheMeanstoSuccessinWorldPolitics)一书中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HardPower),也包括以文化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同等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美国的大众文化对世界具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体现。尽管中国政府从2007年始把文化软实力提高到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但是目前汉语继承语教学没有能够体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合适的教材和阅读材料。许倬云《万古江河》认为中国文化是多元发展与分合,在磨合的过程中渐渐进入世界体系,因此,文化外译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不同的文化中去。因此文化外译外传的接受研究应该着眼于如何让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受众“接受”中国文化,增强汉语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的影响力。而文化教学内容要适于中国文化的全球化,首先是必须做好汉语继承语的教学工作。
3.2九个文化外译的接受研究议题本研究注意到,在美国,适用于高年级传统文化的中文课本比较匮乏,尤其是华裔学生并不等同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大学本科生,而直接外传的国内的教科书所选文化议题忽视了海外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兴趣。因此传统文化外译的接受研究重点应围绕不同国家受众对文化的兴趣和困惑,从多界面的角度展开研究。依据社会服务学习访谈和课堂讨论,我们归纳了9个文化外译的接收基本议题:文化历史观,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传统商业,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国传统哲学,中国的宗教,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医养生及饮食文化。本研究表明,汉语文化教学和社会服务学习结合的模式是汉语继承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未来的传统文化教学和社会服务学习计划和大学的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联合,访谈之前每个学生需要经过专业口述历史教授训练并配备相应的专业录音设备,相信会有更多值得讨论的文化议题产生。
作者:刘敬辉刘万生单位: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人文学院 南通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