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课程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上编
1.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探索国家出路的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割裂其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基础。在反抗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基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包括艰苦奋斗、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反抗外族侵略的传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从古代的岳飞、文天祥到近代的邓世昌、林则徐等,以及中国革命的伟人孙中山、等。可以说,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民族英雄、政治家、思想家等,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近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精神来源。近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难精神推动着近代中国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英勇斗争,探索国家出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使得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能够吸纳新思想、新文化,将中国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结合起来,不断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历史向前进。
2.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高等中医院校学生,教师要特向学生指出: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起源、形成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中医文化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医文化脱胎于传统文化,反映传统文化的特征,同时又反哺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特殊的组成部分。热爱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体悟中医学说之真谛,把握中医理论之精髓。所以,中医院校学生热爱中医文化与热爱传统文化是一致的。
二、中编
1.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在第四章的授课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旗帜,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指出:“新文化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要以为分水岭,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明确地反对封建旧文化,在这场运动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冲击。后,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受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质疑,一些人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面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遭遇了危机,其中包括中医学和中医文化。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有历史的背景,人们需要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寻求新的思想,对封建旧文化的质疑,为人们接受先进思想提供了可能。虽然在这一时期,有人曾企图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但对封建旧文化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且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被全面否定,“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了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的工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显露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震荡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前后,中医废存之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考。
对于中医院校学生,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可以补充一个专题:“”前后,中医废存之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中医废存之争所折射出的文化冲突,对此进行反思,在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如何保护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中医学不幸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且是受质疑比较严重的一部分。“传统文明与机械文明之冲突,在世界上已为不可掩事实,而传统文明色彩最醇厚之中华民国,适当此冲突之焦点,尤为不幸……而吾中医中药两界,适当此冲突焦点中之焦点,尤为不幸中之不幸。”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的历史背景、文化冲突背景,指出中医废存之争,反映了自近代以来,部分国人没有处理好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当然,中医没有被废掉,而且推动了中医界向西方学习,发起中医药现代化运动和中西医结合之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中医不废的缘由,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主义与民族主义、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反思教育。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教授第五、六、七三章时,根据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要向学生补充: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脉是马克思主义,但其中国化的根基则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代背景是欧洲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作为一个不是中国本土孕育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成功运用,就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应有之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思想的形成,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无论是思想的形成,还是思想的内容,表述形式等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阅读同志的经典著作,感受思想中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吸收先进文化、先进思想,教育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改造世界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也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正是为了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内容,抛弃传统文化的封建糟粕,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不是为了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三、下编
1.改革开放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在“”时期,传统文化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但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传统文化并没有也根本不可能被完全消除。文化的特性在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既有显性的表现,也有隐性的表现。传统文化延续了几千年,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更多是隐性的,即深深烙印于人们的精神、思想和心理。在“”期间,虽然一些传统文化的显性表现形式遭到了破坏,但传统文化的精髓没有消失,一些传统文化的显性表现形式,也被人民群众保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破坏,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对民族历史的否定,任何时候都要保护、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结束了两年的思想徘徊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同于近代中国被武力打开大门,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主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不同国家的文化也将逐步为中国人民所接触到。人们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文化面临着什么样的历史定位。教师向学生补充讲解,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不能脱离文化基础,也不能脱离传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相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理念,其中包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立足时代的特征和现实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与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关系,让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果而发展,并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补充专题:建国后,中医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医文化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现过几次关于中医废存之争,2006年,又出现张功耀“废除中医论”。当然,中医没有被废除。但是,近代以来的中医废存事件,对中医院校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中医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正确分析中医废存事件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医废存事件,加强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信仰,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王曼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