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积蓄文化势能
(一)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有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另一层含义是在处理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该重视文化的作用。提高文化自觉就是提高民族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意识是民族利益的抽象表达。实际上,文化资源的争夺就是民族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争夺。因为只有存在民族利益,民族意识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民族意识是靠主体来表达的,所以民族意识的提高依赖于主体意识的增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下失去了自我,就是因为他们的主体意识不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失去了自我,在西方文化的强烈渗透下,一步步走向了文化殖民。因此,在强势文化强烈渗透的今天,必须要增强民族意识和主体意识,自觉地发现问题,取世界优秀文化之长,补中国传统文化之短,增强民族意识和主体意识,提高文化自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文化的转型中掌握文化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二)健全文化心态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还算不上是文化强国。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应树立发自内心的自信,既不要有弱国心态,也不要盲目的乐观和自大。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必须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反对文化的霸权主义。但是仍要防止文化的孤立和盲目的自大。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在具有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应当给与尊重,但是要健康引导,健全文化心态,以一种理智的、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全球化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开放的、发展的、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健康文化心态。
(三)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处理好融合的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的关系。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强调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学术层面则注重发扬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和科学性。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完全脱离政治的学术,也没有完全不关心学术发展的政治,保持意识形态的学术层面和政治层面的合理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要处理好融合精英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意识形态的大众化是把意识形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实践需要的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的思想武器。意识形态的精英化是指把意识形态与国家精英阶层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英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创造出为社会精英阶层所掌握的意识形态。在目前的融合过程中,意识形态较好地实现了精英化,但是大众化发展还很欠缺。由于当前对于意识形态的宣传方式总是采用说教和灌输的方式,就使得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发展遇到了瓶颈。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发展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这比意识形态精英化更为重要。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更要加强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发展,转变教育、宣传模式,让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深入民心,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人们的实践生活。
二、加快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一)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传播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传播的途径和载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传播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会提高国家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扩大文化传播力度的新的手段和途径。要想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就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但是传播大众文化往往具有商业性的特征,因此,就形成了追求文化的先进性和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的矛盾。忽视大众对文化的需要,文化就失去了大众性;如果过于追求商业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就丧失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在这种情势下,怎样兼顾文化产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合理发展,成为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把中国先进的文化产品送去国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规避只求商业经济效益的不良后果,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积极吸收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文化的创新是改变国际文化战略力量对比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增强文化的创新力,就要始终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文化的先进发展与文化的创新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就要积极地吸收和借鉴优秀的世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也不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应加快吸收外来文化的速度和程度。用一种全球的视野吸纳世界的先进文化成果,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不断焕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把外来文化融合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在借鉴和吸收的过程中,要有所甄别和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外来文化更好的融入到传统文化中,更好地为民族和国家服务,满足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视线由原来的关注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逐渐开始关注国际文化秩序。目前国际文化秩序仍然是以经济和政治秩序为规则和导向,这样是不合理的,也很容易引发国际争端。因此,要想维护真正的和平和稳定,也应着眼于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文化秩序。当前国际文化秩序的不合理,是因为国际文化秩序的规则依然沿用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规则,像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一样,由少数国家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合理的国际文化秩序,应该“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国际文化秩序中,应该秉承平等、互助、和谐的原则。让所有主权国家掌握平等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让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国际社会主流中,也能掌握应有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也能成为秩序规则的制定者。
三、总结
要以一种理智的、客观的视野来看待文化的全球化,不能因为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挑战而逃避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只有交流和碰撞才能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不足,才能产生思想的活力,才能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和现代化转型。既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要警惕不良外来文化的渗透。不仅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指导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让其在世界人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中起到促进作用,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贡献,为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于歌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