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福建泉州市惠安县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惠安东部的传统民俗文化很有特色,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关注。惠安东部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奇特的服饰文化和奇异的长住娘家婚俗文化方面,因此,又称为惠安女民俗文化。惠安女民俗文化之所以引起海内外专家的关注,在于惠安女民俗文化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使得她在现代社会显得分外耀眼夺目,激起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情。带着同样的热情,我们对保留了浓厚传统民俗特色的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蚱、山霞等乡镇进行调研。经过调研,我们对其民俗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
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产生和变迁
(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岞、山霞等乡镇,在服饰的样式、色彩、装饰等方面尽管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风格、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还是非常一致的。
1.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惠安女服饰主要由斗笠、头巾、上衣、腰带、裤子等款项组成。从惠安女服饰的款项以及样式来看,其劳动的实用价值非常显著。惠安女劳动的主要方式是下海赶小海,帮助出海归来的丈夫搬运海鲜。惠安女的服饰很适合这种劳动方式:夏天,斗笠可以遮挡炎热的太阳,雨天,斗笠可以遮挡雨水;海边风大沙大,头巾可以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短上衣和短袖口干活时不易被海水弄湿,也有利于干活利索;宽裤脚有利于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不怕海水浸湿、不怕海浪打湿。可见,惠安女服饰是惠安女在长期的劳动中根据劳动方式的需要设计和不断改进最后形成并长期保留下来的,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
2.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美学价值。惠安女服饰的整体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饰。惠安女服饰的形成不仅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而且是惠安女对美和幸福的追求的产物,体现了惠安女特有的审美情趣,那是惠安女对大自然的独到的认识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表露。金黄色的斗笠和金色的沙滩是那么的协调;以蓝色为主色调的服饰,和蔚蓝的天空、蓝色的海洋融为一体;裤子的皱褶宛如大海的波浪。当一群惠安女挑着海鲜行走在金色的沙滩上,当阵阵海风吹动着美丽的头巾和宽宽的裤管的时候,惠安女宛如仙女下凡,美丽动人、妙不可言。惠安女对服饰的这种审美情趣,不仅反映了惠安女对美的追求,更是反映出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劳动产生美、劳动创造美,在这里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二)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经济价值与惠安女品格的道德价值
1.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经济价值。惠安女特殊的服饰随着音乐、舞蹈走上了银幕,随着报刊、书籍、电视走进千家万户。人们惊叹惠安女服饰的奇特美丽,通过惠安女服饰了解了福建泉州惠安,进而了解泉州惠安的经济、文化以及品牌产品。如,惠泉啤酒的著名广告画,是一位穿着惠安女服饰的惠安女用一只小竹篮(惠安女服饰的重要配件)提着几瓶惠泉啤酒给回家的丈夫喝。这一广告使美丽、贤惠的惠安女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子里,也使得人们把惠泉啤酒与惠安女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品牌效应。这种品牌效应还可以推广到其他的产品中,如享誉海内外的惠安石雕主要产自崇武,不少惠安女是石雕能手。如果惠安石雕等产品能借助“惠安女”进行包装、宣传,打出惠安女系列品牌,可以产生极好的社会经济价值。而且,经过音乐、舞蹈、电影电视的艺术化提升以及媒体的宣传,惠安女服饰不再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美丽的象征,是独具魅力的艺术精品。尽管年轻的惠安女不常穿,但是她们也觉得惠安女服饰是很漂亮的。
2.惠安女品格的道德价值。惠安女不仅以奇特、美丽的服饰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惠安女特有的品格更是让人们对惠安女产生深深的敬意。由于历史上惠安特别是惠东一带地瘠民贫,男人多外出谋生,加上当地习俗的原因,家里的生产劳动和一切家务活都由女人承当。因此,练就了惠安女勤劳、坚韧、善良、灵巧、自强自立的品格,极具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她们在家侍候公婆老小尽其贤妻良母的职责,在外做起粗活累活丝毫不比男子逊色。不论下海、耕田、抬石头,还是雕石、锯木、织网,也不论是经商做买卖,还是针线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在田间地头有她们挥锨洒汗劳动的身影;在风浪扑打的甲板上有她们拉网捕鱼的身影……她们是拉起大锯可以左右开弓的女性;是扛起岩石可以步履如风的女性;是挥动锤凿可以巧夺天工的女性。”正是由于她们默默无闻的奉献,为家庭的稳定,为孩子的成长,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她们撑起了“半边天”。这种品格的道德价值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惠安人的陈伯达曾喊出“惠安妇女万岁”,至今仍然久久回响。可见,是生产劳动塑造了惠安女绰约美丽的风姿,也正是生产劳动练就了惠安女优秀的品质。
(三)惠安女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现象:越是年轻的惠安女越是不常穿惠安女服饰,35岁以下的惠安女基本不穿惠安女服饰,而35岁以上的惠安女就经常穿,越是年纪大的惠安女就越常穿,把惠安女服饰当作日常生活和劳动的服装,一年四季都穿。在调查访谈中,被访者普遍觉得惠安女服饰很好看,她们很喜欢,并为有这样的服饰感到自豪。但是为什么在生活中不同年龄的惠安女对惠安女服饰会有不同的态度呢?
1.传统观念对惠安女服饰的认识影响惠安女服饰的流行。在与惠安女的谈话中,我们了解了年轻的惠安女为什么不喜欢穿惠安女服饰的原因。由于惠东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比较贫困落后的,而惠东妇女的特殊装束,很容易使人一看到惠安女就与贫困落后联系起来。在过去的岁月里,由于贫困让她们直不起腰杆。改革开放以后,惠东地区的经济慢慢地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贫困的帽子也被摘掉,因此,似乎与贫困联系在一起的惠安女服饰,年轻的惠安女也就不愿意再穿了。而年纪大的惠安女已经习惯于这种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服装,在日常生活中、在劳动中都穿着它。走进惠东乡镇,我们在街上看到了许多穿着惠安女服饰的妇女,但是,她们的年龄大都是在35岁以上。
2.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惠安女服饰的变化趋势。以前惠安女的劳动方式主要是赶小海以及帮助出海归来的丈夫挑海鲜等农渔业劳动,惠安女服饰很适合这种劳动方式。但是,现在的劳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选择的余地很大,特别是年轻的女子,很多已不再赶小海了,而是到工厂、企业以及酒店等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打工,惠安女服饰也就不再适合变化了的劳动方式。而T恤等休闲装穿戴起来更方便,劳动也方便,因此,深受广大年轻惠安女的喜欢。而且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范围、活动的范围更广阔,惠安女也要走出去与外界联系,进行人际交往。而惠安女服饰很耀眼,穿着惠安女服饰往穿着普通服饰的人群中一站,往往引起众人的关注,可能让她们感到不好意思。这也是年轻的惠安女平时不喜欢穿惠安女服饰外出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她们也觉得惠安女服饰很漂亮。
二、惠东地区婚俗文化的产生和变迁
惠东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仅体现在奇特的服饰上,而且体现在奇异的婚俗文化方面,即长住娘家的婚俗。长住娘家婚俗的主要特征是: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在结婚的第三天就必须回娘家长住,直到怀孕临产时才能回夫家长住。在长住娘家期间,每年只在逢年过节和农忙季节才回夫家几次,一年大约十来天左右,即春节、元宵、端午节、七月半、三月种地瓜、十月种麦子时各回夫家一次,每次回夫家一般住两三天。长住娘家的时间要看女方怀孕的迟早,有的三年五载,有的十年八年,甚至更长。如果女方到了二十五六岁尚未怀孕,夫家可以给她抱养一个孩子,这样女方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住进夫家,因此,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许多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往往是抱养的。长住娘家婚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特别是经过解放后半个多世纪的移风易俗之后,仍然保存着,是有其历史和现实根源的。(一)长住娘家婚俗文化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惠东地区长住娘家婚俗的形成,既有思想观念上的原因,也有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当地男女自然分工产生的必然现象。
1.结婚后夫妻不能过早发生性关系是长住娘家婚俗得以存在的主要原因。惠安女结婚当天,要由五六个心灵手巧的妇女,花四个小时给新娘梳一个漂亮的头饰。这种头饰对新娘的新婚之夜起监督作用。据说,新娘结婚三天后回娘家,如果人们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同辈的姐妹就会讥笑她。因此,为了保持发式整齐不乱,新娘在结婚的三天三夜里通常只是半躺半卧甚至干脆坐着,千方百计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如果婚后过早怀孕则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长住娘家可以避免新娘过早怀孕。
2.早婚与包办婚姻是长住娘家婚俗得以长期存在的另一原因。惠东一带盛行早婚,十六七岁结婚的现象很普遍,更早的也有,早婚现象又与娃娃亲密切联系。惠东一带有订娃娃亲的习俗,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由父母或媒人包办订娃娃亲。一般到了中学阶段,父母就会着手为子女操办婚事,一是“早完婚早了却心愿”,二是担心聘金彩礼高涨。由于早婚,不少新娘新郎都还年少无知,不知结婚的含义,更少有夫妻之情。夫家的陌生与娘家的亲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不住夫家住娘家也就很自然的。新娘喜住娘家必然对长住娘家婚俗的保留起重要作用。
3.男女劳动分工是长住娘家婚俗得以长期保存的重要原因。由于惠东一带是以渔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男子以海上捕捞为主,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在海上作业,操作在渔船上,往往一去就是大半年。男女结婚之后女方即使住在夫家,夫妻也很少有时间生活在一起,与其孤独地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不如住在有着浓厚亲情的娘家来得自在快乐。而且,惠安女以吃苦耐劳著称,男子出海捕鱼,女子成了农副业的主要劳动力。这样勤劳能干的女子一旦离开娘家,显然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劳动力,对娘家自然是一个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娘家父母也希望女儿能在娘家多留几年。一方面是女孩婚后喜欢回娘家住,另一方面是娘家在经济上也需要女儿留在娘家,长住娘家婚俗长期存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4.文化素质偏低也是长住娘家婚俗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惠东一带文化水平较低,加上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使得这一带女子受教育程度偏低。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惠东7个乡镇妇女文盲率高达90%。许多家长不让女孩读书,而是早早让她们跟长辈一起劳动,或在家做家务和照顾弟弟妹妹。因为文化水平低,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机会相对较少。她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父辈特别是母亲的影响和灌输,长住娘家的婚俗当然很容易为女孩子所接受。
(二)长住娘家婚俗的保留和变迁
尽管惠东一带长住娘家的习俗还存在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思想观念的更新,长住娘家的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对长住娘家习俗的看法、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新婚夫妻的性关系不再苛求,对新娘到夫家的时间不再严格要求,而是采用比较宽容的态度默认。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原来存在的一些婚姻陋习的危害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我们走访了一位70年代出生的娃娃亲的受害者刘先生,他告诉我们,他读初三的时候,刚过17岁,父母就要求他结婚,女方就是父母原来订下的娃娃亲。他当时坚决不同意,但是父亲一直哀求,为了不让父亲伤心只好同意。结婚后,夫妻一直无法培养起感情,相反的,还经常吵架。他们的痛苦父母全看在眼里,后来只好同意他们离婚。为此,他的弟妹的娃娃亲也都退掉,父母不愿意弟妹也走哥哥的老路。由于娃娃亲,当地的离婚率达30%。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有90%以上是订娃娃亲的;80年代出生的有80%以上订娃娃亲;90年代后,娃娃亲现象才逐渐消失。主要是娃娃亲的危害性逐渐被家长所认识。娃娃亲逐渐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惠东一带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人们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不用再担心儿子因为贫穷而找不到老婆,加上娃娃亲的实际危害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娃娃亲也就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2.随着计划生育的推广普及,多子女的现象逐渐减少,加上家庭经济的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是必然的。执行计划生育之后,多子女家庭逐渐减少,一般都为两个孩子,加上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重男轻女思想明显弱化。在我们的走访中,当问及假如只能供养一个孩子,你是选择让男孩读书,还是让女孩读书?被访者都是这样回答我们的提问的:“哪个会读书,就选择哪个,不论男孩还是女孩。”这种变化是非常可喜的,原来那种“认为女孩迟早是别人的人,花钱供其读书,还不如早早让她干活,为家里多挣点钱来得合算”的思想已经逐渐被淘汰了,女孩读书的比例大大提高。而女孩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杜绝早婚早育现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新思想新观念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途径是立体的,人们可以多渠道获得各种信息、知识、思想观念以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一切对惠东一带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冲击是强有力的,现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在对他们特别是惠安女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现代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接受了下来,自然对本地的婚姻陋习产生排斥而加以反对。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惠东一带的婚姻陋习正在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越来越文明的婚姻习俗,长住娘家的婚俗在新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也在改变着原来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人性、越来越符合婚姻法的要求。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信息渠道的拓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幸福理念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进步的、积极的,反映在对惠安女民俗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因素在增强,消极的因素在削弱。惠安女服饰将作为中国服饰艺术奇葩越发美丽娇艳;惠安女的婚姻方式和婚姻生活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越过越美好、越来越幸福;惠安女的优秀品格必将随着惠安女形象的广泛传播而发扬光大。
[摘要]福建泉州惠东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很有特色,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许多民俗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课题。最有影响的惠安民俗文化主要是以惠安女奇特的服饰文化和奇异的长住娘家婚俗文化闻名海内外,因此,惠安民俗文化又称为惠安女民俗文化。它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特有劳动方式的产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关键词]惠安女;惠安女服饰;长住娘家;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