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文化遗产保护范文

中文化遗产保护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文化遗产保护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城市越来越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在旧城改造中,人们不断加大文化遗产资产的保护力度,抢救和整修大量历史遗址旧址,以彰显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

武汉黄鹤楼公园管理处2008年1月实施的《蛇山修复方案》中,除保留6处有价值的建筑外,其余房屋建筑全部拆掉。新建才10多年的汉口火车站于2008年1月20日拉开改造帷幕,以重现百年前大智路火车站的欧式风貌。还有位于汉口江滩公园沿江大道一带保护完好的老建筑更是不胜枚举。北京、天津、西安、苏州、青岛、大连等历史文化名城也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年轻的深圳将2005年定为“文物保护年”,并启动“深圳改革开放十大纪念性建筑”评选活动。还有一些城市陆续出台了历史性建筑保护法规。

2004年,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该《办法》称,历史建筑指建成50年以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体现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或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且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的建筑物。建成不满50年的建筑,具有特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具有非常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经批准也可被公布为历史建筑。从全国各地来看,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来打造魅力城市的已成为一种趋势。

2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磁场”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并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飘泊海外的炎黄子孙不辞远渡重洋之辛劳,回到大陆寻根问祖,正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所产生的归宿感。

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有形载体。据说在日本,50年以上的建筑都算文物,不得随意撤除。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来保护老街区和老建筑免受人为拆毁。即使在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也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不同程度地犯过同样的错误: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领导和民众往往急于改变物资生活条件,很容易忽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重视城市文化渊源,势必会成为民众巨大而持久的需求。但到那时,可能大批历史街区和文化遗产已经遭受到彻底的破坏而永难追回了。

3文化遗产是中小城市兴旺的“亮点”

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就会陷于千城一貌的尴尬境地。一个没有自己历史特色的城市,将被人们视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而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不用说发展旅游业,恐怕发展地方经济也会受阻,更不用说真正现代化的城市,最终很可能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家园。

我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深圳,在建成之前可谓是“文化沙漠”。而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并腾飞之时,强力实施文化带动战略,不仅一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旅游城市之一,也为积淀城市的历史底蕴、培植城市的发展后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既是现代都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而在有些城市,外科手术式的旧城改造和见缝插针式的摩天大厦,已经严重破坏了城市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历史文化根基。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线也已经退到了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的单体建筑层次。面对被以“旧城改造”名义惨遭拆除的优秀历史性建筑,一些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奔走呼吁,以表达对这些老建筑强烈的挽留与爱惜之情。

对于个人而言,文化差异是产生旅游行为的最根本原因;对于城市而言,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资源;对于国家而言,文化是根本的生产力。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以城市建设、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的三者互动为中心,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实施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和谐共进战略,围绕城市多层次的功能及其互动性来进行策划与开发。否则,就会导致发展的失衡而有悖于初衷。

湖北孝感地处鄂东北,是一座欠发达的中等城市,长期的农耕文明使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但近些年孝感城市化发展迅猛。主要街道两侧,高楼大厦林立,街道变宽了,住房变大了,人行车流交叉穿梭,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大都市生活日趋逼近,而且发展正加速地向前推进,以实现更新、更高的目标。然而,欣喜之余,人们也似乎渐渐发现,在这热火朝天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随着钢筋混泥土“森林”取代一个又一个老建筑、老街区,城市发展中的遗迹也一个又一个被淡忘和抹去。

如今孝感城区可作为文物保护的文化遗产已所剩无几,唯一一处具有保护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历史性建筑恐怕就是位于城站路26号、现为孝感市人民政府机关重地——昔日的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办公楼(以下简称“专署楼”)了。因此,保护“专署楼”这一文化遗产就显得愈加紧迫。

4保护“专署楼”文化遗产的意义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均可列为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保护“专署楼”就是在保留孝感的一段发展史。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组建于1949年5月,当时为解放军南下的战勤机构,所辖9个县。1949年8月转成行政领导机关,为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驻地孝感县城关镇北门外。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从成立到1993年撤销地区、建立孝感市(地级),历经44年,最多时管辖武汉周边19个县。就全国而言,行政区专号公署作为一级行政机构正在成为历史。可见,保护“专署楼”就是在保留见证孝感发展史最具价值的物证,同时也保留了研究我国行政区划发展的例证。

(2)从文化保护的角度看,保护“专署楼”就是在保留一份建筑遗产。“专署楼”始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无论是建筑风格和建筑用材,还是建筑外形设计和内部功能布局及装饰构件等都较好的体现了建国初期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文化,保持着与农业文明相协调且清新自然的风格,是典型的建国初期地、县级政府机关办公用建筑。在现代化建筑群中保留“原创性专署楼”,从文化遗产来说是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从景观生态来说是在保护景观的多样性。因此,“专署楼”应为建筑学界研究中国50年代建筑文化的一个实例。

(3)从心理情感的角度看,保护“专署楼”就是在保留湖北孝感人的一种追思。50多年来,“专署楼”作为孝感政治文化的中心,一直牵动着孝感人民的心。无论是曾在这里工作过的人员,还是曾去办过事或曾路过此的市民,无不对它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即便它将来淡出了历史舞台,人们的记忆也不会因此而逝去。所以保护它,就是保留老一辈孝感人的一种特殊情怀;保护它,就是启迪后来者追思历史,传承事业。从这个角度看,保护也是一种态度。

5利用“专署楼”文化遗产的途径

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开发利用,而利用文化遗产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不仅符合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精神,也可作为湖北孝感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笔重彩。因此,“退役”后的“专署楼”至少可在三个方面具备开发利用的价值。

(1)可将其确定为政府机关廉政建设教育基地。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政府大兴新建或翻盖政府办公大楼之风,而孝感市政府从建立之初,就坚守在“专署楼”,迄今已近15年。据说兴建新的政府办公大楼依然尚待时日。一届又一届孝感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全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这种廉洁、务实的作风既给机关干部树立了艰苦奋斗的榜样,也为传统教育提供了活教材。

(2)可将其中一部分继续用作某机关单位的办公场所,如旅游局或文物局等。若将旅游局或文物局置于“专署楼”内既有利于激励这些单位做好本职工作,又有利于“专署楼”的保护和历史的延续。辽宁省文物局就设在位于沈阳“张氏帅府”(父子)左侧的一幢老建筑中。

(3)可开辟为旅游景点。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就应该尽量保留其独具特色的历史原貌,建议挂上“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旧址”的牌子。如果能征集到一些老领导、老同志在“专署楼”工作用过的物品或工作照,将其建成“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博物馆”,从而充分发挥其办公、旅游等多重性功能,则意义更加深远。我国在保护这类文物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6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专署楼”列为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已势在必行,而且最好以此为中心划定一个保护圈。如果能借此契机,在全市开展一次文化遗产资产和旅游资源普查(包括“”期间的一些建筑或建筑装饰),建立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必将促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风气。当然,鉴定并保护这些资产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内在价值或对社会的意义;其次还可以利用它们的外在价值,将其开发成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其第二份旅游宪章中指出:“旅游能够捕捉到遗产的经济特点,并利用它们来产生资金、教育社区、影响政策而为保护服务”。

珍惜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遗产,就是保护不可再生的发展资源。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在于各自的特色文化,这些无形的精神底蕴正是寓于具体的实物环境之中。从某种角度说,留下真实的历史生活环境,就是留下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湖北孝感城市房地产开发不缺“专署楼”这块弹丸之地,尽管它地处黄金地段,引得众多开发商青睐。但保护它就是在保护孝感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和特色的彰显。保护它如同在保护着一根风筝线,那些曾经来孝感工作过的人们、那些从孝感走出去的子民,无论他们及其子孙走到哪里,都会心系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