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重构下的古生物文创产品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探索古生物文化特性、内涵及艺术表现方式的重构方法,为古生物文创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先以艺术性、商业性及科普性的叠加方式重构古生物文化特性,再通过移植法和赋予法对古生物文化内涵进行重构,最后经物象符号重构与意象传达的方式形成古生物新视觉图形,并应用于文创产品。以甘肃和政古生物进行文创案例实践,经文化重构后再设计得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文化重构为古生物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扩展了古生物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了其文化的传播能力,丰富了相关文创设计。
关键词:古生物;古生物文化;文化重构;文创产品
引言
我国拥有着十分丰富且珍贵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性、独特性,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意设计的不竭源泉。随着科普知识深入人心,古生物动漫的兴起,有着较高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及科普价值的古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影视作品、科普复原模型等方式进入现代人生活之中。但由于古生物文化有着科普性强、缺少人文内涵等特点,使受众难以获得较强共鸣感和较深印象感,不利于其文化在现代环境中传播及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文化为适应当代生存环境,而发生的变迁和多文化创新重组现象属于文化重构的范畴,同时文化重构也是重塑文化、孕育新生的一种方法。文章通过对古生物文化进行重构,打破了其本体文化固有特性与现状,并形成现代多元文化下创新艺术重构的新视觉形象,应用于文创产品。这不仅满足了当下古生物文化传播和现代人精神、物质需要,而且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套文化重构下古生物文创设计方法。在国家政策方面,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创产业发展,2015年3月和2016年11月的《博物馆条例》《“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推向了高潮,这促使博物馆古生物文创产品走进大众生活与其文化传播迎来了黄金时期。
一、古生物资源及文创产品设计概述
(一)古生物资源概述“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予于底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活动遗迹[1]。它们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是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科学依据。我国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分布广泛,大多数逐渐形成该地区极具地域性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如贵州关岭、云南澄江、甘肃和政等地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群。同时古生物化石具有丰富性、稀有性、观赏性、科普性、多样性等特质也为开发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因此,古生物化石资源是自然文化领域的亮点,对其开发能够为旅游和文化资源增值,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
(二)古生物文创产品设计概述古生物博物馆及地质公园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古生物文化传播及科普展示的最佳平台,吸引广大旅游者、青少年前来观赏学习。伴随着古生物旅游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同时也拉动了古生物周边文创产业发展,这为古生物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由于古生物化石视觉吸引力不强,易形成看过即忘的直观记忆,这造成古生物文化后续的传播力度不足,此时古生物文化的承载需要借助文创产品这样的媒介来完成。古生物作为地域代表性特色旅游资源,却少有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与具有文化特色、时代意义的文创产品,究其原因如下:1.科普性强,人文意味缺失。古生物早在人类出现前已消亡绝迹,留下的只是冰冷化石遗骸,年代相隔太过久远和现代生活关联极弱。古生物化石科普属性较强,多以专业的科学知识为主,这导致古生物文化方面缺失人文内涵,在文创产品开发时,难以提炼与现代人共鸣的人文意味元素,增大了与现代人之间的距离感。2.时代性弱,设计形式单一。古生物文化长时间处于较为封闭的发展状态,不符合时代对文化多元发展的诉求,使受众逐渐失去新鲜感,不利于吸引受众进一步深入了解认知古生物。在文创设计方面,古生物博物馆周边文创产品多以化石仿制品和工艺品为主,其商品属性表现为创新含量弱、沉重易损、不便于携带、日常生活功能缺失等特征,无法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同时也无法担负起古生物文化传播的属性。3.艺术性弱,缺乏亲和力。绝大多数古生物化石是通过博物馆中陈列展示,文字描述,二维复原图及三维图形为主方式呈现给游客,加上缺少相关艺术化的IP形象使得文创产品设计难以符合时代需求与现代人审美趣味,因此弱化了古生物与受众之间的亲和力。艺术具有独特感染力、审美性,能够增添古生物的艺术性,让受众更加生动直观地认知它们,并留下深刻印象。
二、古生物文化重构的思路、方法与原则
(一)古生物文化重构思路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十分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在东西方词典和百度百科中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3]。古生物化石本身并不具备人类特有的文化性,但化石经过挖掘研究、描述、复原、艺术再生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后,形成了具有人类特有的文化要素,即古生物文化。古生物文化属于科教类文化,具有科普性、地域性、历史性、形态独特性等特征,但是缺乏生活关联性、人文意味性、艺术审美性。因此需要通过文化重构的方式对其文化进行解构和重塑,在本体文化先行的基础上寻求多元文化的创新形式来改善古生物文化特性。文化重构是指本体文化与外来文化互动中作出选择性创新组合,导致本体文化解构重组和运作功能革新,形成文化适应性更替[4]。探究古生物文化重构目的是将古生物文化与其他文化创新组合提升本体文化人文内涵,并借助现代构成艺术和文创产品载体的形式,丰富其文化的艺术价值、审美情趣及商品实用特性,不断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最终助力于古生物的文化传播。
(二)古生物文化重构的方法1.文化特性重构:古生物文化由于时代性弱与科普性强的特性,难以与现代生活产生交集,以至于古生物文创产品主流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化石高仿制品;二是将古生物形态元素应用在装饰品上,形成的工艺品。将古生物科普性较强的文化特征直接移植于创意水平较低的仿制品和工艺品中,难以适应年轻人为结构的消费主体。因此其文化科普特性需要向艺术性,商业性转变,以便古生物文化能够以具体可感的商品被大众认知接受。将古生物进行视觉要素提取,通过现代艺术设计手法,弱化古生物的科普文化特性,研发更具亲和力的古生物视觉形象,并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之中。由于文创产品特性是文化及商品载体特性双重叠加的结果,所以既要保护和传承文化,又要具有实用价值[5]。在选择文化商品载体时,应考虑大众生活类产品,这样的古生物文创产品才能更加贴近现代人生活,弥补时代错位科普性强造成的距离感。2.文化内涵重构:古生物进行文创设计开发,核心在于“文化内涵”。失去文化内涵,古生物将没有了灵魂,文创产品也便失去了该文化的独特性。古生物文化内涵重构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内涵移植法,古生物也是地球生物中的一种,最具代表的生物属性来源于自身独特身体形态、肌理、色彩等,这也是受众人群最直观、印象最深的显性内涵表征。借助古生物与现代生物有部分相似或相同的生物属性,对古生物的显性内涵表征进行选择性的增加、移植转换,丰富且突出古生物属性及独有特征,易于受众理解认知古生物。其二是内涵赋予法,古生物隐性的文化内涵多为科普知识,极度缺乏人文意味。选择性地引入人文内涵的符号、特性、语义,进行艺术创新设计组合,使古生物被赋予象征寓意及拟人特征,增添更多审美趣味性与人文情怀。3.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重构:现代艺术构成是文化表现形式重构的一种广泛应用方法[6],主要由物象符号重构和意象表达两部分组成。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重构是通过物象符号艺术重组构成视觉冲击的图形传达意象语言或精神的双重结果,由此在物象符号重构过程要特别注重本体文化特征要素的艺术表现和对意象表达的把控。(1)物象符号艺术重构方法:物象符号指从设计对象的物质表征与隐性内涵中提炼出的视觉元素符号,具有象征性、指示性、图像性的特点[7]。物象符号的重构这里是指将形态、色彩、纹理、内涵等方面的古生物物象符号进行解构,重新与植入的外文化物象符号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艺术化视觉图形。根据实践案例将物象符号重构方法总结分为替换重构法、整合重构法、分割重构法、点缀重构法、变异重构法,如图1。根据视觉效果与创意表达需要,五种重构方法可以选择性取舍或叠加使用。(2)意象表达方式:意象表达方式这里指以古生物为本体的物象符号艺术重构后新图形传达设计师思想与理念的方式。根据实践案例将意象表达方式概括为直译、隐喻、比拟、抽象,如图2。
(三)文化重构原则1.原生性为主,创生性为辅原则:文化的发展、延续需要不断吐故纳新与兼容并蓄[8]。在博物馆文创浪潮的推动下,文创产品中文化元素不仅挖掘要挖掘自身,还需要借鉴、吸纳外来文化,形成多文化融合重塑的局面。文创设计绝不是简单的文化拼接创作的结果,意向表达与文化传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性指本体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创生性指本体文化经多文化艺术重塑后孕育出的新属性,新内涵,新形式的文化特征属性。在文化重构时,须以本体文化的原生个性体现为主,而外植文化是为本体文化重构服务的,不能为了创生过度植入产生本末倒置。因此原生性和创生性主次分明,才能使文创产品凸显本体文化独特魅力便于其传承与传播,这也是文化重构的精髓所在。2.适时、适美、适人原则:随着审美需求和现代生活的变迁,古生物文化中的部分特性、内涵和表现形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文化不能够墨守成规、自我消化,应当适时、适美、适人。适时,符合时下趋势,追势引新,使古生物文化不断适应时代需要,为时代服务。适美,符合审美趣味,因艺造美,使古生物文化及文创产品借助现代艺术设计手法与表达方式增添趣味时尚感,为满足消费者物质、精神需求。适人,符合人的需求,借物增能,使古生物文化借助文创产品载体增添生活功能性,为贴近消费者使用需要。由此,通过文化重构的途径不断引新创新,在原生性为主,创生性为辅的基础上,增强人文内涵及艺术表现力,并借助文创产品载体以更加亲和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三、古物今生
“古物”一词一般指古代或与现代脱节的事物,这里指的是甘肃古生物。“古物今生”预示着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通过对其文化特性、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的重构来孕育“新生命”,并以艺术化IP视觉形象再生途径在文创兴起的今天“复活”。甘肃省古生物化石群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政县,其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群填补了我国古脊椎动物的化石空白,绝大多数出土化石至今保存完整[9]。本文以甘肃代表性古生物库班猪、和政羊、大唇犀和黄河象作为此次文化的本体,对其骨架进行艺术化IP形象复原基础上提炼轮廓特征,用于文化重构与文创设计,如图3。并以地域内涵新生、传统意象表征及抽象延展三个角度完成现代艺术设计下的文化重构演绎,最终以视觉形象和文创产品展示方式进行验证说明。1.隐喻抽象延展:考虑到抽象卡通图形容易被儿童及青年接受,以及向他们传递古生物已经消失灭绝的科普信息。确定以隐喻抽象表现方式将大唇犀、黄河象、和政羊、库班猪四个甘肃特色古生物进行艺术重构。先以古生物骨骼化石、科学复原图作为独特形态提取的依据,将它们独特身体形态进行艺术抽象化处理。其次,采用分割重构的方法,赋予视觉形象支离破碎的效果,让破碎处逐渐消亡,隐喻出古生物在当今消亡的事实,引起大众对甘肃古生物们的关注,并以此传出保护其化石资源的呼声。最后,选择生活用品环保袋为应用载体。图形在产品上进行衍生时,考虑到产品的形态,不影响主体图形内涵及特征表达的前提下,把图形局部依据产品形态进行拉伸、夸张等变异处理,使其与产品特征形态与图案之间产生视觉与意象之间的隐喻联系,如图4。2.地域内涵新生:“地域内涵新生”即:先以内涵赋予法引入甘肃特色人文元素与库班猪IP轮廓进行现代艺术设计下的文化重构演绎,让原本缺失地域人文内涵的古生物文化得以重新构建,彰显甘肃地域特色的同时吻合当代消费者的审美趣味,让古生物文创孕育出甘肃地域人文内涵的“新生命”。其次通过变异重构、分割重构、取舍重构的方法,把甘肃特色物象符号移植到库班猪独特造型轮廓内部,根据库班猪身体轮廓结构对物象符号进行分割重组,并以直译和抽象的艺术构成和表现方式将其符号整合。考虑到甘肃地域特色,在物象符号拣选方面,选取黄河水车、伊斯兰教建筑、嘉峪关长城、中山桥等最为代表性人文元素。色彩方面,选择地域宗教感浓郁的深蓝色为主色调,甘肃在我国大西北地质多以黄土丘陵为主,绿色植被较少,选择土黄色、深绿色作为辅助色系,以黑色作为衔接色将色彩串联,形成具有甘肃地域风情浓厚、视觉冲击力强的库班猪艺术形象,让人跟更加能够把其与甘肃紧密联系。同时也隐喻库班猪源生于甘肃,见证甘肃的历史、人文变迁。最后将内涵重构后的库班猪视觉形象应用于生活类产品载体,走进现代人生活,本案例以抱枕应用进行展示,如图5。3.传统意象表征:中国传统纹样是视觉感显著的物象元素,也是代表中国特色的无声语言。首先借助内涵移植法,以现代羊脸作为参考对象对和政羊头骨化石进行复原与轮廓提炼,突出和政羊脸部独有特征。后采用内涵赋予法引入海波纹,传统植物纹饰,马家窑锯齿纹,弧线文为主的中国传统纹饰元素,依据甘肃代表性古生物和政羊的脸部骨骼结构特征,进行异形同构凸显出浓郁的中国风。和政羊脸部轮廓的两角中点作为分割点将其分成三部分,由左向右逐层减弱纹饰排布,以明暗方式凸起和政羊鼻部,给人立体效果,如图6。传统纹饰通过凝炼简化,以整合、分割、取舍、变异的物象符号重构的方法整合装饰着和政羊脸部,以直译、抽象的意象表达方式象征着吉庆,昌茂繁荣美好寓意。最终将该视觉形象应用在文化衫上,形成文化感强且带有美好象征寓意的中国传统意味性文创产品。
结语
古生物化石资源是重要、不可在再生的地质遗产,也是古生物文创产品开发创作的基石。本文通过对古生物文化传播和博物馆文创开发问题分析概述,从文化的特性、内涵、艺术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古生物文化进行解构与重构,并以甘肃代表性古生物作为案例进行文创设计实践,验证了文化重构思路的可行性。顺应多元文化重组的创新趋势,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和生活需求,以一种全新本体属性和艺术形式在当下“复活”。文化重构为古生物文化传播及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创新思路与方法,并创生出具有独特的文化性和时代意义的古生物文创产品。
参考文献
[1]包淑芳.辽西古生物化石包装视觉要素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2]宗凯,甘露.关岭古生物资源动漫化开发应用思考[J].装饰,2018(03):126-127.
[3]国祺.符号学视阈下的沈阳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4]明跃玲,文化重构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湘西民族旅游文化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71-76.
[5]葛畅.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及转化[J].装饰,2018(02):142-143.
[6]赵建波,张玉坤.形式重构与心理重构的设计解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6):509-513.
[7]李洪浩.重构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8]王鹏鸣,黄慧.基于庆阳香包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探索[J].设计,2018(07):84-85.
[9]张行.甘肃临夏盆地中新世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J].兰州大学学报,2001(02):123-130.
[10]陈曾.从故宫文创谈我国文创产业的创新之路[J].设计,2017,30(19):68-69.
作者:王鹏 冯磊 惠楠迪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