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园林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改进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集建筑、诗词、绘画、工艺于一体,使游客以直接体验的方式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园林对外传播尤其是海外传播多种途径下遭遇的困境,指明了为中国园林对外传播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园林;园林文化;对外传播;园林发展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是宣传中国国家形象需要,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扩大文化影响力,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富载中国文化的古典园林推广到全世界,是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碰撞引发新思潮,网络的普及与新媒体的兴起为中国园林“走出去”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园林如何跳出传统模式,以多样化途径走向世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中国园林对外传播途径与现状分析
1.1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以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的传播方式,在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覆盖面上居于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也是文化对外传播最主要的方式。
1.1.1学术期刊——园林知识全方位普及学术期刊作为一种能够定期广泛发行的刊物,凭借其传播学术信息、分享学术研究成果的高效性与专业性,成为专业研究者及爱好者们的学习了解园林文化的有效工具。中国园林相关的学术期刊主要有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主办的《中国园林》,内容以介绍国内外园林美学,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为主;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主编的《中国园林博物馆学刊》,书中设有“名家访谈”“理论研究”“园林历史”等9个栏目,历史与现代相连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向大众普及园林知识;除此之外还有由中国园林会和上海市园林局主办的《园林》、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风景园林》等。
1.1.2专业论著——园林文化专业知识推广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首次将中国造园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并于1988年由夏丽森翻译出版了《园冶》英译本,1997年由法籍华人建筑学家邱治平发表法译本,深受海外读者欢迎(夏丽森,2012)。由方华文、王满良、贺莺等编著的英汉对照《中国园林》于2010年出版,分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三章盘点了全国上下百余座园林,为中外园林爱好者展开了一幅绝美的中国特色古典园林画卷。其他重要专著还有如童寯的《江南园林志》(1937)、陈从周的《苏州园林》(1956)、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1990)等,全面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辉煌。英国园林设计师玫萁•凯瑟克(MaggieKeswick)受《园冶》影响,于1978年出版了著作《中国园林:历史、艺术、建筑》(TheChineseGarden:History,ArtandArchitecture),“这是在英语范围内算是最早的大众化介绍中国园林的书”(夏丽森,2012)。此外还有1983年德国玛丽安娜•鲍谢蒂所著《中国园林》,基本构建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园林。
1.1.3纪录片——跨越历史地域遍观园林文化作为影像传播的重要载体,纪录片因其真实属性和国际化特征,更容易得到海外观众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央视纪录频道于2008年拍摄的38集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WorldHeritageChina)中的第13集《苏州古典园林》(ClassicalGardensofSuzhou)从历史、造园手法、审美意境等方面分别介绍了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随后又于2015年推出了原创大型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ChineseGarden:AGardenWithinTheGreatWall)。这是国内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将园林艺术置于几千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大作标中(蒋昕宇,2015)”,从精神上探寻园林与美学人文价值、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关系。此外,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花花世界》(AroundTheWorldIn80Gardens)也有一集来到了苏州拙政园、狮子林、北京颐和园,体验了东方庭院的独特风情与历史。
1.1.4互联网——特色园林初步了解中国风景园林网作为国内最大的园林官方网站,不仅全面介绍了中国园林的近况和历史,提供了全国各地风景名胜的系统介绍,还设有园林数据库、论文库、专家库等数据库可供检索,为访问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黄治腾、庄荣,2001)国内各大园林景点当前也多已开通官方网站。例如拙政园的官方网站共开通中日英三种界面,设有景点介绍、文化园林、网友互动等专栏,从游览信息到园内景点介绍一应俱全。部分园林杂志如《中国园林》《园林》《风景园林》均开通了相关网站并且版面设计精美。以《风景园林》杂志为例,不仅定期有相关专题内容更新,还有全球各地新建园林案例分享,国内外园林交流活动汇报,界内著名人物访谈介绍等,为园林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1.2建园办展——走出国门,园林特色切身体验
中国园林作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唯有真正亲自踏入园内漫步其间才能切身体会到其精髓。新中国建国后,随着外交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园林再一次出现在世界舞台,引发了新一轮的园林热。20世纪80年代初,坐落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建造完成。该建筑仿照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建造而成,是国内第一个坐落海外的中国园林。随后30年多里我国为五大洲17个国家设计建造中国园林46座,如在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建造的“芳华园”(刘少宗,1999)、土耳其安塔利亚世园的“中国华园”等(周伟伟,2016),在国际引起了一次次轰动,影响深远。1999年我国昆明首次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展出国内33座来自各省、区、市不同风格的园林,是中国园林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以“生态宜居、园林圆梦”为主题,将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举办。
2对外传播的不足
2.1国内园林宣传不到位
2.1.1外文版杂志及专著有限尽管国内有《中国园林》等刊物及众多专业论著,能有效传播至海外的仍然极其有限。冯仕达(StanislausFung)在研究计成《园冶》时曾表示,“对丰富、复杂的历史文本的翻译工作,其难度已经超越了狭义的翻译本身”(陈福宇,2017)。因此近年一些国外园林期刊上鲜有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文章。以上这些技术典籍的翻译与传播,其主导基本是外籍学者。因此,国内学者与译者在专业学术期刊论著的对外翻译与传播过程中可以有更大贡献。
2.1.2官网信息不够丰富虽然多数国内园林景点均已开通官方网站,但信息完善、介绍充足、定期更新的网站却屈指可数。圆明园官网虽开通了英文、日语和法语界面,但除了最基础的公园概况和旅游服务外,参观游览、历史介绍等栏目均缺少详细外文介绍。扬州个园官网上中文版面设有景区动态、诗词美文等栏目,英文、日文、韩语版面却只有一页概况介绍,无法为外籍游客提供足够的信息。作为我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承德避暑山庄目前仍未设立官网,其他古典园林如留园、虎丘等官网的外文版面都较为简陋或尚未建设外文网站。
2.1.3园林景点英译不当中国园林是按照中国古典文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建造的,假山流水、亭台楼阁均寄托着他们的优雅情思,因而园林名称、景点的准确英译是实现良好对外传播的重点所在。匾额、题刻、楹联等表达了园林主人的理想追求,但这些引经据典、意蕴深刻的名称也给英译带来了诸多困难。以拙政园内的著名景点小飞虹为例,英译名“SmallFlyingRainbowBridge”未能表现出园内唯一一座廊桥如飞虹般的灵动,逐字对应的翻译反倒显得有些呆板。中国园林内亭台楼阁的命名还有许多涉及禅宗,如卧云室若只单单译为“theHallSleepingonClouds”显然丢失了最重要的涵义(孙瑾,2008)。可见,如何将这些内涵丰富的景点名译得易于外国游客理解还需要深入研究。
2.2输出园林质量下降,风格单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园林的对外输出主要以“友好交往”为动机,由政府授意,各省市园林局承担设计和施工,园林质量上乘(廉国钊,2018)。进入新世纪,随着输出渠道的增加,建园资金投入变得多样化。这导致以经济为目的的输出明显增加,各类风格频频出现,园林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负面评价开始出现,影响了中国园林文化在海外的形象与市场。在建园风格上,江南园林的粉墙黛瓦已基本成了中国园林的代名词。据刘少宗《中国园林设计优秀作品集(海外篇)》统计,近30年来在海外建造的46座中国传统园林里,江南风格园林占到26座,北方园林和其他地方园林各10座。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施工团队大多来自苏杭等江南城市,而以北京、沈阳、河北三处为代表的北方园林和其他风格园林所能拓展的范围相对而言就很有限了。(朱伟,2012)
3.1扩大期刊影响力
英语作为主流语言之一,被世界知名数据库收录的绝大部分中国学术研究都是以英文出版的,因此将我国园林研究期刊翻译为英文是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刊内部分科普性文章对国外研究者而言意义不大,因此也并无将期刊整本翻译的必要。以《中国园林博物馆学刊》为例,对刊内“理论研究”“园林文化”等重要版块论文可筛选出最能满足外国科研需求的内容后由优秀的译者队伍进行翻译,再由英文编辑进行复核审查,外国专家把关,确保译作质量。而次要版块文章只需加标英文标题,并将中文论文的引用文献附上英文译文,帮助不懂中文的读者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期刊的影响力不仅依靠刊物本身的质量,推广与宣传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国际园林交流会议、国际园林博览会等交流研讨活动都是中国园林期刊“走去处”的大好机会。期刊杂志社可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免费发放专刊,吸引海内外研究者兴趣。杂志社也应多与国外园林期刊进行学术交流,学习优秀办刊经验,并利用国外期刊进行宣传,如在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等杂志上刊登内容提要及广告,提高刊物可见度。
3.2拓展网络传播途径
网络旅游信息是人们日常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在线上加强国内著名园林景点的官网建设,完善外文界面,对园内活动进行及时宣传与更新。颐和园官网开通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淘宝旗舰店“颐和园官方买卖街”便是很好的尝试。此外还可以建设网络留言与监督平台,对园内游客的不良行为进行反映,或对服务提出完善意见,共同帮助我国园林文化更好地向外传播。除传统官网建设外,新媒体也是当今实现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抖音短视频在国内的迅速走红让人见证了新媒体强大的影响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善于创造,乐于分享,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参与意愿很高,有着较为强烈的社交需求。”(刘松,2018)利用新媒体用户基数大、信息传播快、互动功能强等优势,可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建立园林文化分享账号,园林设计作品,使任何人都能看到这些信息并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形成对者的反馈,促进更高质量和品位的园林建设。
3.3升级园内设施建设
参观游览国内园林景点是游客了解中国园林文化最为直接的途径。游客在观光时,为了解景点背后的文化,往往会借助外界信息,因此一套全面的解说体系必不可少,包括丰富宣传册介绍、提供旅游解说设施。此外还可以提供外语导游或多语言电子设备,既能为游客提供愉快的游览经历,有效避免进园后走马观花的现象,也能提升游客参与度和体验度。各园还可结合自身特色定期举办节日活动或开发文创纪念品,如绣有园林景观的苏绣等供游客挑选。在景点和旅游资料的翻译上,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和语言体系的不同,翻译时不能死扣原文,而应具有灵活性,在不影响原文意义传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增删,通过摘译、改译、增添注释等方式增加可读性,缩短游览者与译文在文化、语言上的距离,更充分地体验园林文化之美。(焦爱梅,2010)
3.4开拓园林出口渠道,提升出口园林质量
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为园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舞台,中国园林的对外展示出口有多重渠道等待我们去挖掘。除了上文提到的积极参加国际性园林博览会、友好赠园等,中方还可将中国园林与中国或当地文化结合起来。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日本新泻县西山町故乡公苑、以茶花为主题的澳大利亚瓦加瓦加市茶花园都是很好的例子。(刘少宗,1999)“当总部设在全世界的娱乐之都的商业企业生产与分布大众媒介化的大众文化的图像声音时,这些象征性形式总是会为生活在更为遥远省份的非专业文化生产者评价、阐释和使用。”(詹姆斯•罗尔,2015)因此还可以鼓励我国企业如华为、联想在分公司建设配套园林,提高中国园林在海外的曝光度与普及度(朱伟,2012)。在提高我国出口园林质量上,我国可向日本学习。日本园林尽管有着不同的风格形式,但在输出时仍统一为几大要素的组合,这使得日本园林有着近乎统一的形象,既利于被当地人士熟悉接受,也易于管理,形成品牌。我国可以此为借鉴,将几大园林风格提炼定型,形成世界各地的统一形象(廉国钊,2018),并制定严格的出口标准,防止劣质园林流出国外影响中国园林形象。
4结语
过去的一个世纪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政治的变动与繁荣,中国文化也在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中国园林作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产品,理应成为弘扬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工具。在国际范围内“走出去”是振兴中国园林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藏,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园林之母”。
参考文献
[1]陈福宇.晚明工程技术典籍的传播与翻译——基于《园冶》与《天工开物》的共性考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6):130-133.
[2]黄治腾,庄荣.纵谈互联网上的园林网站[J].广东园林,2001(01):42-43.
[3]蒋昕宇.天地自然心物交融——电视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的唯美意境[J].新闻世界,2015(11):114-115.
[4]焦爱梅.苏州园林旅游资料翻译调查与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06):77-81.
[5]廉国钊.关于推进我国园林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思考[J].国土绿化,2018(01):44-46.
[6]刘少宗.中国园林设计优秀作品集锦(海外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刘松.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以抖音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20):136-137.
[8]邱瑾.网络传播对园林发展的影响[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9]孙瑾.苏州园林景点的名称翻译与文化缺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4):332-335.
[10]夏丽森.计成《园冶》在欧美的传播及影响[J].中国园林,2012,28(12):43-47.
[11]詹姆斯•罗尔著,董洪川译.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M].商务印书馆,2015.
[12]周伟伟.“中国华园”赠园仪式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J].中国花卉园艺,2016(20):12-13.
[13]朱伟.近三十年来海外中国传统园林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作者:陈星聚 张发勇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