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安全文化积淀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分院安全文化是分院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院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安全文化的某些部分最终积淀下来,形成了分院特有的内涵和核心,影响分院的安全发展。分院从1963年8月成立至今,伴随着学院的发展,经历了组建、体制变迁、院站合并等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同时还具有不同的安全文化特点。
1.1“创建维艰、曲折前行”时期的特点第一时期为“创建维艰、曲折前行”时期(1963—1980年)。这一时期是从1963年在四川广汉全新组建至1980年进入高等院校系列,先后经历组建、首次列入军队序列、划归民航领导、重新列入军队序列不同阶段。分院在广汉组建初期,由位于天津的民航高级航空学校飞行一、二大队、位于柳州的民航四航校部分空勤人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四航校部分人员,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第三训练团”。后来,分院随着学院更名而两易其名。1963年10月,分院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第三训练团”;1971年5月,学院重新列入军队序列,分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第三训练团”。在这一时期,分院在组建初期面临来自三个不同单位的人员、编制整合问题,开始展开飞行训练工作后面临整风运动、的干扰,期间又有军队和民航管理体制的两次变化,主力训练机型的调进调出,但仍然坚持飞行训练为主的中心思想不变,齐心协力,克服机构整合、人员融合、体制调整、机型多变、干扰、条件艰苦等困难,坚持以飞行训练工作为中心,通过抓好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竞赛活动、飞飞整整、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飞行安全,培养出多批飞行员。尽管分院经历多次更名和许多曲折艰难,但由于学院及分院长期由空军代管,分院的文化主要体现为军队文化,分院的安全文化主要体现为:严格的管理,严谨的作风,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1.2“沐浴春风、躬耕巴蜀”时期的特点第二时期为“沐浴春风、躬耕巴蜀”时期(1980—1993年)。1980年10月,学院划归民航管理,进入高等院校序列,分院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第三分校”。1987年12月,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分院改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第三分院”。在这一时期,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分院飞行训练工作进入新阶段,着手深化教学改革,引入国外训练机型和高教机,借鉴国外培训经验,探索新的飞行人才训练方法。虽然分院深化教学改革,教职工脱掉军装,但分院教学管理仍然沿袭了军校时期的准军事化管理,较好地传承了军校时期的安全文化传统。分院在飞行安全工作中做到“四抓一坚持”:抓组织领导,突出中心工作;抓安全教育,突出预防为主;抓基础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抓纪律作风,突出规章制度;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各飞行大队形成“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教风,机务维护部门通过开展“优质安全竞赛活动”、机务维护“样板机”等活动加强培育优良机务维护作风,分院形成了“飞行安全出题目,各行各业做文章”的氛围。在第二时期,因学院进入普通高校序列,分院安全文化也逐渐显露出一些普通高校的特点;同时,分院安全工作逐渐受民航行业管理的影响,分院安全文化在第一时期的基础上体现出更多的民航行业特点:安全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强调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如:“八该一反对”、“四不放过”等。
1.3“搬迁中原、世纪华章”时期的特点第三时期为“搬迁中原、世纪华章”时期(1993年至今)。1993年分院从四川广汉整体搬迁至河南洛阳,与原民航洛阳站(即民航洛阳机场)合并,组建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分院搬迁洛阳20年来,形成了集飞行训练和航空运输生产为一体的发展格局,双业并举,相得益彰,以“安全、质量、和谐、发展”为主线,厚积薄发,快速发展,奏响世纪华章。1993—2012年,共完成训练教学飞行66万多小时,是1993年以前30年总和的4.7倍,约占学院总量的三分之一;毕业学生6812名,也是1993年以前30年总和的4.7倍。同期,分院共保证航班5万多架次,运送旅客300多万人次。分院通过“五抓一加强”(即抓组织领导、抓安全教育、抓制度管理、抓训练质量、抓作风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于2003年8月实现了安全飞行40周年,荣获“全国民航安全飞行标兵单位”称号。分院通过“六抓六突出”(即抓组织领导,突出安全第一;抓文化建设,突出严谨务实;抓队伍建设,突出德才兼备;抓教学质量,突出规范精飞;抓变革创新,突出与时俱进;抓思政工作,突出和谐稳定),于2013年8月实现了安全飞行50周年,创造了全球通用航空独立运行机构飞行时间最长的安全纪录。近十年来,分院曾4次被学院评为年度“质量安全最佳分院”。在近20年的安全发展过程中,分院在院站合并之初倡导的“三无”精神(即无隙的团结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畏的拼搏精神)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分院精神——团结、奉献、创新、实干。这些精神已成为分院安全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院安全文化积淀
回顾分院50年的发展历程,从建院初期的年飞行训练量几千小时攀升至6万多小时,分院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分院所有时期都贯穿着特有的安全文化。现在,这些文化经过几代分院人的传承和发展,最终积淀成为分院特有的安全文化,主要体现在安全宗旨、安全愿景、安全价值观、安全精神、安全作风等安全精神文化方面。
2.1分院安全宗旨首先,“固本强基”成为分院安全发展的宗旨。固本强基,是指加固本体、强化基础。长期以来分院人都认为,持续安全是分院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分院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分院抓质量、上总量、促和谐的基石。分院作为民航飞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保证安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所做的工作,是中国民航安全最基础的工作,为中国民航事业的安全发展夯实基础。分院几代人时刻牢记安全责任,树立持续安全使命感,始终保持对安全工作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地位的清醒认识,严防麻痹,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从而不断向新的安全记录迈进。
2.2分院安全愿景“畅行蓝天”是分院事业发展的愿景,也是分院的安全愿景。畅行是指洛阳分院训练飞行和洛阳机场航班飞行顺畅,也包括安全飞行。蓝天是飞行人才培养的课堂,是民航事业的广阔空间。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分院教学飞行训练工作受到许多制约。让飞行训练安全顺畅,满足民航飞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分院一直以来努力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分院开展飞行训练工作的愿望。让每名飞行学员在分院受到高质量的培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安全顺利完成飞行任务,为实现民航强国梦贡献力量,也是多年来分院广大教职工的愿望和期盼。同时,畅行蓝天也是分院两项主业之一的航班运输生产工作的重要目标,希望航班运行保障和旅客出行更安全顺畅。
2.3分院安全价值观分院安全核心价值观突出“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以人为本,是指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为分院安全工作出发点,以师生员工为主要管理对象来开展工作,发挥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安全至上,即“安全第一”,是指安全工作是分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当安全与进度、效益等发生冲突时,一切为安全让路。长期以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矛盾关系如何复杂,历届分院领导班子都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理清飞行安全工作与其它工作的总体关系、飞行安全与分院发展的唇齿关系、飞行训练与航班运输生产的互利关系,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克服安全发展道路中的各种困难。
2.4分院安全精神“团结、奉献、创新、实干”是分院精神,也是分院安全精神。分院经历了组建初期、院站合并两次人员队伍大组合和艰苦创业时期,正是教职工发扬团结、奉献、实干的精神,才使分院的各项业务很短时期内步入正轨。长期以来,尽管分院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基础设施老旧、训练机型简陋,但正是广大教职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奋实干,才使分院取得了持续安全飞行50年的突出安全业绩。“团结、奉献、创新、实干”精神是分院搬迁洛阳后的第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提炼出来的,准确地反映分院建院30年的分院人的传统精神,同时也准确地反映了分院人保证安全飞行30年的安全工作精神,并一直传承至今,成为分院保证持续安全的宝贵精神财富。
2.5分院安全作风分院安全作风主要体现在“严谨务实”。尽管分院经历了空军航校改制民航的变化、更迭,但分院严字当头、令行禁止的老传统从未褪色。在部队序列时“从严治军”,归属地方后“从严治校”,飞行教学“教技术、帮思想、带作风”九字经教风,机务维护“三老四严”作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严肃态度)绘就了分院纪律作风的底色,“严谨务实”成为分院人思想作风的显著标识。“严谨务实”作风在分院飞行教学组织过程中尤为突出,分院长期坚持了“严、稳、细”的三字训练指导思想,突出抓好飞行四个阶段教学工作,在飞行训练过程中严把“三关”(天气关、机组关、飞机关)。综上所述,分院建院50年来经历了3个具有不同安全文化特点的历史时期,积淀出分院独特的安全精神文化:“固本强基”的安全宗旨、“畅行蓝天”的安全愿景、“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安全核心价值观、“团结、奉献、创新、实干”的安全精神、“严谨务实”的安全作风。这些安全精神文化为分院安全发展50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分院人在未来科学发展之路上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佳绩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为中国通用航空业发挥积极的安全文化示范作用。
作者:李秦生 郭跃进 周健平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