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区生态林保护通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项目背景
1、社会环境概况
区辖1乡,3镇,2街道,共85个村(居),人口17.8万人。全区林地面积37.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4%。建有自然保护小区4个,面积5166亩;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0.3万亩。
2、地理气候条件
区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暑冬短、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5~20℃,常年降雨量1200~1500mm,年日照时数2000~2200小时,年无霜期285天左右,山地土壤以红壤分布最广,砖红壤次之,均呈酸性反应,肥力较好。全区共有3条水系分布,有水库26座,总库容1350万立方米。
二、指导思想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加强我区水库饮用水保护流域与阳江流域两侧一重山的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切实改善我区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提供坚强环境保障。
三、目标要求
严禁砍伐天然阔叶林,保证重点流域干流、一级支流、水库饮用水保护流域与阳江流域两侧一重山的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只进行抚育保护,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天然阔叶林采伐;对辖区内的湿地实行严格保护,不得审批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以及影响珍稀水禽等物种栖息繁衍的任何项目与设施,加大荒滩红树林种植力度,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使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省控监测断面水域功能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态势。
四、规划依据
1、《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2、《省沿海防护林条例》
3、《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五、内容及规模
实施水库饮用水保护流域与阳江流域两侧一重山的6734亩生态公益林管护,造林绿化200亩。其中水库饮用水保护流域两侧一重山范围内的马甲镇祈山村、洋坑村、梅岭村、彭殊村分别管护1069亩、571亩、1997亩、809亩;阳江流域两侧一重山范围内的河市镇溪井村、溪山村、河市村分别管护234亩、1005亩、1049亩;阳江流域两侧一重山范围内的万安街道桥南社区的沿海滩涂种植200亩红树林。
六、技术设计
1、生态公益林保护:对水库饮用水保护流域与阳江流域两侧一重山的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进行管护,着重保护和恢复各流域中的源头、主流、一、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第一重山的山脊线以内,坡度35°以上,水土流失区域的水土保持林。保护沿海、沿江绿色屏障——防路护岸林、沿海防护林以及城镇周围一重山范围内以保护城镇生态为主和各类厂矿周围以净化空气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实施封山护林6734亩。严禁在保护区域内进行采伐林木、破坏植被、毁林开垦、开山采石、挖山取土、乱筑坟墓、放牧和用火等危及森林植被和山体的行为。
2、造林绿化:主要在沿海滩涂营造红树林,在树种配置上,根据林种的功能要求,因地制宜选用地带性、建群性、伴生性树种,尽量采用多树种的配置方式进行造林,以营造桐花树和秋茄混交林为主,切实提高防护效益。
七、效益分析
项目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将发挥巨大作用,并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1、生态效益: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相应的生态效益,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不仅有涵养水源、保土保肥和净化空气的生态效益,使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进一步提高饮用水保护区域内省控监测断面水域功能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而且在吸滞尘埃、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同时,还具有栖息鸟类保护效益和森林旅游、保健效益等。
2、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对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知名度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经济效益:原林学院俞新妥教授曾对森林多种效益提出计量指标:每年每亩森林涵养水源效益为有效涵水量657吨,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流失量16.28m3,防止土石崩塌效益(防崩护岸作用)0.5m3,释放氧气效益为年平均供氧0.1349吨。仅此概算,每年每亩森林就可提供700余元的间接经济价值。以此为据,我区划定的10.3万亩生态公益林每年就可产生471.38万元的间接经济价值。
八、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明确责任。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工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该项工作主要由区林业局牵头组织,由区绿化办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单位要明确责任,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可在本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域的建设规划,并把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有关科室和人员,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2、强化宣传,统一认识。不断提高对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有利于推动工程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积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宣传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工程进展情况和相关政策措施,使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成为全区的共识和行动。
3、建立制度,保证质量。在落实工程目标责任制的同时,要按照有关要求建立一整套高效、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各有关乡镇(街道)要按照辖区管理的原则,严格进行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各有关部门要负责提供指导服务,确保工作质量。
4、健全机制,保障投入。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保护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程,要在保证政府投入基础上,尽可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倡导社会参与投资,通过采取单位、个人对林地的认建认养,或者企业出资以生态公益林为载体进行绿色形象宣传等多种形式,广开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建立有利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