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硕士学位经济文献需求范文

硕士学位经济文献需求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硕士学位经济文献需求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硕士学位经济文献需求

1材料与方法

7年,由于个人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使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方式及读者对图书馆利用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的时间段选取能反映读者使用文献的规律和未来的趋势。本文调查统计的样本来源于广西大学商学院1996—2007年提交给图书馆的政治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印刷文本,选定的论文题名页上学科一栏皆标识有“政治经济学”。具体统计方法是把每篇论文的题目、年代、引文数以及每条引文的类型、语种、年代、期刊引文的刊名等列在Excel表中,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办公自动化工具进行统计分析。一篇学位论文中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同一文献,本文按其实际引用的次数计算,总计收集了139篇论文,总引文量为6323篇。通过引文分析方法从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等多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统计与分析。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引文数量分析

论文引文数量是反映作者吸收利用文献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硕士学位论文引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文献信息吸收的强弱。从表1所列数据可以看出,政治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总的篇均引文量是45篇,这一统计结果是国外期刊论文篇均引文量15篇[1]的3倍。值得一提的是,学位论文与一般科技论文比较起来,具有撰写时间长,篇幅不受限制的特点,因此引文数量自然也大一些。45这个数字要是与一些自然科学、科技专业的学位论文相比,并不算高,甚至还可能偏低。但是,与一些社会科学学科如教育学[2]、古代文学[3]等学位论文相比则是相当的。纵向来看,12年间该学科学位论文引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从1996年的21篇到2006年的61篇,增长了2倍。说明了该学科研究生利用文献能力的逐渐增强。

2.2引文类型分析

对引文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的文献构成,确定各类文献价值、地位与作用。本文按文献的出版特征,把文献类型分为图书、期刊(含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网站和其他(资料汇编、报告、讲稿、法律文件等),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类型分布的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观察到,从1996年到2007年,期刊和图书两种文献的引用率相加占到所有文献引用率的92%以上,说明期刊和图书这两种传统类型文献依然是该作者群利用文献的主体。在我国,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引用期刊的比例要远大于引用图书的比例,而很多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引用图书比例则要大于期刊[5]。表2中,在所有引文类型中,期刊引文占到51.9%,图书引文占到43.2%,对期刊的引用比对图书的引用略高8个百分点,两者所占比重相当接近,说明政治经济学学位论文引用文献的特点更接近社会科学论文引用文献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从1996年到2007年,引用期刊的比例是不断增高的,与之相对,引用图书的比例则不断降低,这与一般的学术论文引文发展趋势也是吻合的。

相比较期刊和图书这两大类型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网站资源及其他文献所占比例就小得多。学位论文引文只占总引文量的0.6%,与袁羽中统计的2000—2004年我国经济学学术论文引用学位论文的数量仅占引文总量的0.43%[4]接近。会议文献引文只占总引文量的0.8%,与学位论文境遇相同,说明过去这两类资源不受重视的程度很严重。网站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来源,从1999年开始被该学科学位论文引用,总计被引用114次,占总引文量的1.8%,虽然量也很小,但是已经超过学位论文和会议文献,呈现出网站资源正日益成为该学科研究生撰写论文的一个重要信息源的发展趋势。

2.3引文语种分析

对引文语种调查分析,有助于揭示研究生对中外文文献的需求状况及利用的程度。表3数据显示,在统计的6323篇引文中,中文文献5859篇,占总引文量的92.7%,外文文献464篇,占总引文量的7.3%,引用中外文文献的比例非常悬殊。外文文献实际上都是英文文献,没有引用其他语种文献。

调查也显示,从开始引用外文文献的1999年到最近的2007年,外文文献的利用率并没有明显提高。这表明,该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主要还是引用国内文献,引用国外文献很少。可以确定,中文文献是政治经济学学科学位论文引用的主要文献源,这符合国内社会科学论文引用外文文献普遍比科技论文引用外文文献少的现实状况。但是对外文文献明显偏低的引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研究生对外文文献重视不够,抑或利用外文文献的能力欠缺。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吸收与利用。

2.4期刊引文年代分析

通过引文年代分析,可以反映研究生利用文献的时间范围,揭示该学科与相关学科文献老化规律,这种特点尤其明显反映在期刊文献的利用上。图1是通过统计得出的中外文期刊引文年代分布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文期刊的引用有很明显高峰段,其中出版后的第1~2年被引用最多,绝大多数引文集中在最近五六年,整个统计时段里中文期刊的引用从新到旧很有规律地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些现象与现有的经济学文献引文时间高峰值调查情况[6]是一致的。与中文期刊引文年代分布相比,外文期刊引文的年代分布则显得均匀和分散,表中每个时间段都有引用记录,整个时间段的数据起伏平缓,没有明显的引用高峰时段。说明政治经济学学科研究生在查阅利用中外文期刊上的特点有所不同,在对中文期刊的利用上偏好最新的学科信息,10年以上的中文期刊已经极少使用了。而对外文期刊的利用上则新旧兼收,说明在该学科领域,外文期刊使用的时效比中文期刊长,衰减速度比中文期刊慢。

2.5引用最多期刊分析

在对政治经济学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引用期刊的调查中得知,与前述的引用中文文献远比引用外文文献多的现象一致的是,中文期刊的引用率也远远高于外文期刊引用率。在引用前50种期刊中,中文期刊49种,外文期刊仅1种。引用前100种期刊中,中文期刊94种,外文期刊仅6种。表4显示的是引用排名前15位的中文期刊和排名前10位的外文期刊,引用最高的是中文期刊《经济学动态》,引用72次,引用最高的外文期刊是《ResearchPolicy》仅引用14次。中文期刊除了《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经济研究参考》,其他都是核心期刊。绝大多数中文期刊都类属于经济学范畴,只有《中国软科学》除外,说明该学科研究生主要还是利用本专业的核心期刊进行学术研究,而且利用重点是国内的期刊资源表4中所列中外文期刊经过检索广西大学OPAC检索系统和中外文全文数据库,证实只有4种外文期刊缺藏,其余都是馆藏,尤其是中文期刊,纸质型和电子型都有收藏。说明该馆的中文期刊的保障率是很高的,外文期刊则有欠缺。

3结论

(1)政治经济学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平均引文量是45篇,这个数字不算高也不算低,因为前期对系统性强、篇幅大的图书的引用量大,引文数量的高低自然会受到此类文献类型因素的影响。随着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位论文篇均引文量还有提高的必要与可能,如何正确、高效选择与提供文献资源成为图书馆必做的功课。

(2)许多其他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的调查表明,由于期刊文献内容新、及时反映学科发展,往往其利用率远远高于图书。虽然该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总的期刊引文与图书引文相差不大,但是从发展趋势看期刊引文所占的比重已经大跨步超过图书,而且利用时段集中在撰写论文前几年,说明该读者群正趋向选择含有较新的学科专业信息的期刊资源和其他资源。图书馆在建设相关学科馆藏时应顺应这一要求,在保证经典、高质量的图书资源,保障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的连续性前提下,积极开发各种类型的新资源。

(3)学位论文和会议文献在互联网普及之前查找和获取都有难度,利用率低在所难免。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类型数据库资源已经走向全面和成熟,只要引导得法,学位论文和会议文献的价值将会得到体现。学位论文学术水平提高了,又会有更多的研究生引用学位论文,形成学位论文使用的良性循环。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网站资源正日益受到研究生的重视,因此图书馆网络学科导航系统有必要经常更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4)该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主要利用的文献是中文文献,利用外文文献极少,说明吸收国外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很少,这不利于该学科研究水平的迅速提高。目前广西大学图书馆也相应存在着这样的现状,经济类中文文献特别是期刊收藏很多,而外文文献收藏不足,尤其外文期刊收藏很少。鉴于外文期刊利用率低的实际情况,花费巨资订购很不划算,应该寻找更好的路子。实践证明,吸收外文文献信息的最佳策略是充分利用文献传递这一渠道。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2004年以来开展了面向全国高校的文献传递服务,该中心的社会科学文献数量多,品种齐,特别是收藏有7500多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经常开展优惠活动,其中就包括专门针对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优惠活动,活动期间文献传递费用很低,非常适合研究生查找外文文献信息。图书馆应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充分利用CASHL丰富的社科文献资源,促进研究生学术论文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新晨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89—335.

[2]李延贵.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J].情报探索,2004(2):6—8.

[3]陈福蓉.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J].图书馆界,2007(2):64—67.

[4]袁羽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位论文影响力分析报告[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30—35.

[5]徐久龄,李欣蔚.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现状的调查[J].情报资料工作,2000(4):15—17.

[6]汪继南.社会科学各学科引文的高峰值调查及引文评价的时段性要求[J].情报资料工作,2005(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