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考试作文写作思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记叙文从事件数量上看,不外乎记一件事和几件事。
点线生活是平静的,也是平淡的,没有多少“大事”可写,加上缺乏驾驭一件事作文的能力,所以一件事作文并不是多数初中生作文最好的选择。
几件事作文是现在中学生常用的作文形式。它事件小,感触深,选材容易,写作技法简单,容易把握。其中的并列式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如一二三式;小标题式;镜头体式;中心句式等都属于珠联璧合的并列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条理清晰,内容一目了然,但也有不足,处理不好,易让人觉得形式过于单调,内涵不够丰富,新颖性差些。而事套事结构既继承了并列式结构作文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上述问题,又不像一件事结构那样精工细描,复杂难写。
我所说的事套事结构是指以一件事为主体,通过联想回忆,插入其他几件与之相关的事件。
事套事结构作文有两种基本结构形式:
一是:主体事件——回忆——回忆——主体事件;
二是:主体事件——回忆——主体事件——回忆——主体事件。这两种结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上稍有不同。
这种结构形式的文章并不少见。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个处理特别成功的例子。它的主体事件就是主人公“我”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经过,中间运用联想巧妙地插入爸爸在自己成长中的几件事:因赖床而被打、爸爸爱花的情形、爸爸教“我”闯练等,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
另外,以前课本选录的《驿路梨花》、《这不是一颗流星》也都是事套事结构的典范。《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在深山老林的小茅屋过夜和早晨起来修葺小茅屋为主体事件,中间巧妙插入老猎人打猎迷路夜宿小茅屋并还米的故事、哈尼小姑娘介绍十年前解放军修建小茅屋及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的故事,展示了边区军民美好的精神风貌,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全社会不断地发扬光大的主题。
《这不是一颗流星》是以妈妈和孩子看马戏为主体事件。当可爱而逗人的狗熊出场时,孩子发出“要是这只狗熊死了该多好呀”的声音,令妈妈大吃一惊。追问原因,原来是孩子想为外婆做一副熊皮手套。由此引入外婆爱孩子的种种回忆,尤其是外婆为保护孩子手被热水烫伤,此后每到冬天,手都会起冻疮;孩子也深爱着外婆,发誓要为外婆做一副熊皮手套,表现了祖孙之间深厚的感情。
前两篇文章属第一种结构形式,后一篇文章属第二种结构形式。
运用此结构作文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联想,是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要由主体事件引出回忆性事件,中间必须由联想作媒介。
2.插叙,是必不可少的叙述顺序。从文章的写作顺序上来看,事套事结构属于插叙顺序。与一般作文不同的是,事套事结构的插叙份量很重,所插入的内容,对表现主题起决定性作用。
3.过渡要自然巧妙。事套事结构由于事件的多样性,事与事之间势必存在过渡衔接的问题。自然的衔接可使文章结构流畅,浑然一体;巧妙地过渡可使文章一唱三叹,跌宕有致。
4.主体事件和回忆事件异曲同工,共同来突现主题。在采用事套事结构作文时,一定要明确文章的主旨,在主旨的统领下,选材、剪材、布局、谋篇。新晨
这种写法运用得好,会更接近散文。不仅方便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处理,更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显得灵动自如、跌宕起伏,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丰富而不拖沓。这类文章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近两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事套事结构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新的尝试,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二是运用事套事结构,改变了部分学生作文平淡的问题;三是尝到事套事结构好处的学生,作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写出了一些好作文。如我所教的2009年的一个毕业生张玉杰,初二时还是年级五六十名,语文偏弱,作文一般。学习了事套事结构之后,他很感兴趣,几乎每次作文都用这种结构形式,作文水平也大增。今年中考语文考了115分,以全县第十名的成绩考入正定中学。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会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作文亦如此。事套事结构作文也并非新创,它只是在学生作文中,作为一种作文形式,没有被广泛应用。而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初浅的尝试,仅通过此文,把自己的一点点感受与教学同仁共享。
论文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