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当前高校财务管治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经费来源由过去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格局。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作用日益重要,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财务关系复杂化,财务工作多层次化,财务管理薄弱化,都是高校财务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客观上必须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实现财务管理创新,适应新体制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控制乏力
预算管理是学校安排年度财务收支的计划文件和执行依据,且涉及到高校经费活动的各个方面。目前,部分高校预算管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预算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部分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认为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是按上级财政部门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报表编好后就算完成了预算编制任务。同时,部分高校也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编制,评价都应由财务部门全部完成。事实上,一套切实可行的高校预算,没有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没有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会出现问题。二是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属于学校或部门的很多预算外收入未纳入学校综合预算,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三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在支出预算编制中缺乏科学的费用标准,基本上延用“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来确定本年度的支出规模。四是预算执行力度弱。有些部门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只考虑了本部门的利益,不考虑学校财力可能的条件,对可能超支的财务活动不加控制,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此外,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益难以做出正确、完整的评价。
(二)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固定资产购置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不要求对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此高校的领导及教职工在这种背景下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重视教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部分高校往往对固定资产验收不负责任,保管维护不力;对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各部门购置的设备等一经形成固定资产就为其所占有和使用,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以致于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突出;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没有定期核对制度,缺乏沟通与协调;在资产配置中,学校过于重视找项目,要资金,购设备,而轻视资产使用的管理与考核,忽视建立完善学校资产配置的约束性机制。就资产配置部门和决策者来讲,对资源配置得当与否并不承担责任。以上这些都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懈与无序。另外无形资产也是高校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学校重投入轻产出,重视研究成果数量轻视推广应用,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造成了我国高校现有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不同程度地流失,使得高校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
(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客观上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高校资金安全也存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高校虽建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在实践中严格执行,使制度仅限于理论的展现,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二是随着高校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资金的对外投资、物资采购、基建项目等领域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甚至引发了刑事案件。如部分高校对投资项目的监督、论证和决策等方面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监控,出现了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效益不好、投资期限长难收回等情况,给高校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三是内部控制范围不够广泛,预算外资金管理不严。有些高校只重视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忽视了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未将其纳入学校的内部控制范畴。产生了一系列不规范的行为。如有些部门利用学校的品牌、设备与人力资源创收,而收入不上缴;截留预算外资金,用于设置部门“小金库”;一些高校收费没有经过教育、财政、物价批准,擅自制订收费项目和标准,违反规定乱收费等。上述行为违纪金额数量之巨大,涉及部门之广泛,危害程度之深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因此应重视并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四)高校债务负担过重,贷款风险日渐显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高校整体发展以外延扩大为主。各高校普遍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新校区的建设以及购置大量仪器设备。虽然高校收入总量在不断增加,但远不能满足教育投入迅猛增长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新建项目依靠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选择。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对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资金量大,容易较快实现建设目标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大,贷款资金的还本付息压力也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许多高校寄托于招生规模扩大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但招生规模扩大本身就有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贷款规模的增大,高校信贷风险日渐显现。
(五)财务分析工作薄弱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经济业务也变得更加多层次化、复杂化,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状况,仅限于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财务信息。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效益缺乏系统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地考核学校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缺乏规律性认识。
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预算控制和执行能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高校的资源,又要节约支出,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浪费,应尽量优化经费使用的支出结构。高校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高校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发展目标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注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严肃性和强化监督职能,对经学校审定的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强调预算管理从“重分配”到“重管理”过渡。具体包括: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单位,对学校所属各部门要求按照“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2.实行预算经费定员、定额管理,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一般公用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库;3.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4.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预算收入的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找出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不断改进预算管理;5.加强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研究,使学校预算编制与执行与之相适应,提高学校资金的运作效率。
(二)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其使用效率
1.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和人员,加大归口管理和力度,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的完整管理体系。2.建立完善资产购置制度。对需要购置的设备,在校内无法调配的情况下,从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做出详细预算申请,避免重复采购。3.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和个人。4.建立、完善资产配置制度以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调拨、出借、出租、投资等方式,盘活学校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5.建立、完善资产清理清查制度。检查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6.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的办法、无形资产合作检查制度,并按照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各类无形资产,有效杜绝无形资产的流失。7.学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起进行资产核查对账,定期清查盘点,明确产权,杜绝资产管理方面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
(三)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控制学校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使之都能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进行。最直接的目地就是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各高校都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应注意四个方面:
1.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防止学校的管理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包括组织控制、人事控制、程序控制、纪律控制等。2.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程序控制,特别是物资设备采购、对外投资、基建项目招投标、学生招生及收费等。3.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一定要明确各部门组织及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要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及奖励办法。4.严格收费审批手续,所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均须报学校财务部门审核备案,所有收费收据,均由财务部门统一向财政部门领取,使用完毕及时缴销,并将实收金额全部收交财务统一纳入计划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四)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合理贷款规模应当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未来现金流量预测基础之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学科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坚持量力而行。2.结合学校自身财务实力和国家资金市场,在确保项目正常实施的基础上,以资金成本最低为标准制定科学的资金使用方案。合理安排贷款本息的偿还时间,每年定期按贷款余额提取贷款还款准备金。3.随时掌握和了解学校财务风险状况,对于财务风险达到预警线的,财务部门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重新审定建设计划,暂停贷款资金筹集。
(五)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是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及其它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获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高校财务分析评价的内容应包括:1.财务综合实力评价,即学校的办学经费筹集能力。包括国家教育经费拨款额、科研活动收入、学校资产总额等。2.财务运行绩效评价,即按照收入和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原理,对学校财务运行的效果、效率、效益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事业发展效率指标、自筹经费能力指标、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等。3.财务发展潜力的评价,即评价高校在负债和财务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该类指标包括年末借款余额、年末流动资金、资产负债率、负债收入比等指标。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类资产的拥有和配置状况,掌握学校的总体实力,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
(六)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全面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办学竞争日趋激烈,对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显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尤其是对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知识的学习。鼓励财务人员钻研业务,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改进并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高校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高校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