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当下状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现状
1.1预算编制过于粗放编制方法不科学
总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习惯按照传统的方法,简单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为预算而预算,为调整和追加预算专注于凑足预算金额,这就自然削弱了预算的应有功能。
1.2项目预算的编制不全面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重形式,轻管理”是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一个弊病,这就无法保证项目预算的严谨与全面,从而导致预算的执行过程失去刚性,最终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编制年度预算前,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编制的预算项目先天不足,再加上年度中间开展计划外工作或上新项目时不考虑年初经费预算,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使单位在很多时候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有些业务部门为了小集体的私利,往往随意编制计划项目,从而多套取经费。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1.3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脱节预算编制不全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已经不是单纯地依靠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拨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经营收入来弥补资金的不足,而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体系是预算资金内外分离的预算体制,使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这也使得单独考虑预算内资金编制的财务预算逐渐失去其经济意义,不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收支状况和运营效率。
1.4预算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从目前事业单位整体上来看,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继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当费用开支标准时常会遇到某些“具体情况”时,往往出现乱增经费项目开支的情况,从而使预算失去约束,最终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在对预算层层分解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临时性、计划外的支出很少受到预算的约束,使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严重脱节,相关人员随意增改项目内容,提高费用标准,扩大支出范围,从中牟取私利。换言之,开支前不计划,开支后审批不严,预算在运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控制机制,预算约束力偏弱。在预算期结束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与考核,预算管理缺乏控制监督机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新思路
2.1增强法制观念、统一认识共同参与
预算单位领导应重视和大力推行正确的预算编制理念导向,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全面贯彻《预算法》的要求。一方面要认识到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管理,提高资金效率。同时要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统一认识遵循法制观念,共同参与,形成有效合力。
相关部门要做好健全、系统的日常基础管理工作。尤其对于本单位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严格审查和分析,对预算年度的人员变动状况、人员工资增减变化以及物资设备采购、基建工程等,在立足于有明确依据的前提下,做到计划充分、安排到位。同时,编制预算管理要遵循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具体的编制方法上,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
2.2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创新预算管理模式
首先要按照内控体系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约束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建立起严密、高效的预算管理流程,并且在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以及具体执行过程中,坚决贯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思想体系,使预算管理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减少管理风险。内控制度体系要求预算分析,使分析结果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还要侧重与实际相结合,尤其应分析成本控制措施对预算管理的贡献程度。
2.3以资产管理为基础,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制度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两者具有高度的关联。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及单位资产占有的公平性。同时,资产存量是核定单位预算的重要基础,资产管理水平影响着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制度能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为政府经费预算提供依据,是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补充。因此,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制度不失为一条创新的预算管理工作思路。
2.4推行复式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管理的计划控制职能
复式预算管理就是将统一预算年度的经费收支按其不同性质,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来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费用,并使两者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实行复式预算管理,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可以把各项收支按其不同性质,分开管理,并根据其财力来确定两种资金的比例,从制度上杜绝两种不同性质资金在安排使用上的相互挤占和挪用。同时,实行复式预算管理后,对不同性质的经费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能较快地提高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
2.5正确实施编制预算的方法,深化基本支出预算改革
事业单位应认真进行基本支出分析调研,逐步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业收支波动幅度较小,总体业务比较平稳,因此,零基预算法可以作为主要编制方法,兼用他法为辅的编制方法。加强公用经费实物定额管理,对政府非经营性资产统筹管理,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有否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实现共建、共享、共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公用经费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预算中相对灵活的一部分,支出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就需要加强对这一部分支出的预算管理,组织定额调研工作,重点是实物定额的测算和确定,合理制定支出的各项定额和定量建立公共资源配置标准,以及分行业的事业单位定额工作,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新晨
2.6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及考核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如果缺乏严格有效的执行,将变得毫无意义。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它是预算执行的必要伸。加强预算执行监督,要密切关注资金的配置,即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首先要定强力必要的内部监管制度,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要让单位有关部门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和控制,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要发挥资金的利用程度,即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第一,需要建立预算经费支出绩效考核评估方法,并结合预算的实际完成情况,做到赏罚分明。如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第二,对事业单位支出项目中的问题和责任及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建立直接约束机制,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使经营者、职工与单位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或重点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更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只有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才能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