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探析范文

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探析

摘要:目前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增大,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所恶化,不良资产余额呈现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2015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精神鼓励银行贷款重组,加大技改升级信贷投放。最大化减少不良资产在银行业务中的比例。但是目前银行贷款重组缺乏规范引导,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笔者通过一系列调查,对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重组;优化措施

近年来,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化解风险,取得一定的效果。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新型方法提升重组效率、强化重组实效,各个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展期、借新还旧,使重组效率与主动性有所提升。但是银行对于贷款重组的概念理解得不够全面,运营方法存在缺陷,导致商业银行贷款重组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政府要及时解决问题,更好的规范商业银行业务。

一、商业银行贷款重组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良好的管理与运行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所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是很必要的。本文笔者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与走访调查发现了当下商业银行贷款重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银行贷款重组存在二次风险的发生、银行贷款重组违规容易引发金融风险、贷款重组执行较难以及前期个别贷款重组授信不合规等问题。

1.银行贷款重组存在二次风险的发生

目前,一部分商业银行总行在贷款重组制度形成后,为了有效避免分行发生不审慎的重组现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对分行进行严格的监察,但是重组贷款还有可能发生二次风险。例如,基层商业银行对企业大量的民间借贷不了解,对该企业一旦实施贷款重组,将会使该企业无法顺利偿还贷款,重组贷款也就转为不良贷款。

2.银行贷款重组违规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银行的业务规范性能极大的影响金融波动。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的准备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企业风险的抵御能力。通过贷款重组的方式可以使一部分银行把高风险的贷款划分为正常类别的贷款,适当的降低风险准备金的提取,不符合规章制度中按照谨慎性原则来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计提的规定。同时,商业银行会采取措施对不良资产进行相应的掩盖,这样会诱发金融系统风险。同时一些银行为了满足内部考核的基本要求,对实施贷款转换情况给予相应的隐瞒,未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就擅自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这也违背了银行的管理规则。商业银行也存在违规减免重组贷款利息的行为。商业银行忽视贷款重组规则与制度极大的提升了金融风险。

3.贷款重组执行较难

贷款重组模式在执行时有较大的困难,担保人和借款人会故意逃避商业银行债务引发的贷款重组难问题。虽然一些商业银行有重组意愿,借款方也未按照银行要求启动债权重组程序,想尽一切办法逃避银行债务,导致银行无法借助贷款重组来有效化解相关风险。授信客户可以从商业银行那里获取贷款重组,但是借款方却选择把企业租赁给实际控制人,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借此来达到规避银行债务的目的。同时,对于贷款重组而言,担保人逃避担保责任也是一项难题,银行的贷款需要有担保人作为风险保障,但是在实际贷款中,存在大量担保人试图逃脱担保责任的现象,在进行担保风险化解过程中,增加一些商业银行尝试着寻求满足行内信贷政策的担保者的难度。同时低压担保条件落实较为困难。部分地方国土部门对抵押项下土地需先撤押,再进行抵押,容易丧失优先受偿权。

4.前期个别贷款重组授信不合规

商业银行前期进行贷款重组时,由于时间紧迫、考核不全面等因素,导致个别贷款重组授信不合规。时间紧迫,银行对贷款人的信用等级,企业运作状态都不了解,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贷款重组的风险。商业银行对于贷后管理审慎性不够重视,甚至把重组后贷款看作是风险性贷款来开展贷后管理,并将其归纳为风险预警管理范畴。对于政策性银行,重组后贷款继续按照正常类贷款的相关要求来开展贷后管理,并根据季度频率来进行贷后检查,这样的贷后处理方式,很明显放松了风险管理的审慎性,不利于规避商业银行风险。

二、如何更好的优化商业银行贷款重组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命脉,而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以上贷款重组问题造成了商业银行业务困难,所以管理方面必须采取合适的应变手段,优化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更好的落实商业银行贷款重组业务,保证国家经济金融的良好运行。笔者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几个改进方法,包括推动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政府协同商业银行运营、调整细化对重组贷款的风险分类标准、充分发挥整体合力等方法。

1.推动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的风险对金融波动产生巨大影响。为了避免金融危机,提高银行贷款重组效率,管理人员要推行授信风险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重组。首先,对贷款重组授信流程管理和控制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对于贷款用户的各项信息要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其进行严格审批后才允许放款,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贷后管理。同时,银行部门需要在贷前对企业的授信风险进行有效的判别,并选择针对性的贷后管理方法,从而有效避免发生二次风险。借助适度的差异化考核,对银行重组给予仔细审查,审慎开展异地授信业务。同时商业银行在办理异地贷款重组业务时,由于地域差异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给银行贷款重组带来风险,所以办理异地业务,建议商业银行对贷款方要有一个评估与调查,审慎介入异地授信并且强化异地业务管理。商业银行也要加大探索问题授信的处置方式,用批量转让、资产证证券化等形式解决贷款重组推动难度大、逾期时间长等问题,以缓解不良压力。

2.政府协同商业银行运营

对于商业银行的运营,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并监督地方政府部门的执行情况。同时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具备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对商业银行贷款重组进行监控,也不能作太多的经济干预,尊重经济市场,优化信用体系。地方政府部门还需要对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给予重视,并协同银行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完善地方金融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化解信贷风险,而且还可以打击企业逃避债务的问题,协调土地、司法等部门为支持企业融资、银行贷款重组提供帮助。

3.调整细化对重组贷款的风险分类标准

为了最大化规避银行贷款重组产生的风险,银行要对重组贷款的风险分类标准给予适当的调整和细化,并根据重组贷款的实际情况对各种类型的贷款重组给予细分,如借新还旧、贷款展期、更换担保人或借款人、改善担保方式等,禁止将保留的重组贷款账面余额直接划分至次级类。同时,要根据借款人是否正常生产活动、是否拥有还贷能力以及贷款担保的有效性来进行分类。如果借款人的企业运行状态良好,总有还贷能力那么可以考虑将其调为正常贷款,而将贷款重组后存在较大潜在缺陷的重组归位次级类。细化了重组贷款的风险分类能够让商业银行对借贷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对借款方提前进行风险防范。

4.充分发挥整体合力

对于风险集中度非常高的企业,监管部门或银行业协会要更好的发挥其监管协调或自律维权职能,并从公平、公正、客观和全局性的角度来开展工作,督促贷款方合理借贷,从而有效避免由于长时间谈判而使企业经营融资流程逐渐恶化,避免延误企业贷款重组的最佳时机。协调人员要与借贷企业同进退,以加强银行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借贷提供一个好的连接纽带。协调人员要严格遵循商业银行贷款重组的相关条例,并对企业贷款重组管理办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对贷款重组的流程、内容、条件、权责等予以明确。银行与企业的共同合作能更好的协助企业,也能对企业的还贷能力有所了解,最大化规避风险。

三、结语

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组对于不良资产的防范具有重大意义,正确合理的贷款重组能够较好的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有关部门一定要对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给予重视,并对商业银行贷款重组进行一系列的优化,从而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作者在商业银行贷款重组的方面进行大量调查,给商业银行管理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更好的优化商业银行贷款重组,最大化发挥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红.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值得关注[J].银行家,2016,(5):75-76.

[2]马凤鸣.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7):178-179.

[3]李超芸,杜爽,凤欣,等.浅谈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J].现代商业,2015,(6):276-277.

作者:牛飞 单位:北镇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