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银行信贷风险治理范文

银行信贷风险治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信贷风险治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银行信贷风险治理

一、引言

众所周知,巨额的不良贷款一直是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它不但直接造成银行业效益低下和经营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前进的步伐。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促进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增强同外资银行的竞争,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业稳定、确保金融和经济安全运行也就成了当前政府及国有商业银行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90.17亿元,不良率2.96%。但是,由于经营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着不良贷款反弹的较大压力。所以,我们应加大力度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强化信贷管理,如何防范不良贷款风险的增加,以及如何提高贷款发放和管理的质量。

二、当前信贷风险监控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银行的不良贷款一般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除银行自身的原因外,还受企业违约、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以及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的影响。虽然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了信贷管理工作,推行了审贷部门分离,成立了风险评审管理委员会,强化了贷款民主决策,建立了行业技术专家咨询制度和信贷决策责任人制度,实施责任奖惩等等,使得信贷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贷款制度执行不严,信贷政策向所谓的“大户”倾斜

当前,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造成商业银行对所谓的大户贷款审查不严,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制度,这种制度的倾斜加大了贷款风险。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对这些客户不敢去严格管理,严格审查其财务状况,结果一些大企业集团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导致大量贷款变成呆账,如“蓝田股份”案例,曾有十余家金融机构争相为其贷款。事实上,集团客户或关联企业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其所造成的较大连锁反应和连带风险已给商业资产质量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2、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管理体系和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3、缺乏贷款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缺乏全程监控

实施信贷风险的防范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其内涵应该包括经营理念风险意识、识别防范风险能力、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机制、规避化解风险措施等手段。这样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管理,做到事前要评估、事中要监控、事后要总结。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高级风险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风险评估机制也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风险缺乏评估机制。例如商业银行偏好对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以为其贷款风险小,其实不然,如四川绵阳机场,地方和国债投资4亿多元,银行贷款达3亿多元,机场不仅经营亏损,还有2亿多元机场设备闲置在那里,机场将无财力归还银行贷款的本金及利息。

4、重贷款营销轻贷款管理,缺乏对客户的全程管理

重贷款营销轻贷款管理一直都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积弊,款项贷出去了,任务就完成了。因而一些商业银行对前台客户营销配备人员较多,对贷后管理人员配备较少,贷后管理工作薄弱,贷后管理责任制不落实,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贷后风险追究不落实,因而造成新的不良贷款继续产生。事实上,不良贷款的形成大多与贷后严格管理有关,这一点与企业的应收账款非常相似。不加强管理,款项拖的时间越长,不确定的因素就会增加,款项收回的可能性将会降低,因而,需要在贷后落实管理责任制,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全程管理。

5、缺乏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在管理学中人的作用占据首位,而人的管理理念又尤为重要。由于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而且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目前,我国银行业属于高收入行业,内部就业现象较为普遍,外来优秀人才进入不多,造成办事效率低下。而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又使得银行缺乏风险管理理念。

三、防范信贷风险的相关治理措施

1、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还未形成,而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又是建立风险管理体制的基础。这样就要求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优化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体系,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提升风险控制技术水平。要确定风险管理战略,提高持久的风险掌控能力,建立覆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风险评估、监测及拨备计提制度和体系,培育科学、审慎、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在商业银行内部,要逐渐树立“大风险管理”的观念,即风险管理是每一个银行员工的职责,而不单单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任务。

2、构建先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实行全程监控

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内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风险管理,这既是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应对未来挑战的要求。要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避免风险管理分散的情况,使得决策信息的向下传递和反馈信息的向上传递都是通畅的。同时,还要研究、引进风险量化的管理模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运用现代金融工程的技术,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依托先进的风险计量和管理技术,采用一切风险管理手段,构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3、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

实施客户授信管理,就是收集市场动态和客户经营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充分评定客户的偿债能力和意愿,审慎地确定授信额度,以减少信用风险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客户信用等级的测定和客户授信额度的确定。事实上,贷款前对客户信用等级的测定和客户授信额度的确定是前移风险关口,再加上贷款后的跟踪管理,这样既保证了银行风险管理的统一性和独立性,又从业务风险产生源头就进行了有效地控制,实现风险管理理念在业务部门的前移并保证风险管理意识到位。

4、强化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信贷业务和管理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商业银行同国外相比,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相当匮乏,这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强化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及执行效果。解决这一问题,要构筑以人为本的理念,健全贷款责任制度。一方面应加紧人才的引进,充实风险管理的各个阶层,不能因为种种原因降低信贷岗位专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职工素质,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以老带新、奖惩制度等方式明确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这样,就能建立一支优秀的队伍,再配以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将会更难,而其清收将会更易。

5、强化依法管理贷款,降低贷款风险

第一,要充实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第二,要建立可靠的贷款风险信息系统,对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第三,要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制度,国际上商业银行管理信贷均采取合法的贷款担保制度,它是实现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保证。第四,还可以把贷款与保险结合起来,依靠保险适当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信贷风险的合理有效转换,当然它也有助于保险业的发展。第五,要完善民事案件风险处置机制,加快“内部律师”的培养,逐步将法律规避风险方法用于金融资产管理,避免恶意逃废债现象的发生。

6、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认真执行奖惩制度

在传统的信贷风险考核激励机制下,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中间真空的现象,即质量好的贷款先奖后不奖,质量差的贷款先奖后也奖(若能收回),中间的管理显然是真空地带,这样问题会很多。比如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若最终能收回),则奖励越多;质量越好的贷款奖励越少。还有本来质量好的贷款先申报为质量不好,然后向上级报告自己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终于收回贷款等异常现象的发生。而完善的考核体系与优秀的奖惩制度能实现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贷款的奖励应放在贷款的全程监控上,严格执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贷款质量的提高。

7、进一步加大呆账核销的工作力度,全程管理信贷资金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应是对客户进行全程管理,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地控制。一是严格按信贷规则进行管理,对每笔贷款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核实,坚持做到选准优良客户,严把贷款准入关;二是严格贷后跟踪管理,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范风险措施。

同时,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他们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较好的资产质量,除了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外,足额提取拨备并及时核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呆账核销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呆账核销政策,及时核销符合政策的损失类贷款;另一方面,借鉴企业的做法,商业银行对于已核销的坏账、呆账还应派专人进行管理,负责催收,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