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商业银行对企业融资风险管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深入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举措力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差等评估管控难题逐渐凸显。加强风险管控措施是:风险自查预警机制、动态拨备制度、注重信贷对象审核,实行差异化利率、完善银企信用链。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贷款风险管控机制
一、引言
Kempson和Whyley在1999年提出了六维“金融排斥”尺度: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自我排斥。当下的金融制度仍然受此影响,金融机构还未能向每个市场主体尤其是弱势信用主体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进出机会,各国、各地区之间受到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金融排斥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都在采取措施以缓解金融排斥。近年来,我国尤其重视这一问题。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要“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精准脱贫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2018年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研究部署了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的政策措施。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将“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明确纳入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城市商业银行是上世纪80年代由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服务对象大多是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除了少数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具有城市区域发展优势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论从业务规模范围还是资产结构上来说,在与国有及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其都处于劣势,因而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探寻“蓝海”战略,成为推进普惠金融的生力军。应肯定的是,城市商业银行另辟蹊径,将本是局限在固定地域中的缺憾转化为地区信息筛选的资源优势,为银行所在地区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拓宽了银行的业务面,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特征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不良贷款的风险管控问题。国内有很多学者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李麟和索彦峰(2009)基于VAR模型,指出经济波动与不良贷款呈现出强烈的反向动态关系。凌敢和王新华(2012)借助回归数据面板分析指出:市场竞争程度指标CR5和HHI指数均与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正向变动关系。
二、案例分析
(一)研究对象简介之所以选择上海银行和盛京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因为这两家银行是同类型的,成立时间早、发展历史长,业务结构较为成熟,都经过股份制的改革,而且都已经上市,对反映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管控机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这两家银行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程度有很大差异,在其业务发展形势及不良贷款影响因素上有较大可比性;三是这两家银行在小型金融拓展措施、发展模式、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上存在差异,其实施效果具有可比性。
(二)贷款质量情况截至2017年末,上海银行发放贷款总额超过6000亿元,而盛京银行只有其一半,两家银行差距明显,管控不良贷款的压力也大不相同。依据公开披露的上海银行和盛京银行2014—2017年年度报告,两家银行的正常类贷款占比均超过96%,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总占比低于0.5%,总体来看,近几年两家银行的贷款质量良好。但纵向来看,在不良贷款率的稳定性上,两家银行有着很大的差异。上海银行2013—2015年不良贷款率保持较低水平但是不断上升,5年来波动很小;相比之下,盛京银行2013—2015这三年的不良贷款率低于0.5%,远远低于上海银行等行业内其他银行,表现极为良好,可是2016年之后则出现巨大波动,近两年有小幅回落。
三、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的周期性经济上行时,银行通常对未来经济发展持有乐观态度,进而进行信贷扩张,不良贷款率也因经济向荣而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经济的周期性而出现回落时,贷款的质量问题就慢慢显现,本可以收回的贷款也易变成坏账,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地区与企业规模差异因其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象是其所在地的中小企业,熟悉当地这些企业的规模、资金、管理等实际情况。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这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能够更有优势地凭借区域性的信息渠道,精准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有效避免小微企业贷款中经常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上海银行和盛京银行都有着地区信息资源优势,都大力采取举措推进普惠金融,积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什么却给贷款质量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从两家银行的业务经营区域和贷款发放行业范围来看:上海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发放贷款的行业较为分散;盛京银行信贷业务集中在东北地区,发放贷款的主要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显而易见的是,贷款越集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很容易发生捆绑经济,形成连带效应,当行业或地区经济下行时容易集中爆发信贷风险。城市商业银行本身受地域性的局限,这也导致了地区经济政治水平的差异对其贷款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上海银行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行业发展还是中小企业信用,都要优于盛京银行所处的东北地区。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落后产能多,必然会带来企业信用不稳定,贷款质量也会连带波动;而发达地区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优于欠发达地区,地区的企业质量和发展机遇也会更多,不良贷款率会较为稳定。
四、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平衡点
通常来说,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或信贷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良贷款率攀升暗含着资产质量下降,那么对银行来说,不良贷款率水平越低越好吗?城市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经营区域有限、业务类型及对象集中化导致竞争激烈,营业利润受到压缩,较好地管控贷款违约风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坏账损失。截至2017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1%,说明个人理财和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在不断加强,对推进普惠金融,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金融去杠杆背景下,我国资管新规,对不良贷款确认标准更为严格,促使银行更重视管控信贷风险,抑制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信贷过度集中。以下以简易VAR模型来说明:其中:NPLRt表示2005—2017年各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因变量;其他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CGDP)、城镇登记失业率(UR)、拨备覆盖率(PC)作为研究变量;α为常数项。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数据来源于2006—2018年的《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从表2可知,处理后序列城镇登记失业率、拨备覆盖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皆拒绝原假设,是平稳序列。处理后序列的不良贷款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在一阶差分的情况下拒绝原假设,是平稳的,因而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是一阶单整的。
(三)分析结果本研究尽可能全面地汇总了影响不良贷款率的相关因素2004—2018年上半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从上述分析可知,人均GDP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先有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值后呈现出反向影响,这样如此循环并逐渐恢复到零。失业率对不良贷款率有着正向影响,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偿还能力。拨备覆盖率与不良贷款率的波动有着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影响着银行的抗信贷风险能力。注重风险控制固然会促进金融创新,但不良贷款率过低会带来反作用,对经济增长率的制约作用会更加明显,资本流动性受限,企业营运成本增加,影响经济活性。
五、城市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控机制
严密的风险管控机制可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保障。小微企业通常规模小,贷款金额也相对较小,看似风险不大,但其大多处于初创期,未来发展有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信息披露较少,因而信贷风险不容忽视。大力倡导普惠金融体系的初衷是为了惠及社会多主体,为了银行突破“瓶颈”、拓宽业务范围,为了帮助小微企业走出融资难与融资贵的困境。但“普惠”绝不意味着银行要因此而普遍降低资金风险要求,而是要坚持有效甄别申贷主体,构建完整的银企信用链,为一些真正有潜力的、有前景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一)风险自查预警机制银行在评估是否为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时,很像古玩爱好者的“赌石游戏”,是石头还是璞玉,都需要一双“火眼金睛”。银行风险自查可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的数量。一是应将审、贷、查三环节分离,这样可在内部互相监督,保证信贷过程的公开透明;二是银行应将其员工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纳入绩效考核中,及时制止盲目扩张业绩而忽视安全性的行为;三是建立合理的贷款度量模型,实时监测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情况,设置预警机制,在风险过度累积前快速启动干预处理预案,尽量将损失最小化。
(二)动态拨备制度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在波动。依据这一经济规律,以宏观政策、产业结构等为基础,综合考量主要经济因素,可以建立动态拨备制度:当经济向好时,企业资金运转状况良好,不良贷款会有所减少,此时可以适当提高拨备率;当经济下行时,企业可能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此时应适当降低拨备率,使用之前经济良好时积累的准备金填补,缓解企业和银行的压力。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动态调整拨备率,可以降低银行高估或低估企业贷款预期风险的可能性。
(三)注重信贷对象审核,实行差异化利率目前,我国人工成本连年增加,结构性失业现象逐渐凸显。当下产业结构处于转型深水区,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及信用问题处于弱势地位,一些低层的劳动者必然面临失业问题,商业银行在审核信贷对象时,要依循较为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发放贷款时应实行差异化利率,对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和信用不佳机构个人贷款时提高贷款利率,同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人自主创业和绿色产业发展,为其提供更多贷款利率优惠等支持,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资本成本。
(四)完善银企信用链城市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对象多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据不齐全,但城市商业银行有着地域的优势,对其所在区域内的企业有更多的信息获取途径,这些都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地区征信系统,将借款企业和借款个人的信用情况录入该系统,在此基础上依据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资产规模、交易活动等因素,完善银企信用链,记录银行与企业之间信贷发放、收回情况,长时期的记录从而综合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防止企业骗贷行为,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作者:李雨凡 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