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县乡镇财政困境计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担负着组织国家财政收入和管理乡镇自有资金的双重职责,是乡镇政府正常开展工作的“助推器”和“原动力”。财政收入的好坏、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劣、财政保障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乡镇政权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进步。当前,我县乡镇存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巨大的财力缺口,收支矛盾突出、负债重、欠帐多等诸多制约因素成为困扰乡镇发展的“瓶颈”。因此,乡镇财政如何走出低谷、突出重围、摆脱困境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一、当前我县乡镇财政困难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各乡镇通过狠抓财源项目建设,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但财源枯竭、后劲不足、乡镇财政薄弱的现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等到改变。论文百事通收支矛盾突出,负债重欠帐多,收支平衡难保,在2003年年底有*个乡镇当年出现新的赤字。大部分乡镇陷入了靠集资、借款、引税完成任务的恶性循环,“保工资、保运转、保建设”难以为继,支出下移,债务沉重,动转艰难,财源短缺的现象相当严重。
1、税费改革后财力缺口大。税改前,乡村有三提五统,屠宰税收入,可用财力较大,资金调度较及时。税改后,“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取消了乡统筹、村提留、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的收费、屠宰税,全县乡村据不完全统计,财力减少*万元。
2、新一轮县乡财政体制对乡镇财力影响大。全县取消了乡镇2002年的转移支付*.*万元。乡镇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精神列支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民兵训练费等在乡镇财政帐上无从谈起。我县新一轮县乡财政体制,将被取消和即将被取消的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列作乡镇固定收入,对于农业乡镇来说,影响特别巨大。
3、新政策出台对乡镇财政影响进一步加剧。按照中央*号文件和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以及全国农村税费改革会议精神出台的中央有关政策,降低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全县乡镇减少农业税及附加*万元;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以2003年乡镇农业特产税为基数,目标任务*万元,考核任务*.*万元,再加*%特产税附加*.*万元,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影响乡镇财力*.*万元。甚至在“两补一降”中乡镇实际发放良种补贴也垫付给农户。虽说上级会进行转移支付和补助,但能弥补多少,是否有长期稳定的渠道等也不明确。
4、地税税源严重缺乏。乡镇税收范围越来越小,递增速度过快,连偶然因素也成递增比例。如乡镇范围内的木材出口附征的个人所得税,拖拉机、摩托车的车船使用税、车船营运税和营运所得税等零星小额税种属县级征收,演化为县级收入。乡镇税源严重缺乏,据调查,2002年乡镇完成地税收入*万元,其中实际税源仅*万元,转引垫税达*万元,占全部入库地税收入*.*%。地税税源严重缺乏,完成任务大部分靠非正常手段。据调查,乡镇转引地税成本平均为*%,有*个乡镇转引垫税超过*%,乡镇在完成地税任务中,付出的成本为*万元(转引*万元加垫税*万元),个别乡镇在工程建设期间超收的地税也成递增比例,鞭打快牛,造成部分乡镇苦不堪言。
5、乡镇财政负债过重、欠帐多。据调查了解,各乡镇平均负债在*万元以上,多的达*多万元,而乡镇债务大多是为完成财税任务集资,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普
九、双基达标),改善办公条件,进行农业开发形成的,债务越积越多,乡镇财政不堪重负。一方面,表现为帐面债务,体现在乡镇财政帐面上;另一方面,表现为隐形债务,以乡镇财政所、经管站、企业办为主体承借的银行贷款,体现在原乡镇兴办的企业帐面上。而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淘汰成为亏损企业倒闭破产,既没给乡镇财政产生效益,反面带来沉重的包袱。还有是没有列作支出的欠帐,如很大部分乡镇在去年新一轮县乡财政分税制实施以来,欠缴的干部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数目巨大,债务基本上是硬帐,消赤减债无从下手。
6、乡镇财政配套资金要求多、财政投入升级达标多。目前,以立法形式对财政投入作出刚性要求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法定支出和评优升级、考核培训达标活动对乡镇支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通乡公路、农业开发自筹资金配套,教育、计划生育、政法综治、农业、科技、精神文明建设、人大经费、政协经费投入以及财源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启动经费和养殖业防疫、非典防治经费都有明确的规定。面对资金筹措艰难的乡镇财政,顾此失彼,根本无法按要求全部到位。人为设置“门槛”,导致乡镇财政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投入不到位,工作难做;另一方面,资金有限,打肿脸撑门面。
7、乡镇财政收支压力大。随着收费行为的规范,乡镇财政的增收空间越来越小,如计划生育的社会抚养费,只能采取依法行政征收,国土的建房批地审批权上划县级,来自这方面的收入微乎其微。税改前的农业税、三提五统尾欠已暂停征收。乡镇财政的收入唯有资源收益和企业收入,而各种支出呈刚性增长,收入难以保障支出。保支出尚难以应付,再投入更力不从心,公益事业方面特别是实行“一费制”收费后农村教育水平的巩固和提高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投入和工程组织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原有的主要投入渠道,建设力度逐年减弱,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功能下降。乡镇财政对有政策无资金来源的生活补贴、误餐费、年终一次性奖金等人头经费补助仍然落不到实处。乡镇政府所担负的促发展保稳定职责越来越大,财政收入的增长潜力和财政承受能力脱节,财权与事权越来越不适应。
二、摆脱我县乡镇财政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生财文章,壮大乡镇财政实力。
1、突出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通过项目推进培植财源,找准财源建设的切入口,铸就支撑柱,培育增长点。充分借助国扶县的机遇,承载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和中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建立项目库。把代赈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移民资金、财源建设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抓好一批竞争力强、税收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财源项目。“用资源招项目、用项目促发展”,增强乡村两级的发展后劲,以产业支撑项目,推动财源项目建设,借助县财源项目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强化项目建设的促进机制,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实行产业经营,实现产业富民,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项目建设,把种养业调特、林业产业调优、水电产业调强、高耗能企业调大,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2、突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财政收入的增长点来抓,借助外力,启动内力,抓好开放型经济,做活“一非二外”文章。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企业改制、水电开发、农产品开发、旅游开发,走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找资本之路,实现低成本扩张。发展竹木加工、矿产加工、小水电建设、订单农业、小城镇建设,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含量的民营企业,加大“抓开放,促引进”力度。招商引资借外力,盘活存量集民资,结合乡情,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突出比较优势,搞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引一个项目,上一个项目,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成功一个项目,形成项目在当地,就业在当地,税收在当地。树立“经济以民有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企业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观念,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围绕我县的优势产业小水电、果蔬、竹木加工、矿产加工等做好特色品牌文章,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进协会”的工作模式。按照农产品有检验标准,工业产品有注册商标,以品牌占市场,狠抓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两小”(小水果、小水电),“两豆”(荷兰豆、花豆),“两稻”(超级稻、优势稻),“两竹”(南竹、甜竹笋)的“四两”特色农业布局和结构模式。打造高山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品牌,做优“龙头企业、特色基地、绿色品牌、专业市场”形象,以品牌、商标注册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特色品牌促进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税增长。
4、突出持续发展,着力环境优化。杜绝“短期效益”、“政绩工程”,对项目建设杜绝“重引进,轻落实,重招商,轻服务”的做法,真正使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富得起、做得强。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打造政策环境“洼地”,制定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外来投资者和民营经济服务力度,解决实际困难。高标准规划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把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高地、优化环境的特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通乡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为契机,抓好小城镇建设,打造商品流通的集散市场,发展第三产业;在电线线路老化的乡镇,进行农网改造,解决电力“瓶颈”;抓好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用水的需求。在优化硬环境的同时,抓好干部作风建设“软环境”,打造招商引资的“磁场”。在农业产业化调整中建立“猪—果—沼”生态模式及“造林—育林—林产加工”一体化生态建设,优化山青秀美的地方环境。
(二)做好聚财文章,提高乡镇造血功能。
1、突出财税征管,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征管,依法治税。按照“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改善结构,良性发展”的总体要求,注重财税收入的总量和质量,广泛建立税控体系。针对农村税源分散,税收失控,难征难管问题,健全征管网络。加大税收稽查,打击偷、漏、骗、抗税行为。对农业税实行征收点“定时、定点、定额”征收,纳税服务厅“集中征收,微机管理”,充分利用湖南省农税信息化征收管理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以农税专管员为主体,乡镇协税护税体系。对地税可实行纳税申报,代扣代缴,堵塞税收漏洞,杜绝人情税,关系税。对采矿权有偿使用费实行税费统征,对其他规费收入实行部门联动配合抓。突出信息化征收。加大“金税工程”“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税征收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确保财税法规的统一性、公平性、严肃性,既抱“西瓜”又捡“芝麻”,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突出“两个盘活”,发挥资源优势。一是对乡镇集体企业闲置资产(包括土地、房屋、机械设备)通过拍卖、剥离、国有民营、资产重组、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进行产权气度改革,充分盘活低效和闲置的存量资产,变“存量资产”为“帐面资金”。二是引进外资投资兴业,把土地、矿产、城镇、旅游、水电、林业资源推向市场,使资源充分利用,变“死资源”为“活财源”。做好水电资源开发,实行小水电项目审批、税费征收、新电新价等优惠政策。抓好林业资源,解决好竹木加工增值,提高林业的开发和永续利用,抓好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矿产业实行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向集约经营转变,联大靠强,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积极争取财源建设资金,对矿产资源管理,实行“矿产—开发—拍卖”运作,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收入质量。
(三)做好理财文章,提高乡镇资金效益
1、突出增收节支,创新管理水平。推进财税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将财税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氛围。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严格征管力度,清税费,抓老欠,促清收。二是严格依法治税,依率计征,规范税费减免。三是完善农业税“三定”征收模式,建立健全税源档案,对重点税源有专人负责,严按税收流失。四是树立节支增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严格执行《预算法》,依法从严控制追加预算支出,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理财指导思想,对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减少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经费、差旅费、水电费等一般性支出。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分流乡镇人员同,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事业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精简压缩村组干部,推行交叉兼职,节减村级开支。新晨
2、突出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建立和完善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财务核算,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建立严格的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大力开展财政支出效益检查,建立财政资金跟踪问效机制,加强对扶贫、代赈、农税减免、救灾等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财政内部审计办法,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3、突出财政体制,确保转移支付。新一轮县乡财税体制增强了乡镇硬性支出的保障力度,体现了政策性、公平性原则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财政支出原则。但由于与县财政年终结算时,乡镇财政担负着年初责任状的还债兑现,在县财政扣除乡镇人员经费、社保、医保、优抚经费后,必保的计生公用经费、道路交通建设、补助村级开支等公用经费所剩无几。因此,应从乡镇实际出发,在乡镇超收部分中再行还款兑现年初责任状;在今年中央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确保因中央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而减少的财力全额予以弥补,减少乡镇财政缺口,既补贴农民,供,也补助乡镇。上级财政部门应清理硬性增加乡镇财政投入的项目,取消一些要求配套的不合理项目,取消财政投入的责任状项目,给乡镇财政“松绑减负”,赋予其与财权相适应的事权,让乡镇财政根据地方财力统筹安排支出,真正做到“还政于乡镇”,扩大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
(四)做好用财文章,优化乡镇支出结构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调整规范财政供养范围,解决乡镇财政“越位”与“缺位”问题及随意开支问题。将农村特困户、孤寡病残、五保户等农村弱势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工作,开通社保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实行资金“直达”,让阳光雨露惠及贫困群众。实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将天下第一难事变为易事,完全实现“村为主”及“村民自治”。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扩至农机具补贴,提高农民依托政策增收能力。坚持把人头经费支出作为第一支出,优先保障农业、科技、教育、社保、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政法支出需要,确保乡镇机关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开支,缓解支出压力,建立科学严密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