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镇化建设信贷模式初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厦门城镇化发展特点
(一)“三化同步”厦门市提出“三个一体化”发展思路,即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作为著名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花园城市,厦门对城乡空间发展进行统筹布局,强调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农村发展实行整体规划。采取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对旧村改造,按照新市区发展规划确定功能,进行市政设施的配套和完善,有条件的村落进行局部重建,尽可能成为居民小区;对征地拆迁的安置小区,按照居民社区的标准进行建设,使安置小区成为新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造和新建农村,缩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设施的城乡差别,不断完善交通出行条件,缩短村落与中心市区距离,提升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二)“三地模式”1.就地城市化。厦门市正在以“就地城市化”的模式实践农村城市化。“就地城市化”大致可分为“主动城市化”和“被动城市化”。原来在农村生活和务农的人凭借各种机会和条件进入城市,在城市生活和工作,随着农村地区的人员不断进入城市,城市发展所需的空间范围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形可称为“主动城市化模式”。另一种情况是,在城市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特别是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近郊的农村地区(包括农村居民点)会在短时期内被城市空间发展所覆盖,这些农村地区也会遇到城市化问题。与第一种情况不同的是,不是农村的人主动进城,而是城市进入农村,使农村被动转化为城市地区,这种情形可称为“被动城市化模式”。2.飞地建设模式。一是土地置换。在遵循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将适宜生产和生活用地区分开来,以整合为目标、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完成功能区项目建设与安置。二是“金包银”股份化模式。主要形式是:在工业集中区周边,政府代建用于满足工业集中区用工人员居住和生活的商业设施,失地农民是商业设施的拥有者,以均等的股份获得租金,分享工业化发展成果。三是实施边远村庄移民造福工程,使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农民向城镇相对集中,有利村民的转产和子女的教育,有利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可结合新区建设,一步到位直接安置在居民小区,使其融入城市生活。3.留地发展模式。一是在适宜种植的农用地范围内,继续种植蔬菜等农产品,建设1.5万亩蔬菜种植直控基地。2012年全市经工商注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突破千家,注册成员2.3万人,带动周边农户7.3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7.4%,形成了以镇村为单位的“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在提供城市所需的农产品供应的同时,也为城市土壤“呼吸”提供可能、为生态旅游带来机会。二是预留农村集体发展用地。城镇化进程中,考虑到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在融入城镇工商业、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市场竞争的劣势。在这种情形下,厦门市、区政府也在尝试预留农村发展用地,建设盈利性商业项目,取得的收益用于补偿失地农民,使之能在城镇化进程中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二、农发行信贷支持城镇化的主要切入点
(一)依托区域总体和功能规划,助力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围绕政府区域和功能规划调整,大力支持土地整理项目,为功能区建设提供熟地支持,更好地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这是目前农发行新农村建设信贷服务的主要形式。二是支持为改善农村环境而实施的“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项目,以及为改变边远山区和地质灾害区农民的生活条件而实施的“移民造福”整村迁移项目。三是支持以农民集中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建设项目,为政府安置离土和离乡农民创造条件。四是着力支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安全投入,为城镇化提供更多农业剩余。古往今来,世界上城市扩张的制约因素都是农业剩余,即农业产出减去维持农村人口自身所需后的剩余。一方面在粮食主产地区围绕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支持农田改造、水利灌溉等基本建设投入和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变劳动密集型农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由劳动量的投入转变为质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鼓励在适宜种植的地方扩大耕地面积,为粮食安全提供长期的保障。另一方面,在粮食短缺的地方,着力支持政府增加粮油储备,确保紧急情况之下粮油供应“调得动、用得上”;探索建立多样化储备模式,加大与产区储备合作机制建设,增大粮食加工企业动态储备规模。大力支持粮食调入和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活跃粮食流通,提升区域粮食市场库存保有水平,为城镇化提供稳定的基础。
(三)助力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产城结合发展。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在优化布局中打造有活力的小城镇,产业支撑作用不容忽视。在推进农村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农发行重点支持的涉农企业有: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厦门市龙头企业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产值超300亿元,增长9.9%。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增强,吸纳本地从业人员2.3万人,本地农户从产业化组织得到的收入18.09亿元。二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随着岛内产业转移和新产业的引进,原有传统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受到挤压,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日趋壮大。三是农业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按照“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着力推动农业高科技企业和高优种苗业发展,深化对台农业合作与交流。这些领域为农发行信贷支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农发行支持城镇化的几点启示
(一)城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应结合国家城镇化建设规划制定区域信贷规划,要根据各地城镇化进程制定不同标准。农发行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要以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为蓝本,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编制与之配套的系统性融资规划和区域融资规划。统筹考虑金融、地方财税、政府负债、市场资金供给,确定区域融资总额;分阶段、分层次落实融资规划,有效促进规划向项目的有效转化和落地实施。总行在区域总额控制下,改变单纯以额度为标准的项目审批权限,着重审批基础性规划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省级分行着重审批在此基础上的完善性建设项目,提升整体审批效率。
(二)城镇化的核心是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项目的支持上应统筹安排。既要支持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民宅基地确权颁证进程中的建新安置和拆旧复垦,以及环境改造、乡村旅游、供水供电、危旧房改造等新农村建设项目,也要支持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公共建设项目。对已形成聚集效应的小城镇,着重支持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三)城镇化意味着政府应该致力于新转移人口的安居乐业,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贷款产品上应注重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如土地整理、学校、医疗机构、公共设施等中长期项目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政策性银行应探索直接支持与间接支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符合“三农”政策导向的信贷项目采取承接贷款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鼓励商业性、股份制、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重点产业、中小微企业直接支持力度,使转移人口更好地安居乐业。
(四)扩大服务领域,提升城镇化扶持力度。一是配合国家相关用地政策,探索鼓励农用地流转的信贷政策,支持农民以现有土地作为资产入股,通过土地流转、小块地变大块地,实现大机械、规模化经营。二是探索订单和土地经营租赁权抵押融资,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信贷支持。三是探索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用好农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支持农村集体合作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持续增收。四是加强国际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实践,推动农业走出去战略实施。
(五)积极探索适应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信贷模式。一是配合国家对政府投融资制度改革要求,探索开展城镇化建设项目中期票据融资业务和发行债券业务,拓宽扶持途径。二是引入联合增信机制和综合授信机制。以土地收储为核心的项目,应着重考查出让主体的财政综合还款能力,评判区域土地市场情况,在把握区域融资最高限额的基础上,评判项目还款的可行性。三是建设与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在多方式、多途径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付燕单位:农发行福建省厦门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