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但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信贷风险成为农村信用社面临主要风险。文章研究发现,农村金融环境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弱以及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构成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对此,文章提出建立完善的信贷员选拔和管理机制;进行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农村信用评级体系。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信贷;风险
自2003年农村金融推动市场化改革,农村信用社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信用社承担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贷款收益为主要盈利来源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不良贷款问题,频频出现的不良贷款问题会慢慢地吞噬着农村信用社。因此,在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三农”的背景下,有必要解析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一)农村金融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一直服务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乡镇企业和农户。由于农村信用社服务的客户群体信用意识较为淡薄,加之农村信用社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制度、信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农村经济的特征是加剧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系统性风险高。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科技水平还很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自然灾害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农业生产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导致农业经济亏损,从而导致农业贷款无法收回,不良贷款率上升。第二,农业生产的周期长,风险高。农业不同于第二、三产业,农业初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因此,贷款的收回周期长,不确定性很大。第三,农业经济效益低,导致贷款的损失大。我国农业经济主要是以粗放型为主,农业产出以原材料为主,经济效益低。由于农业贷款效益低,而且贷款利率过高,借款人的经营步履维艰,容易导致信用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弱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机构。一般农村信用社的地区独立性比较强,农村信用社按乡镇独立设置,导致农村信用社规模小,经营区域集中,资金规模小,底子薄,管理机制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完善,抗风险的能力弱,而且农信社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一旦显现,农村信用社无法灵活有效的采取措施去抵抗风险,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化解。
(三)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很多地区,由于教育水平落后,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加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信息封闭。从而,导致部分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主要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信用社和贷款人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不对称,债权人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掌握的信息较少,借款人更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为争取贷款,借款人往往有隐瞒自身财务困难的倾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农村信用社和客户所掌握的信息在时间上存在着不对称。虽然农村信用社对贷款用途比较了解,对投资项目的评估比较了解,但农村信用社因为在发放贷款前对借款人的信誉状况、财务状况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等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且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后期没有对贷款进行监管,所以农村信用社不足以判断金融行业外的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合理的使用贷款,也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
二、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信贷员选拔和管理机制
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强化信贷人员的入职培训,着重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要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风险意识以及信贷操作能力,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细致的审核,明确抵押物的价值等有关内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定期对信贷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避免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应对员工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培训与竞争相互结合,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进行诚信教育,构造良好信用环境
首先,在农村进行诚信的宣传教育,增强借款人的信用意识[1]。农村信用社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信用缺失是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提高贷款对象的诚信水平。在农村地区,宣传诚信思想,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诚信意识。其次,信任农民,强化农村信用社的服务“三农”的意识。要想让农民讲信用,我们要学会信任农民,农村信用社的根基在农村,其根本宗旨是为服务;所以农村信用社必须依赖农民,才能快好发展,获取经济效益。最后,运用科学的信用调查形式,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应加强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对借款人的资产进行评级调查时,农村信用社应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在贷款审批时,应了解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以及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状况,这样能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
(三)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农村信用评级体系
一般农村信用社的地区独立性比较强,农村信用社按乡镇独立设置,导致农村信用社规模小,经营区域有限,资金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的能力弱。农村信用社应该在信用评级中吸收借鉴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方法,与农村实际结合,建立标准化信用评级系统,如建立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操作层面上,要根据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同时在信贷业务发生前,必须采取措施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不得对信用评级较低或没有评级的客户开展信贷业务,也不得对客户开展超授信额度信贷业务。此外,要在农村中建立家庭连带模式,借款人与借款人的其他亲戚家庭捆绑在一起,共同承担风险,互相约束。可以形成的奖惩机制,对失信者进行惩戒,加大对农户失信违约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还要把所立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严格执法,对失信违约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借款农户培养良好的信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钱水土,陈鑫云.农村信用社区域性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Logit模型[J].金融研究,2016(9).
作者:黄芳艳 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