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型企业信贷风险预先识别与防范范文

大型企业信贷风险预先识别与防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型企业信贷风险预先识别与防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型企业信贷风险预先识别与防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阶段,许多行业出现了改革窗口,同时也伴随着改革的阵痛,若干行业需要去产能、调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某些大型企业在新常态下,调整不及时,出现了经营困难,产生了信贷风险,形成了“大而不倒”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地方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大型企业信贷风险暴露出了规模大、影响广的特征,我国现有识别大型企业信贷风险的方式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多渠道识别大型企业信贷风险有利于我国地方金融体系稳定发展。

关键词:大型企业;信贷风险;风险识别

目前我国对大型企业风险监测的主要手段停留在重大事项报告、大型有问题企业回报等层面,有必要拓宽对大型企业信贷风险的监测渠道,改进监测方法,通过多种方式识别大型企业的潜在信贷风险,预警相关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有利于帮助金融机构规避风险,防止风险扩大化,有利于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一、大型企业信贷风险暴露的特征

依据我国企业划型的有关规定,不同行业的大型企业划分标准略有不同。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建筑业营业收入8亿元以上或资产总额8亿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或资产总额1亿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因其庞大规模与其他中小企业相比在信贷风险暴露时具有若干特征。

(一)关联企业多,信贷规模大

大型企业一方面经营规模大、资金往来频繁,其自身的信贷规模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大型企业往往子公司和关联企业众多,“集团”或“某某系”的信贷规模总量较为庞大,部分集团公司旗下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例如,某出现信贷风险的大型企业A集团注册资本总计2.24亿元,是一家以实用油脂为主业的民营企业集团,截至2015年9月末资金链出现问题时,集团负债余额86.47亿元。

(二)涉及金融机构多,影响面广

大型企业基于其关联企业多、信贷规模大的特点,其信贷涉及的金融机构较多。由于每家金融机构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其自身对外授信有一定的规模限制且考虑到行业集中度、单个企业授信集中度等因素,对大型企业的授信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所以大型企业会在多家金融机构享有授信额度。A集团(含中国大陆地区子公司及实际控制企业)有业务往来的银行机构共计33家,其中中资银行27家,外资银行6家。

(三)具有一定的信贷地域集中性

大型企业尤其是地方大型企业其信贷业务首先会涉及企业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当地金融机构相较于域外金融机构更便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其贷后风险控制成本相对低廉。部分大型企业的股东为地方国资委,对同样有地方国资委为股东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拿到利率价格相对优惠的信贷资金。当地大型企业与当地金融机构业务往来的便利性决定了大型企业信贷地域的集中性。

(四)担保金额大且担保关系复杂

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自身的信贷金额较大,往往采取其他公司担保的方式进行增信。能为大型企业进行担保的企业往往也是大型企业,同样有较大的资金需求,在业务往来中会逐渐形成多家大型企业相互担保、交叉担保的格局,这一情况往往在含有共同股东的大型企业间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部分大型企业的子公司和关联企业众多,其旗下子公司间存在天然的担保便利,母公司也便于对子公司进行担保。值得一提的是,当多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股东同时包括当地国资委时,存在因大型企业间的担保关系该金融机构降低对抵质押物要求的可能性,在相同情况下,此类大型企业因此能获得更多信贷资金。这就使担保关系的复杂程度与信贷资金规模形成了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五)不良经营情况隐蔽性强

大型企业集团正是基于其生产经营规模大,子公司众多,资金集团内部流动便利等特点,为其隐藏其真实不良经营情况提供了便利。大型企业集团可以通过集团内资金调度的方式,为经营不善的子公司提供现金流,使其能够按时偿还银行利息,降低银行客户经理和风控部门的警惕性,使商业银行往往错失及时止损或减少对经营不良企业信贷规模的良机,当危机爆发时其涉及不良资产的信贷规模往往超出商业银行风控部门的预期。在渤钢系债务问题爆发后,通过对多家商业银行的调研,其风控人员均表示在政府和金融局召开相关会议通报渤钢系企业资金链紧张之前,均未察觉到该集团会发生风险。

二、现有识别大型企业信贷风险的方式及其不足

(一)重大事项报送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工作的通知》(银发〔2014〕293号)中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授信总额度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出现风险”并发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时,按照相关时间限制进行重大事项报送。各地区在执行这一要求时纷纷细化了具体执行标准,例如在单家企业出现2000万以上不良贷款时进行报送等。重大事项报送制度更加侧重风险“事件”,基于事后管理思路,在信贷风险金融机构可自行消化不良贷款且无重大影响事件发生的前提下,不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进行重点关注。单家企业出现2000万以上不良贷款进行报送的要求也正在逐步取消。

(二)大型有问题企业报告制度

大型有问题企业报告制度采取半年报的方式,同样是事后监测方式,通过对金融机构逐步排查,汇总排查结果并统一上报总行。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排查周期长,部分大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半年中有较大变化,使得排查结果不能及时、全面的反映信贷风险暴露企业的情况。二是对“有问题”企业的识别标准存在一定误差,对“有问题”企业的界定各金融机构往往存在较大争议,有的机构认为是已经形成不良的大型企业,有的机构认为应将关注类大型机构也纳入其中,有的机构认为应在资产质量关注类、不良类大型企业的基础上人为筛选,但人为筛选的结果存在更多的主观因素。

(三)征信报告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制度

征信报告中体现了大型企业的信贷情况,授信机构根据贷后还款情况及其他因素划分资产质量类型,一般直接分别显示为正常类、关注类、不良/违约类。企业征信报告中往往不直接体现还款逾期情况。由于大型企业在多家金融机构有贷款,若一家机构严格依据逾期情况将其贷款质量下调至不良类,则可能引起其他机构的抽贷行为,加大本机构的资金收回难度,在此情况下,多数金融机构会暂缓下调该企业的资产质量分类。因此,许多风险暴露的大型企业,其征信报告中显示的信贷质量仍保持较高的正常类贷款占比。

三、多渠道识别大型企业信贷风险的新方式

(一)通过信托业务监测挖掘大型企业潜在信贷风险

企业通过信托公司融资主要通过发行单一信托和集合信托两种模式,集合信托的资金成本普遍高于银行信贷资金成本,单一信托中通道业务占比较高,在预计收益率的基础上会有若干通道费用。经营稳定的大型企业由于其自身有一定的风险抵御能力,较中小企业更容易从银行业获得贷款或发行资金成本较低的企业债,金融机构会基于自身专业认知为大型企业提供授信额度,当大型企业需要通过资金成本较高的信托公司获取资金时,反映出该企业已经暂时无法获得价格更加低廉的资金来源。不排除企业一时资金流紧张,短期通过高价格渠道获得资金,若大型企业在信托公司多次获取资金,或资金使用期限较长,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过度扩张或财务管理出现一定问题。某信托钢铁行业资金用途为贷款的年化资金成本为8.36%,信托公司的业务明细中多次或长期出现某大型企业时,应对该大型企业加大关注。

(二)通过行业风险事件对关联行业形成预警

近年来多地爆发了钢贸产业信贷危机,其主要风险点为钢贸企业通过互保联保方式加大了自身资金杠杆,在钢材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经营收入不能覆盖资金成本。钢铁制造业作为钢贸产业的上游行业,其风险暴露滞后于钢贸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背景下,钢贸危机爆发时,应对钢铁行业的信贷状况进行排查,对企业通过扩大再生产方式降低成本的做法要给予高度关注,适当约束该类企业的新增贷款规模,有利于控制行业潜在信贷风险,降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此次某钢铁集团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旗下经营低端产品的公司大量购买设备扩大再生产,产品线建成后由于市场低迷,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使资金链断裂。若在钢贸危机爆发初期,通过收缩资金供给的方式,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制约,将有利于降低企业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加强对域外融资的关注

大型企业一般拥有一定的本地融资便利,在域外地区无实际生产经营的情况下进行域外融资,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财务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某集团域外融资金额达到265.31亿元,占总融资额度的13.87%。可以对辖内正常经营的大型企业、同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以上企业的域外融资占比,通过经验积累的方式,得出各类型企业或各行业合理的域外融资占比,对高于此占比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要加大关注力度和监测频度。

(四)对大型企业担保情况进行结构监测

由于大型企业融资规模大,基于业务往来、共同股东、互为担保等因素的考虑,大型企业的对外担保规模也较大。大型企业集团信贷危机爆发时往往通过组建债委会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在没有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债务争端的情况下,其旗下正常经营且盈利的子公司因对集团内其他子公司进行担保,其债务处置同样需要纳入债委会的讨论范畴。若债权人不同意加入债委会执意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正常经营的公司将必须履行其担保义务。加强大型企业间担保关系的监管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的外溢和传导。

四、政策建议

(一)构建事前风险防范指标

通过加大对信托公司业务明细、企业域外融资占比及担保规模的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的大型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指标,有利于挖掘信贷风险隐患,提前与相关监管机构进行信息交流,争取在危机暴露前采取相关措施降低事态负面影响。

(二)加大大型企业相关信息的采集力度

对大型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分析基于监管机构对相关数据的及时准确获得,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在上报征信信息时仅对核心信息进行认真核实,对大型企业的担保信息、关联方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不利于相关分析数据的采集。重点加大对规模以上大型企业的信息采集力度,尤其时时更新其资产负债率等重要财务指标,有利于防范僵尸企业的产生,有利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杜立辉,聂秀封,刘同合.2000-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0(5).

[2]郑亮.刍议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3]刘庆卫,赵连友,胡晓磊.钢贸企业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启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9).

[4]赵黎黎,黄新建.国内外钢铁产业整合重组模式比较分析[J].求实,2010(10).

[5]陈子璇.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实体经济的钱荒问题[J].现代营销,2014(6).

[6]万良勇,魏明海.金融生态、利益输送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河北担保圈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5).

作者:曾薇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