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当前,信贷收益仍是银行主要的收益途径,而信贷风险也是银行经营发展当中首要关注的风险类型。针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一方面能够对信贷风险做出提前预警,另一方面则有利于银行管理者对经营风险来源有更明确的认识。本文首先分析了银行信贷风险特点,并提出当前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既有问题提出信贷风险管理的可行措施,以其完善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保障银行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国内金融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市场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更加明确。但是长期以来,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以信贷息差为主,造成信贷资产整体质量较低,不良贷款数量不断累积,对资本充足率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针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科学管理,提高银行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银行不良资产增长,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成效,进一步构建健康、规范的金融环境。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一)信贷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借款人可能需要以贷款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亏损风险随时可能发生,甚至由于经营不善陷入破产境地,这些都将增加信贷风险,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只要有经营活动,经济风险就会始终存在,因此信贷风险也是客观存在而且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零风险的信贷业务是不存在的。
(二)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
随着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经营活动当中的偶然风险概率也在不断积累,在信贷业务中资源配置体系内存在大量不可控因素,可能在偶然因素的触动下爆发,其表现形式、发展趋势等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信贷预期收益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信贷风险收市场因素影响,其风险变化形式较多,其中的变量因素使原信贷业务的服务范围、监管形式、风险频率等都相应产生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因素发生,从而使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增加。
(三)信贷风险的可控性及高危害性
虽然很多因素能够诱发信贷风险,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其中也具有一些规律,尤其是在长期的业务实践当中,根据这些规律做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利于对银行信贷业务做出有效监管,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做出提前识别与防御,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散于转移,有利于将信贷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点。不可否认,银行信贷风险具有高危害性,如果银行长期被不良贷款所困扰,很可能对正常业务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影响资金的有效流通,增加其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的资金周转与供应能力,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对整体金融环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体制有待规范
虽然在央行的监督引导性,商业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的管理不断进行优化,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发展形势来看,其风险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与国际信贷风险管理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在国外银行的信贷管理中,有专项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不同管理流程之间配合紧密,很少存在风险监管漏洞。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中,风险管理经理的职权相对有限,在工作中独立性较差,因此造成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够明显。同时,在当前的银行业绩考核中,主要考核指标仍以业务量为主,银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文化,有些业务经理过于注重销售业绩,因此对风险因素可以回避,这些问题都使信贷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二)风险管理理念缺失
从当前银行信贷风险类型、管理形式和问题形式来看,不少风险的根源在于风险理念缺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于关注业务发展,对风险管理有所忽视。由于银行收到利益驱使,对于信贷业务的发展尤其关注,但是对于风险因素的发掘、预警、管理、规避等环节则可以忽视,造成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管理难度持续增加。第二,关注短期利益,对银行的长期发展目标有所忽视。一些银行对于短期利益过于关注,而对于影响银行长期发展的风险管理却不够重视。第三,关注贷前审批,但是对贷后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信贷风险的形成不仅仅在贷前阶段,而是贯穿整个信贷过程,“三分放款七分管理”体现出信贷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当前不少银行对于贷中、贷后管理有所缺失,造成信贷风险加剧。
(三)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团队缺乏
专业性信贷风险管理需要优秀的人才团队为基础,尤其是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现阶段,银行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团队规模较小,而且精通信贷风险管理同时又具有市场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更加匮乏。国外针对金融风险的中介机构、第三方评价组织发展较为完善,如独立的审计事务所、信用评价机构等,这些机构对于风险的预警、评价等能够做出前瞻性指导,而国内此类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建立起专业性的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因此对于信贷风险的管理更容易出现疏漏。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信贷风险管理对银行正常金融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意义,是促进银行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信贷流程进行管理,能够实现信贷风险过程的持续化管理,从而实现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平衡。针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质量。风险管理涵盖了全面化与全程化两项流程,能够使银行信贷风险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的管理模式。全面化管理能够将不同体系、不同类型的贷款客户划归统一的管理范畴,从而消除风险管理死角。全程化管理则通过银行业务的细节化管理,使风险控制落实到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消除风险管理中的盲点,实现风险的提前干预的管理。
(二)强化信贷风险责任考核机制
当前,银行业绩考核主要以业务作为主要内容,对于信贷风险的考核指标相对不足,因此,银行需要将信贷风险因素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首先需要在责任落实上加大力度,尤其是对贷款人信誉资质、专项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客户经济职责、相关行政管理条例、问责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其次,指定科学的业绩考核标准,将信贷风险管理纳入整体考核机制内,例如增加对不良贷款的监督和回收,控制不良资产占比,将信贷回收与员工业绩直接挂钩,以此强化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加其风险管理积极性,从根本上减少信贷风险因素。
(三)培养浓厚的信贷风险文化
信贷风险文化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制度约束和文化渗透两个方面进行。银行员工不但需要强化自身风险意识,同时还需要对信贷风险文化有全面认识。首先,管理层需要明确风险方向,在信贷管理中根据不同项目需求,对起风险管理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建立起从上到下的风险意识。其次,需要进一步规范信贷流程,在信贷制度方面做细化规定,建立文本规范格式,从而对信贷人员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还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和金融环境变化对信贷管理制度作出调整,从而使信贷风险文化制度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四、结语
在负债经营的大环境下,银行的信贷风险传播性和破坏性更加明显。尤其是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需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信贷风险,这一点对于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银行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金融市场发展现实,进一步优化信贷风险流程管理,完善风险管理考核机制,构建更加积极的信贷风险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银行信贷风险,营造更加健康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昕.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行业思维[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
[2]伍铁林.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
[3]任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金融经济.2015(18).
作者:郭智勇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