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范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机构设置、从业人员到经营范围、服务对象都有了很大改观,而信贷业务依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及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从信贷文化建设、内控制度建设、风险等级评定、信贷风险监测与监督等方面提出了信贷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应对策略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基本情况

(一)金融机构设置情况近年来,随着保定市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辖内金融服务环境有效改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形成多种类型银行并存、竞争充分、覆盖广泛、功能齐全的银行业金融组织体系。目前,保定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包含1家政策性金融机构、6家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5家中资中型银行和4家中资小型银行及23家农村信用社,7家村镇银行;金融机构服务网点1215家,其中:支行243家,二级支行762家,储蓄所及分理处210家;自助设备布放达到64667台,其中:ATM机3397台,POS机具45860台,其他自助服务终端15410台。保定辖区已实现乡、镇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

(二)信贷产品开展情况据统计,保定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公信贷业务可分为政策类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票据业务、进出口融资业务、债券融资业务、委托贷款、保函业务八类。根据不同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期限等设置了228种信贷产品;个人信贷业务可分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消费贷款、小额信用贷款五类,包含50余种信贷产品。

二、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客户群体和信贷产品持续拓展,面临的风险问题相应变化。具体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与操作风险。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自2012年初告别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连续下降局面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开始持续反弹,尤其是2014年以来,每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迭创新高,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尤为必要。

(一)国内金融需求多元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商业银行客户群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这就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和服务。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迅速。此外,企业对银行提出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除了传统的融资授信、资金结算等服务,信息服务、理财服务、咨询服务等一系列服务需求应运而生。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不断更新,以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去满足各个层次客户的需求,随着信贷产品的不断增加,信贷风险的应对策略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重点领域潜在风险的需要一是平台贷款信贷风险苗头显现。受地方财政收支困难的影响,财政代偿压力加大,信贷资产出现风险隐患。如保定市某学校贷款,由市财政预算纳入教育费附加项目,采取逐年归还方式偿还贷款,但由于市财政资金紧张,近两年每年只能归还300万元贷款本金。二是压减产能和治理污染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的风险。保定市大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涉及企业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造纸、纺织、水泥等主导行业低迷,经营效益下滑,部分亏损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直接带来信贷风险。目前,已有部分区(县)受淘汰落后产能影响,不良贷款出现“双增”。

(三)房地产行业潜在风险不断积聚的需要受2014年的“副中心”传闻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政策的影响,保定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不断攀升,但是保定市缺乏可以长期支撑高房价的资本和高收入群体,购房主体依然是本地的刚需购房者。房地产企业除了采取一定的以价换量的方式回笼资金外,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理财、信托产品等方式融资。房地产信托和民间融资相互交织有可能会是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下一个潜在触发点,从而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形成潜在风险。

(四)个人信贷隐性风险存在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小额贷款服务、贷记卡等持续普及与完善,信息、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消费领域的有效改善及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持续发展。但是,在当前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保定市占企业总数95%的中小企业近半数经营效益不佳,加上环境和资源保护政策下企业的关停并转等情况对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且我国物价总体处于温和上涨周期,存量货币偏多、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食品、服务、居住类等商品价格均存在上涨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信贷形成了潜在风险。

三、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认真落实贷款受理、调查、审议、审批、贷后管理各环节的制度规定,是金融机构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此外,要从以下方面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一)培育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是建立了长期、系统、全面的培训机制。贷款风险管控是一项不断暴露、不断化解的持续工作,金融机构要对贷后管理的重点、难点、风险点组织专项培训,增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重视度和防控能力。二是发挥好领导干部自身作用。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不推脱、不退缩,站好岗、谋好事,工作要有韧性、有策略,承担起贷款管理的应有责任。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考核力度。设立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不良贷款贷款率、不良贷款生成率等相关考核指标,并纳入到信贷风险管理的考评中,直接与基层单位效益工资挂钩,激励基层支行加强信贷风险管控工作。

(二)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一是制定信贷基础考核评定办法。以“三化三无”(三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三无:无不良、无低效、无不合理经济资本占用)创建为抓手,强化信贷基础管理工作,提升风险控制力和执行力,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二是严格业务准入。提高信贷业务办理标准和要求,严格执行“贷款新规”及“三查”制度,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采取从严控制、从严掌握原则,降低信贷业务风险。三是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发挥统筹管理作用,延伸对各条线新兴业务及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管控,根据信贷业务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

(三)切实加强授信后管理,从存量上严控风险一是对所有授信客户进行风险分类,加强调查监测,适时调整风险级别,对授信客户的资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加强到期管理,风险管理部按月对即将到期贷款进行提前预警,并召开专题会议逐户分析,提前做好还款方案,确保融资到期归还。三是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将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作为检验贷款是否安全的标准;通过加强担保管理、抵押品价值管理,确保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此降低信贷风险发生机率;重点关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持续推进风险预警管理和贷后检查管理,有效排查涉及企业风险。四是严控互保、联保贷款,重点关注担保圈贷款客户、进入宽限期客户、异地客户以及贷后检查中有过临时欠息或贷后频率不定客户。

(四)利用信息资源,化解信贷风险一是利用客户投诉信息规范服务,规避操作风险。当客户投诉员工工作问题时,可以通过客户的投诉分析员工的操作是否遵从服务规范,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从而发挥客户对员工操作的监督功效,增强员工合规意识,达到规范服务和防范风险的双重目的。二是利用征信系统,规避信贷风险。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人行征信系统,对贷款客户的资质、信誉状况进行审核,做好贷前调查,规避信用较差客户带来的信贷风险。

(五)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部分金融机构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存在着表面化执行、递减式执行、抵触式执行、选择式执行等现象,极大弱化了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同时,有些员工不注重规章制度的学习,不能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业务操作上存在惰性和不良习惯,以习惯做法或亲情世故代替规章制度,操作随意性强,缺乏应有的责任。建议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明确奖罚标准、奖罚措施,同时对连带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增强监管工作的主动性和权威性。

作者:周宏梅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