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思考范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信贷风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潜在风险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象表明,信贷潜在风险仍应当引起关注。

1.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很长时间以来,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信贷结构不合理和资金配给过于集中这两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造成信贷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愈发严重。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行业结构调整更为频繁。一方面部分行业在调整过程中受到剧烈冲击,造成资金链断裂,使企业利润大幅萎缩甚至破产。另一方面在化解产生过剩的总体方案也在客观上造成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1]。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和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加强的双重作用下,行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大幅上升。

2.地方融资平台管理不规范。银行贷款是地方融资平台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工作中,频繁出现权责不清、主体不分等问题。同时多头举债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屡禁不止,从而在加重地方财政负担的同时,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3.房地产金融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房地产金融成为造成银行信贷潜在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楼市价格的波动、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下降等情况接踵而至。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化直接造成银行贷款紧缩。银行收紧银根对社会经济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间接提高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2]。

4.部分地区企业债务率较高。过去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近年来增速逐渐调整至7%左右的水平。面对经济发展速度下行压力,实体经济的风险逐渐扩散至金融领域。前几年投资扩张速度过快,加上欠缺直接融资渠道,造成部分地区企业债务率大幅上升。从行业角度而言,不良贷款集中在小微企业和钢贸企业,从地域角度而言,不良贷款集中在长三角与珠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5.高收益理财产品兑付违约风险居高不下。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活跃度大幅上升,这些影子银行在满足不同金融需求的同时,其业务、管理不规范等现象也逐渐显露出来。影子银行的大量高收益理财产品存在严重夸大预期收益率,隐瞒投资风险等现象,部分理财产品为了追求高收益甚至无视风险,将资金投向限制性行业和领域。高收益理财产品兑付违约风险上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信贷的潜在风险[3]。

6.金融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支付、P2P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成果并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然而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包括:(1)相关法律规范尚不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门槛低、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理财产品很可能涉及“非法融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资金存管机制缺失。P2P借贷等挪用资金或卷款潜逃的风险短时间内无法规避。(3)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为提高利润率进行高风险交易。(4)公民个人信息盗用、滥用现象普遍,信息不对称、信息透明度不足的问题大量发生。这些问题极易催生互联网金融泡沫,引发金融风险。

二、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在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委托人不再具有经营管理权。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委托人对人的经营策略一无所知,而经营者则能够准确把握经营行为可能造成的风险。此时若人擅自将委托人的资金投放到高风险领域,便会造成银行内部道德风险。作为委托人的银行内部员工如果为了追求一己私利,很可能通过内部身份将客户资金投向民间借贷或与为企业提供虚假信息骗取银行信贷资金。

2.借款方的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解决,造成商业银行无法准确掌握借款方的经营状况、利润率等信息。部分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便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提供虚假担保等途径,将自己包装为优质企业以获得银行贷款。具体包括:(1)在申请贷款前,作为借款方的企业对资金实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信息优势。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能通过隐藏自身缺陷,降低贷款成本。这就造成银行贷款实际风险远高于表面风险[4]。(2)在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通常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或第三方担保。然而从企业角度而言,依旧可以通过提供虚假验资报告等方式骗取银行信任。在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很可能因抵押物价值虚高遭受损失。(3)在银行放款后,银行无法准确掌握信贷资金流向。一旦企业为了获取高回报违规使用信贷资金,甚至作为高利贷投放至民间借贷市场。

3.信贷风险集中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将信贷资产集中投放到个别行业或重要客户上。一旦发生风险,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危及整个金融体系,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和谐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信贷风险集中具体表现在信贷区域、信贷行业和贷款结构三个方面。从信贷区域角度而言,华东、华南等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是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主要投放地,而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贷款明显不足。信贷风险过于集中,若区域内某地出现金融问题,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波及整个区域,对金融业造成巨大损失[5]。从信贷行业分布来看,化工、房地产、钢铁、电信等是银行贷款的主要投放领域。然而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发展规模,因此信贷过于集中在这些行业必然会使风险增加。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将国有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客户,对大中型国有企业投放大量信贷资金,并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民营中小企业被迫由银行融资转为民间借贷,造成地下钱庄泛滥,严重扰乱正常金融秩序。贷款期限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长期贷款比例过高。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0%左右,远远超过短期贷款。过量的中长期贷款极大增加了未来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4.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漏洞第一银行治理结构不合理,银行高层管理人员肩负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双重职责,导致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风险控制。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多由银行行长直接任命,其独立性严重不足,无法对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及时、有效地监督。第二信贷风险流程繁琐,层层报告,不能做到对信贷风险实施动态化监控[6]。第三信贷风险管理分散。信贷风险控制不集中造成难以对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就导致部分银行员工为追求一己私利进行内部作案,进一步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使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三、完善我国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1.完善银行内部环境(1)大力培育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纽带,也是保证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首先是强化银行内部的文化环境建设。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开展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素质拓展活动,达到规范员工行为和业务操作流程的目的。(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离不开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考核制度。激励机制与业绩考核制度能实现对银行员工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激励约束。激励机制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归属感与使命感,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保持一致[7]。业绩考核制度能实现传统人事薪酬制度向现代化人事管理制度的转型升级。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健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确保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3)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员工发展。对现有员工,在为其提供平等的职业发展与升迁机会的同时,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新加入的员工,银行应加强相关培训并完善人才储备体系。落实人才流动机制,定期安排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轮岗,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2.培育风向控制文化培育风险控制文化,第一必须准确把握信贷风险偏好。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应当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确立稳健的风险偏好。第二提高信贷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竞争处于白热化状态。传统的信贷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当重点开发人性化信贷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培养客户品牌忠诚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信贷产品的设计中,应当立足于客户的实际需求。在向客户提供信贷产品时,应当贯彻人性化服务理念。加强对客户的回访,为进一步完善信贷产品提供必要的信息。第三加强信贷风险控制文化的传承。从银行管理人员的角度而言,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信贷风险控制宣传并对信贷风险文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从银行员工角度而言,应自觉学习、宣传先进信贷风险文化。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履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职责,对以权谋私、贪腐腐败等不法行为予以制止,确保银行健康发展。

3.完善不良贷款处置方法根据不同的不良贷款机构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各个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采取了“划分类别、差别管理”的管理方法,并获得了喜人的成果。然而随着银行信贷潜在风险不断暴露,我国商业银行因根据不良贷款比例的不同,对分行进行分类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根据各分行具体不良贷款情况,分别制定经营目标和考核要求。(2)完善资产质量考核内容,增加信贷资产质量和不良贷款绝对额下降在考核中的比重。(3)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一、二级分行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并对三、四类分行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它们调整业务发展定位,确立切实可行的不良贷款处置政策,降低不良贷款额。(4)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市场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将处置不良贷款的资源向中心城市倾斜,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4.强化金融监管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次贷危机的发生于金融监管力度不足有直接关系,因此强化金融监管迫在眉睫。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信贷风险的新变化,在客观上要求我国金融监管机构落实职能与监管方式转变。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职能应当进一步细分,并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对商业银行开展全方位监管。《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应根据新的风险情况进行必要的完善和修改,加大对银行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加速商业银行监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5.创新融资制度进一步加快融资环境建设的速度,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摆脱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同时随着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量下降和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商业银行会逐步将工作重心由追求经济效益转为加强信贷的经营管理、强化产品创新和服务意识等方面,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信贷风险控制[8]。创新融资环境还能进一步加速企业的优胜劣汰,增加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降低信贷风险。商业银行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主体,降低信贷风险是促进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银行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而信贷风险一旦爆发,将对银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它贯穿于银行所有业务之中,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能对信贷风险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参考文献:

[1]伍铁林.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68-70.

[2]朱晓龙.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与控制[J].当代经济,2014,10:100-101.

[3]闫大广.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J].价值工程,2010,16:44-45.

[4]宋彦超.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39-40.

[5]任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金融经济,2012,18:70-73.

[6]赵丽.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24:190-191.

[7]王海兵,郎铸.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1:55-59.

[8]李剑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金融,2014,12:38-42.

作者:王颖娟 单位:陕西户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西安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