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求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范文

探求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求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求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

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关联担保、互保问题普遍存在,部分担保物质量不高

在银行贷款的关联企业贷款中,近50%的贷款存在着严重的关联担保问题,部分已经发生严重风险。而在非关联企业贷款中,互保现象也普遍存在。在抵质押贷款中,部分抵质押物还存在着质量不高问题,如部分民办院校用教育收费权质押,部分房地产公司用经营权质押,造成处置变现困难;甚至还有部分抵押房地产评估价值偏高,或者是部分土地和在建工程分割抵押,也造成处置困难。部分担保物质质量不高,直接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

2.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一些基层银行负责人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银行负责人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存在严重违规账外经营,违规账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账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综上所述,目前商业银行信贷形势仍然严峻,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任务艰巨,应尽早制定对策,从防范、监测、预警、化解等方面全方位入手,采取积极措施,从源头上逐步消除存量风险,严格控制新增贷款,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建议与措施

1.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首要的是实现经营观念的转变。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转变观念是关键,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在经营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商业银行切实改变追求总量扩张,对安全、质量、效益较为淡薄的经营思想。因此,首先要树立安全、效益观念,把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视为银行信贷工作的生命线,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确立效益最大化和资产质量最优化的经营目标。其次,要树立竞争观念,正视银行的现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改变粗放式管理,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要树立发展的观念,不断开拓业务领域,实施规模经营战略,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对信贷资产的管理上要实现由“高风险、低收益”到“低风险、高收益”的转变。首先,充分利用目前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的良机,支持和帮助企业实现资产重组,把风险承担的主体转移到高效低险的企业,降低风险系数,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其次,建立信贷风险防范预警系统。从贷前调查入手,通过确立科学的贷前调查分析指标,全面分析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可偿还性等指标,提出科学的贷前预报;贷后要建立跟踪检查系统,形成信贷资金网络风险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起到预警、报警作用。再次,健全贷款放、收一条龙责任制,实行全过程的严格管理,逐步将过去追求规模,以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改变为注重效益,讲求效率,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从而使信贷资产达到高效低险。

2.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须构建先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风险管理,这既是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应对未来挑战的要求。运用现代金融工程的技术,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构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应对面临的严峻金融风险的挑战的重要举措。当前商业银行应加快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垂直化的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重点应该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以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往往单纯强调“审贷分离”,而忽视了商业银行内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单单是授信审批的控制,而且更强调银行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从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

3.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须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做好内部防范工作。完善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防范当前信贷风险的根本措施。目前,银行信贷风险在所有的风险中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商业银行经过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不良资产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银行安全的首患。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首先,把好授信风险控制各个关口。完整的授信方案由授信结构和风险控制措施两部分组成。要在授信方案中充分揭示、评估授信业务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真正体现平衡风险与收益的要求,切实把好风险管理第一道关口。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合规性审查力度。在客户信用等级认定环节上,提高客户评级工作的连续性和时效性,把好信贷客户风险控制关口;在授信业务受理环节上,严格按照总行审批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把好合规性受理审查关口;在授信业务审批环节上,认真执行监管部门和银行信贷政策,把好授信风险控制的决策关口。其次,合理控制审批节奏,有效保证均衡审批。授信审批量在不同月份间陡升陡降的现象,对保证审批质量乃至贷款质量有害无益。应牢固树立风险控制、质量至上的观念,合理确定审批工作周期,并予以制度化;通过建章建制,化被动受理审批为主动调控审批节奏,避免审批量的大起大落,保证月度间信贷审批量相对均衡。最后,强化财务跟踪,关注企业财务变动趋势。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应充分重视调查报告中财务情况说明,深入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尤其要说明金额占比较大的主要科目异常变化情况,对于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容易用来掩饰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科目,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加强对报表真实性的判断。

4.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须实施银企共担信贷风险制度,对客户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抉择”。商业银行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积极而审慎的信贷业务创新。信贷业务产品创新,主要体现在根据企业、客户所要求的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等方面;对风险类型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服务标准。根据不同区域和客户的实际情况,体现区域差异、客户差异、风险控制的差异,对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根据其区域信用状况和市场发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抵押物品种和抵押率,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要有一个认真、清醒、全面的认识,不能谈虎色变,实行一刀切。以前由于银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没有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相关机制,不仅为企业拖欠债务和相互占用资金培植了土壤,而且加剧了银行间、银企间的矛盾。现在要主动改进服务,主动送贷上门,大力支持;对转制后扭亏有望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支帮促”活动;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或扭亏无望的企业,鼓励和促进其改制,把债务落实到新的经济主体,明确承贷主体。商业银行要想方设法盘活现有信贷资产质量,严把新增信贷资产质量关,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商业银行须实行企业与银行信贷风险共担制度,间接地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1)实行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筹资本金制度。凡企业新上固定资产项目,必须自筹30%~50%的资本金,并存入主办银行账户,实行监督。凡企业自筹资金未落实到位,有关部门不予立项,银行不予申报项目,不予发放贷款支持。

(2)实行企业贷款预交风险保证金制度。从企业角度来讲,可以增进其信用意识及积极主动还款意识,提高偿债能力;从银行角度来讲,可以预防信贷风险,并且补偿可能透支的贷款损失。商业银行须加强市场分析与调研,关注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市场竞争力,是决定其贷款偿还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商业银行信贷营销更要重视市场分析与调研,在授信业务调查报告中要加强对客户的生产环境及上下游市场对客户的影响、客户所在外部发展环境、客户的主要竞争对手及优劣势分析等内容的调研和分析。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在授信方案中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市场竞争力进行充分分析和披露。

作者:陈朝阳单位: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