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银行是以其信用而存在的行业,由于信用在本质上有其不稳定性,自从银行诞生以来,风险管理就成为了银行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问题,从原因到对策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他的银行也有一定的借鉴。
一、风险及信贷风险
美国学者海恩斯在1895年所著的《RiskAsAnEconomicFactor》中最早提出:“风险——意味着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风险即意味着不确定和潜在的损失可能,由于对风险产生的危机的巨大的破坏作用和人们对风险的厌恶,风险管理的理念开始日益深入到企业的运作之中。
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其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的风险特征。一般的工商企业的风险一般可界定为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经营亏损的可能性。而商业银行作为信用型企业,对风险的界定要宽得多。资金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丧失或损失的可能性都应界定为风险。
当前,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还不完善,银行借贷成为了企业融资的十分重要的一种途径。现代商业银行主要指经营存款和对工商业发放短期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占有绝对优势。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分别占到了总营业收入的78.5%,98.1%,92.2%,95.0%,可见信贷业务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在业务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
信贷风险,简言之就是在银行的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贷款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国银行存贷规模迅速扩大。但贷款资产被拖欠、吞食的现象严重,银行利润及资产收益处于低效益甚至亏损运行状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基层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对于信贷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容
由于信贷风险还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和基于国际间对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的普遍认识,1997年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并在同年的10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香港年会上得到国际金融界的赞同。之后又提出了《新资本充足率框架》、《核心原则评价方法》等文件,形成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及其监管方法的一套标准和原则。
对于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原则》中主要讲到了以下一些方面,其实质也正指出了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的内容界定
(一)《原则》的风险内容界定
1、信用风险:贷款是银行的主要活动。
2、国家和转移风险:当银行在进行国际信贷业务时,除一般贷款业务中产生的信用风险外,还面临着国家风险。
3、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都会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对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信用和盈利水平。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使银行资不抵债。
6、操作风险: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的失效。
7、法律风险:商业银行要承受不同形式的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8、声誉风险:声誉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了有关法律和其他问题。
(二)其他风险
当然,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信贷风险方面的内容界定也在不断的发展。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当前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基本上包括了上述的种种风险,但在现实中,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对当前信贷风险的影响最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大部分的风险都来自其中,而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不良贷款率的居高。
我国正处于完善建立市场经济的历史性阶段,法制建设、企业的市场化正在不断的进行之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既有其一般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特征,又表现出了在我国当前特有的经济条件下的不同特征。下面从银行的内部经营和外部条件两方面来探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
(一)内部经营问题
内部经营对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作用。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贷风险的产生。
1、银行的信贷机构不完善,没有形成明晰的权责利关系。
2、缺乏有效的信贷评估和检测机制。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有效的贷款决策及贷后检测防范信贷风险的很重要的一种途径,但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种有效的监督机制还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
3、缺少充分、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透明度。
4、产权不清、运行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科学。
5、银行市场化运作程度还很低下。
(二)外部环境问题
1、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差,成为银行资金的无底洞。
2、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银行业是一个由信用支撑的行业,在当前,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市场、法规建设不完善,社会信用问题也十分的突出。
3、国家对银行业的政策问题。一是税务问题。二是在风险基金方面,三是在行政指导下的贷款问题依旧
4、法制建设及其他经济配套改革的滞后。
四、建立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问题,建立一个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对于防范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风险,降低运作成本,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文将结合理论和实践上对如何有效的建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的评估是指对信贷过程出现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估计,其目的是为了明确对风险的管理。
1、风险评估的方法。就方法而论,对银行信贷风险的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1定性的分析。定性的分析可以利用一些国际或国内惯用的银行风险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风险的评估。比如说《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以资本对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来衡量,该比率不低于8%;又如国际五级分类标准对贷款资产质量的规定等等这都可以作为对银行风险的一个定性化的评估。
2定量的分析。由于金融对数学工具的要求,现在数学金融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金融的风险管理中,定量化分析的模型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的分析模型,Var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等等,利用定量的分析显得更为科学和精确,但其难在于把理论合理的应用于实际。
2、风险评估的机制。一个良好的风险评估体系不仅仅需要方法的科学,还需要从机构上加以保证。
1完善“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分离制度是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的一种途径。这三个环节应紧密的配套,从人员、机构上加以分离,在每一个环节都应建立有效风险评估体系。如在贷前调查中,要对本次贷款的风险收益可能性概率进行评估,这包括对借款企业的信贷信用进行的调查,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盈利能力状况,行业发展前景等作系统的分析。在贷时审查中要利用现有信息库中的客户资料,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贷前调查中的信贷风险收益情况进行重新的评估。在贷后检查中,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检测和再评估,以减少由于信用降低或突发事件等对企业履约产生的困难。
2在对风险的评估过程中,除银行信贷专家外,还应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专家、财务专家、大的证券商等银行内外部的人员贷款风险进行综合的评估,并定期对贷款企业进行检查,帮助客户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日常生产和销售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使贷款风险得到有效的抑制,防患于未然。
3对风险的评估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一方面银行要建立自身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另一方面,要有条件的实现各银行间的部分信贷信息的共享。通过对信息库的分析,可以省时又有效的实现对部分贷款的信贷风险分析。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
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危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风险转移的三种基本方法有保险或担保、分散投资和套期保值。
1、保险或担保。指通过保险公司的保险、第三方的担保、抵押等多种手段部分或全部的风险转嫁机制。第一,在某些贷款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求贷款企业以其贷款的金额和数目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当企业由于契约范围内的原因不能履行还款的义务时,由保险公司对其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样银行就把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形成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共同追索的义务,共担的风险责任。而保险公司通过对为数众多的企业进行担保,以其收益对个别损失进行补偿。第二,实行贷款担保人制度,严格考核担保人资格。对有问题的贷款,银行应要求企业追加有效担保人,当借款人不能履约时,由担保人代之偿付,使银行损失得到补偿,以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第三,对于抵押贷款,当借款人不能进行履约时,银行应当有权对抵押的物品进行接管、拍卖,以其所得的收益来冲销银行所面临的损失,以减小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由于我国的市场还不完善,对于一些抵押品的变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对抵押品的选择上银行应该进行严格的把关,以减少其不利影响。
2、分散投资。指通过银行资金的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银行所面对的信贷风险。这个多元化既可以是对资金利用方式的多元化,又可以是对投资的资金主体的多元化。第一,银行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金融工具,以减少存贷款业务在银行总业务中的比重,稀释信贷风险,并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本身来分散信贷风险。对于国外出现的如“贷款证券化”、“浮动利率票据”等金融创新工具,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加以利用。第二,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而言,要注意对长期、中期、短期贷款的调节,并要防止过多的资金流入过于集中的地区和行业,对于大客户的资金额度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避免过于大量的贷款额流入极少量的企业,减少由于这些企业的信贷问题对银行的不利影响。
3、套期保值。随着我国期货、期权市场的不断完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如买进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转换套利等期货、期权市场的操作手段来转移贷款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消化机制
风险的消化是指在既定的信贷风险损失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措施使风险损失得到转化,减弱和消除的过程。
1、利用风险后备基金冲销贷款损失。按照财政部的规定,我国银行的呆帐准备金从1993年起按年初贷款余额的6‰提取,以后逐年提高1‰,直至10‰为限。但实际中这1%的风险基金相对于我国一直以来过高的不良贷款率来说还是偏……低,而且灵活性不够,对各银行、各地区的一刀切的方法也明显的不符合各银行间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参照国外银行的做法,逐步建立起能适当反映信贷资产风险权重大小的准备金提取比例的制度,促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后备基金制度与《巴塞尔协议》相合拍。
2、利用已有的风险转移机制对风险进行化解。如通过对已有的保险把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对于担保贷款可利用担保方实现对信贷风险的转移。银行应有效的利用这些工具来降低风险的自留,实现风险的转嫁和消除。银行要对贷款过程中的抵押、担保等行为进行严格的把关,以减少如担保方也不能实现损失补偿等情况的发生。对于由外汇汇率的变动、利率的浮动等引起的风险也可以利用期权、远期合约等方式加以消化,降低由此带来的信贷风险。
3、利用债转股、贷款证券化等工具来消化企业的负债,同时改善了银行的账户和不良贷款率,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管机制
信贷风险的监管机制是指对信贷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从机构和制度上进行监控和防范的机制,它应能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的发生。
1、建立贷款责任制。鉴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状况,第一,要对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和贷款人员推行信贷授权制度,根据职权的大小决定不同的信贷额授权度,这一方面提高了部门的决策权限,增加了决策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对风险进行了一定的控制。第二,切实的推行信贷风险责任制。对每项贷款都要有专人进行负责,对贷款的跟踪监测管理,实行责、权、利挂钩的风险奖惩机制,使信贷人员的工资、晋升与信贷工作业绩相挂钩,强化信贷人员风险意识。
2、实行严格稽核监督体系。稽查机构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银行部门,负责对贷款过程中的信贷情况进行稽核审计,对贷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稽核,以发现在信贷资产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并及时的提出措施加以改进,稽查机构应发挥在监督中的核心地位,以约束信贷部门的部分不合理的信贷,有效的减小在实际信贷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人员的错误操作等造成的不必要的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
3、进一步深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第一,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建立各层级的信贷风险责任制,并通过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银行机构间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二,在条件成熟时要争取银行的整体上市,利用市场的外在约束模式进一步的推动银行对自身监管的完善。第三,要建立充分公开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内外部的推动来有效的实现多种力量对银行信贷风险的监控。
(五)加强银行业的外部环境建设
上面主要讲到了在银行的内部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而外部环境也是一个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十分重要的因素。外部环境所造成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控的,如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人们的存贷款偏好的变化等)、战争等;另一类则是可控的,政府、社会、其他与银行业相关的行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减小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问题。下面主要讲对这种信贷风险的外部环境建设。
1、加强社会法制建设。当前法制建设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法制法规建设的滞后一方面使得银行对某些信贷项目由于缺少法律的许可而无法实行,另一方面对一些在信贷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可依,使得风险补偿机制无法发挥出作用。完善银行业相关的法制法规建设是外部环境建设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2、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一个信用度低下的国家里,企业纷纷对银行信贷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逃避,这既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又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全社会进行信用的教育,提高人们守信经营的观念,对降低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减小银行的信贷风险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国有工业企业占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部分的信贷资金,然而由于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效率低下、经营不善的景况,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加快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改善其经营状况,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率长期居高的局面,有效的改善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
4、加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这其中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之间的合作(如对信息网络建设的合作,数据共享的合作等),又包括和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如开展一些需要银保合作、银政合作等的业务),通过和这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对于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加强银行的内控机制的管理,另一方面从银行的外部条件上来对改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当前所面临的运营环境,相信对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在所面临的信贷风险状况有一定的帮助。(□文/)低,而且灵活性不够,对各银行、各地区的一刀切的方法也明显的不符合各银行间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参照国外银行的做法,逐步建立起能适当反映信贷资产风险权重大小的准备金提取比例的制度,促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后备基金制度与《巴塞尔协议》相合拍。
2、利用已有的风险转移机制对风险进行化解。如通过对已有的保险把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对于担保贷款可利用担保方实现对信贷风险的转移。银行应有效的利用这些工具来降低风险的自留,实现风险的转嫁和消除。银行要对贷款过程中的抵押、担保等行为进行严格的把关,以减少如担保方也不能实现损失补偿等情况的发生。对于由外汇汇率的变动、利率的浮动等引起的风险也可以利用期权、远期合约等方式加以消化,降低由此带来的信贷风险。
3、利用债转股、贷款证券化等工具来消化企业的负债,同时改善了银行的账户和不良贷款率,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管机制
信贷风险的监管机制是指对信贷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从机构和制度上进行监控和防范的机制,它应能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的发生。
1、建立贷款责任制。鉴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状况,第一,要对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和贷款人员推行信贷授权制度,根据职权的大小决定不同的信贷额授权度,这一方面提高了部门的决策权限,增加了决策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对风险进行了一定的控制。第二,切实的推行信贷风险责任制。对每项贷款都要有专人进行负责,对贷款的跟踪监测管理,实行责、权、利挂钩的风险奖惩机制,使信贷人员的工资、晋升与信贷工作业绩相挂钩,强化信贷人员风险意识。
2、实行严格稽核监督体系。稽查机构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银行部门,负责对贷款过程中的信贷情况进行稽核审计,对贷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稽核,以发现在信贷资产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并及时的提出措施加以改进,稽查机构应发挥在监督中的核心地位,以约束信贷部门的部分不合理的信贷,有效的减小在实际信贷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人员的错误操作等造成的不必要的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
3、进一步深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第一,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建立各层级的信贷风险责任制,并通过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银行机构间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二,在条件成熟时要争取银行的整体上市,利用市场的外在约束模式进一步的推动银行对自身监管的完善。第三,要建立充分公开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内外部的推动来有效的实现多种力量对银行信贷风险的监控。
(五)加强银行业的外部环境建设
上面主要讲到了在银行的内部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而外部环境也是一个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十分重要的因素。外部环境所造成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控的,如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人们的存贷款偏好的变化等)、战争等;另一类则是可控的,政府、社会、其他与银行业相关的行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减小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问题。下面主要讲对这种信贷风险的外部环境建设。新晨
1、加强社会法制建设。当前法制建设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法制法规建设的滞后一方面使得银行对某些信贷项目由于缺少法律的许可而无法实行,另一方面对一些在信贷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可依,使得风险补偿机制无法发挥出作用。完善银行业相关的法制法规建设是外部环境建设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2、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一个信用度低下的国家里,企业纷纷对银行信贷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逃避,这既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又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全社会进行信用的教育,提高人们守信经营的观念,对降低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减小银行的信贷风险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国有工业企业占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部分的信贷资金,然而由于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效率低下、经营不善的景况,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加快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改善其经营状况,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率长期居高的局面,有效的改善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
4、加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这其中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之间的合作(如对信息网络建设的合作,数据共享的合作等),又包括和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如开展一些需要银保合作、银政合作等的业务),通过和这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对于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加强银行的内控机制的管理,另一方面从银行的外部条件上来对改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当前所面临的运营环境,相信对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在所面临的信贷风险状况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