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讨基础理论在公司投资中的作用范文

探讨基础理论在公司投资中的作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讨基础理论在公司投资中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讨基础理论在公司投资中的作用

摘要:在研究宏观经济不确定与产权异质性对公司投资的影响时,要对其存在相互影响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以往相关文献,本文主要从三种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即信息不对称理论、理论以及融资约束理论,具体分析以上三种基础理论在公司投资中的应用。

关键词:公司投资;信息不对称理论;理论;融资约束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公司投资中的应用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进行交易时,一方无法了解交易对手的行动,或者说没有办法知道其行为的完全信息动态。在资本市场交易时,交易者都能获得不同种类和数量的信息,作为进行融资的上市公司,拥有全部信息,而投资者获得的是不完全信息,其处于信息劣势,因为市场参与者对不同信息有不同判断方式,所以参与到资本市场的群体或个人都不可能避免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可分为事前以及事后信息不对称。在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事前信息不对称会使得逆向选择发生,从而影响后续企业投资决策;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则会导致道德风险,进一步使得投资受到影响。企业在通过商业银行进行间接融资或者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伪装,具体表现为劣质企业通过选择性披露财务报表等方式,伪装成优质高效益的企业。在金融市场成熟度高的国家有完善高效的评级机构,同时也有完善的审计机构对企业未来绩效进行评估,通过成熟的金融市场资金会高效率地由资金提供方流向资金需求方。但是,目前我国的资信评级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人员素质、专业程度、业务领域、技术能力等方面都与全球性评级机构相差甚远,的研究报告无论是专业度还是公信力都远远不如全球性评级机构。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资金供给方获得的企业相关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甚至真实性都值得怀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方无法区分优势企业与劣质企业,对企业的未来收益也很难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方向时,往往根据融资方公布的财务信息决定其是否进行投资,但目前我国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相对应的惩罚措施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往往会有很强的动机去优化甚至美化披露信息,此时,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真实性降低,使得投资效率下降。纵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真实性可以保证,但是在信息披露与信息获得的过程中存在时滞,投资者此时处于劣势地位。另外,众多投资者也同样存在对目标企业了解不够、信息分析能力不足、专业投资知识欠缺等情况,使得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投资低效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外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就会对所有企业的信息进行平均化的估值,真正好的企业投资项目价值被低估而使得其被迫退出市场,而不值得投资的企业价值被高估从而使其获益,这使得逆向选择问题出现,使得在不完全市场中,企业整体投资效率下降。而对于经营者而言,为了传递较好的企业信息,会选择性地公布财务报表,希望投资者进行投资,这种误导性的信息披露导致企业投资效率不高。现代企业往往存在两权分离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在获取信息方面处于劣势,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与所有者目标有所偏移,在此情况下处于信息劣势的所有者会受到损失。当所有者对企业信息了解不全面时,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通过不正当方式进行运作,或者经营者为了追求自己的闲适而不努力工作,此时如果所有者监督不到位,就会产生道德风险。

二、理论在公司投资中的应用委托

理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基于委托关系产生的,讨论委托人怎样以最小的成本去激励人往自己期望的方向努力。委托关系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产生的,加上人本身存在机会主义决策以及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使得人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和委托人效用不一致。为了研究产权性质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在这里就不得不讨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委托关系的差异性。首先,委托关系链存在差异性,国有企业中间委托人较多,过程冗长权责不清晰,效率不高。民营企业所有者明晰,层次较少,效率较高;其次,人产生的方式不同,国有企业的人,不受任何市场竞争机制约束,目标和委托人目标一致性缺少保证和监督。终极人大多是上级指派或委任,而非市场竞争选拔产生,没有公开的人选拔市场,经理人压力相较于民营企业小得多。而在民营企业委托过程中,人由市场竞争机制选拔而来,为委托人选择适合其目标方向的人提供可能性,也为人设置了外部竞争机制,促使其努力工作以防被其他人替代,丢了饭碗。同时,委托双方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权责,委托人转让的部分利益以契约形式明晰,通过一定程序进行不得随意改变,这大大提高了委托运行的效率;最后,市场竞争和政府影响的程度不同,国有企业受一定的公共行政目标的导向,不能用金钱或者利润去衡量,行政管理的目的不再是利润,而是条例和服从上级的领导。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较多的政府影响因素,第一目的是符合行政管理的要求而不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利润。当市场化程度较高时,由于实行一系列市场化政策,政府参与度显著降低,使得绩效激励机制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反之,市场化程度低时,产品垄断程度较高,经营者往往会以提高价格来增加收益,反而不会通过努力和增加投入来提高产出效率,绩效激励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三、融资约束理论在公司投资中的应用

融资约束理论是以信息不对称存在为基础的,Majluf和Myers(1984)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融资成本的不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在融资时会首先考虑成本较低的内部融资,当内部融资限制,外部融资成本较高时,企业出现融资约束。资本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提供外部资金的投资者必须花费高成本对企业的投资机会进行评估,因此内部融资的机会成本影响着企业对债权融资和权益融资的选择,企业现金流和留存收益决定着企业内部融资。如果外部融资成本较低,企业会选择外部融资,即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系数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较小;如果外部融资成本较高,企业则会更多选择内部现金,则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系数高,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较大。当企业出现融资约束,投资者不了解企业情况,只有掌握一定的决策权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投资者进行均值化项目评估,使得高投资价值的项目价值被低估加之融资约束的影响从而放弃对净现值为正的项目的投资,相反的,那些真实价值低的项目由于被高估反而会进行投资,即资金可能流向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中。因此,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出现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如果企业内部资金全部耗尽,则相较于高分红的成熟企业,内部资金全部耗尽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更高。如果企业存在高留存,则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成正比,即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的融资约束产生影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投资-流动性敏感性。同时,Tan(2013)发现融资者有动机通过传递正面信息来得到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且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效率负相关。

综上所述,参与到资本市场的群体或个人都不可能避免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会使得逆向选择发生,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则会导致道德风险,进一步使得投资受到影响。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存在委托关系链差异性,人投资行为不同,导致企业投资效率不同。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内部和外部融资成本不同,当内部融资限制,外部融资成本较高时,企业出现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出现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磊.产权性质还是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绩效?———基于风险承担视角的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

[2]高红阳.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评述、反思与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06(1).

[3]文宇.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4]张瑞君,李小荣,许年行.货币薪酬能激励高管承担风险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8).

[5]翟胜宝,马静静,毛志忠.环境不确定性、产权性质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5).

[6]曾繁荣,王有梅.会计信息“柠檬市场”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1(10).

作者:张泽卉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