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文献综述
湖北在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找出差距和问题,从而可为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提供舆论导向与参考依据,也对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郑伟民等[1]构建了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优化思路。贾玉巧[2]分析了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特点、特殊要求、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力求获得具体、通用的现代服务行业投资环境评价因素。也有一些学者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进行了研究:金英笋[3]比较了中韩两国金融、保险业的投资环境的差别,佘松涛等[4]运用TOPSIS决策法建立决策矩阵分析了金融环境对于投资吸引能力的大小。在房地产行业,陈俊华等[5]以西部典型城市攀枝花市为例证进行了多层次综合评估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攀枝花市房地产投资环境高于四川省的整体平均水平。陈基纯等[6]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房地产投资环境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地区差异明显。周勇等[7]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引入到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中,并通过辽宁省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文连台[8]就提升文化创业投资环境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另外,在旅游行业,佘国强等[9]指出旅游投资环境分析方法应该是针对具体地区、具体项目进行的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具体项目构建了长沙市旅游投资项目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相关评价。吴晓春等[10]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对陕西省10个地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也提出了改善旅游投资环境的建议。郭伟等[11]运用可拓工程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河北省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评判得出了河北省各市旅游投资环境强弱5个不同等级和11个城市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排序。综上,已有的文献在引导我国各地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不断发展和深入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评价对象多为城市,以整个省级行政区作为单位进行评价的文献较少,对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文献更少;二是针对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的投资环境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但对现代服务业进行整体评价研究的较少;三是忽视了基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设置相应标准对初选指标体系的筛选。鉴于以上分析,为了侧重于揭示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因素,本文将构建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客观评价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及中部各省的状况,并比较分析湖北省与发达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结合问题形成的机制提出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系统性、客观性、比较性等原则,按照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具体要求[12],结合国家、湖北省统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公布的定量指标,确定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21个指标构成。
3实证分析
3.1判断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及各省统计年鉴,为了消除评价指标量纲差异对因子分析的影响,本文将原始数据进行Z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各指标均值为0,方差为1。然后将样本的各个指标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KMO与Bart-lett检验。如表2所示,KMO检验值为0.721,大于0.7这一临界值,且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样本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3.2提出3个公因子借助于SPSS软件进行公因子标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从20个变量中提取4个公因子,4个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数据表明这4个公因子能够代表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充分反映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概况。利用所选数据作的公因子碎石图可以看出(见图1),提取前4个公因子时,特征值变化十分显著,而提取第4个以上的公因子时,特征值的变化很小,曲线平缓。由此也可以说明4个公因子的提取对原始变量信息的刻画有显著作用,而4个以上公因子的提取对原始变量信息的刻画无显著贡献。
3.3因子旋转及因子解释在对所提取的4个公因子建立载荷矩阵时,由于原始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部分因子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为突出各公因子代表的变量,明确每个公因子的意义,以便于对每个因子载荷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方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旋转,从而得到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13]。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每一个值代表原有变量与每个公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则公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越强。从表4中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指标X1、X2、X3、X4、X5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基础、消费支出,因此命名为经济环境因子;第二公因子在指标X6、X7、X8、X9、X10、X11、X12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对经济贡献度,因此命名为产业环境因子;第三公因子在指标X13、X14、X15、X16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包含了教育水平、人口结构、就业贡献度等方面对现代服务业的环境支撑,可以命名为社会文化环境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在指标X17、X18、X19、X20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科技支撑状况,可以命名为科技环境因子。3.4公因子排序及综合得分为了计算公因子得分,利用回归法将公因子对指标变量作线性回归,得到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该矩阵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乘积,可计算出公因子的因子得分。
3.5评价结果分析从表5的统计分析结果看,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位居第12位,在中部6省中位于第2位。虽然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排名在全国处于中上地位,与中部6省相比稍有优势,但与上海、北京、广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从以下各类公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经济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17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3位。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对生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扩大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近年来湖北城乡居民逐渐提高的消费支出释放出了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使现代服务业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整体发展态势。产业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10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1位。尽管湖北现代服务业集群效应初现,但是湖北的金融、房地产等科技含量高、需求潜力巨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当前,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其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已达50%以上。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等反映现代服务业规模、结构方面的指标也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就在于湖北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偏低,制约了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因此,切实提高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激活引资与投资机制,仍可谓当务之急。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9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2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撑。当前,湖北总人口中45.5%在农村,农村的教育水平与人口素质相对落后,人才的欠缺已成为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湖北省应立足教育人文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推动形成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加快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切实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挥湖北现代服务业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潜力。科技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7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1位。2013年,湖北通过开展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市场成交额与三种专利授权数持续扩大,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增强;湖北还探索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研究机构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并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通过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当前,湖北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湖北还应积极发挥科技的核心支撑和强力引擎作用,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4提升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4.1增强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动力
4.1.1实施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为加快推进符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首先,基础设施建设须先行,重点应投向城镇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其次,各部门应抓紧制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法规,落实经费保障,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通过持续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畅通资金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第三,要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为驱动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城镇建设、提供就业、产业协同和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特别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镇产业体系品质,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14]。
4.1.2优化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环境湖北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根据现代服务业不同阶段的投融资需求与特点,在投资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投融资多元化方式:第一,坚持财政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湖北应该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按照“整合存量,统筹增量”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关键领域、重点产业。第二,推进银行制度创新。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等新模式,加快开发适应现代服务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保险质押等贷款融资产品,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第三,完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吸纳就业多、发展前景好以及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的现代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第四,建设湖北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按照不同业态、不同成长阶段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提供包括贷款担保、天使投资、投行券商业务等在内的差异化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的对接,积极破解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难题。
4.1.3完善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体系鼓励湖北地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化基地、高等学校等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管理机构,形成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体系。首先,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务环境建设。其次,按照《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要求,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方向,优化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具体包括: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网络化、个性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15]。第三,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现代服务业学科体系,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湖北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急需的产业人才。一是积极落实《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加强对以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的投资,有计划地扩大招生规模。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建立一批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高素质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二是合理制定规划、支持地方和高新园区(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和高科技现代服务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训。三是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科技专家库,为开展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提供支撑。四是深化开放交流,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大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尤其应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通晓国际惯例、熟悉现代管理的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第四,支持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强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转移、投融资、人力资源、交流与培训、信息与宣传、知识产权等服务。另外,要扶持人才中介业务的发展,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工程,通过培训,引导其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创新的保护力度。
4.2探索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4.2.1加强跨国和跨区域的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平台建设随着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趋势明显,湖北已成为吸引投资的前沿阵地,必须推动湖北现代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湖北可充分发挥自身交通方便、文化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包括商贸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旅游、对外工程承包、文化出口等服务贸易,加快崛起进程。再如,湖北是法国在华投资最大的省份,可进一步拓展湖北与法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投资合作,充分借鉴该国的经验,不断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对内开放合作中应注重区域协作共赢发展原则,湖北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这一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支撑带,以及与湘、赣、皖三省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契机,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全局和局部、长远与当前、沿江与腹地的关系,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4.2.2形成“两圈一带”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联动格局在“两圈一带”、一元多层次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依照优势互补、和谐共赢、整体联动、彰显特色的发展原则,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集成化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为集聚核,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造现代服务业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引导武汉提升开放层次,加快建成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国际化示范区。二是促进宜昌、襄阳等大城市扩大开放合作,实现开放型现代服务业经济跨越发展。三是支持鄂东北、鄂西北、鄂西南等地区加快开放步伐,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开放型经济增长极。同时,进一步做实“武鄂黄”、“武襄十”、“武荆宜”三条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并在继续完善现有服务业总体投资规划、重点产业专项规划、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制重点市州或者县市区现代服务业投资规划,形成完备的现代服务业投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地建设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
4.3构筑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优势积极构建具有湖北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现代服务项目建设。按照“策划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要求,突出抓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起龙头作用的大项目、对转型升级起关键作用的新项目、对全局发展起长远作用的好项目的引进、培育和建设。确保在建项目、前期项目和策划项目之间每年能够保持一定规模流转,增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力和后劲。
4.3.1统筹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结构湖北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制造业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从湖北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以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途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鼓励企业在生产的上游、下游环节适时、有序地实现制造业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转型。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减少了制造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提高了制造业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为湖北省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完善的协作与配套环境。
4.3.2统筹好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投资结构湖北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支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政策环境,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湖北可优先发展产业关联性强、基础条件好、拉动作用大的现代物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并将其打造成千亿产业。重点培养市场需求旺、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科技研发服务、商务服务、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坚持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消费需求相结合,积极发挥现代服务业对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重点围绕数字社区(家庭)服务、数字文化、数字旅游、数字医疗与健康等数字生活服务领域,构建一批数字生活服务运营平台,引领新兴数字生活消费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作者:倪琳 邓宏兵 姚婷婷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