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税收征管信息化与税费负担关系范文

税收征管信息化与税费负担关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税收征管信息化与税费负担关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税收征管信息化与税费负担关系

摘要:本文研究了税收征管信息化与企业税费负担关系,发现企业税费负担越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增长率越低,说明过高的企业税费负担阻碍了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本文研究发现对我国税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税收征管信息化;企业税费负担;减税降费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源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加,而且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业务范围方面不断变革创新,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大量涌现,税源流动性明显增强,这导致税收征管的复杂程度显著提高,传统的征管方式已难以应对税收环境的改变,亟待以信息化变革来应对新的复杂形势。本文从税收征管信息化对企业税费负担产生影响的角度展开分析。

一、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状况

1990年,国家税务总局第一次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成立了国家税务局计算机人才队伍,加强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1994年,国家启动金税一期工程,开发了发票交叉稽核软件,堵塞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税收征管一体化的建设思路,着力开始金税二期工程的建设,并进行软件整合,将前台的部分应用操作整合到一个系统,标志着中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体化为主导的规范化发展阶段。2005年,金税三期工程正式启动,旨在进一步强化征管功能,扩大业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相互联系制约和监控的考核机制。目前,金税三期已建立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技术基础平台,覆盖了全国所有税务机关以及税收工作的主要环节,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平台上由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市、县局根据需要分类应用。四类系统中的税收征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已整合入金三平台,下一阶段将整合外部信息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打造“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类系统”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

二、理论分析

在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时,考虑到征管效率不高,故通过设置各税种较为宽泛重复的税基和偏高的税率,来保证在较低的征管效率下,能够筹集到足够的税收收入。例如,为了实现5000亿元的税收目标,在50%的征管率下,就需要一个1万亿元的税基盘子,这就是当初税制设计的“宽打窄用”。近年来,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各级税务机关可通过税收征管软件来查询、分析企业涉税数据,对税源实施有效监控,从而在经济分析、税源管理、收入预测、评估稽查等方面的措施不断加强,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系列行政管理系统的上线应用,提高了系统内部的监督管理效率,上级管理部门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的能力也不断增强。虽然经历了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以及“营改增”等数次减税改革,但由于我国企业职工社保、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税费负担持续上升的趋势并未发生变化。据2017年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的一份报告显示,综合考虑税收、政府性基金、各项收费和社保金等项目后,当前我国企业税费负担达40%左右,超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可见,在“宽税基、高税率”的税制设计下,逐年提高的税收征管效率成为推高企业税费负担的因素之一。随着人工成本上升、环保要求及竞争加剧,我国企业平均利润率不断降低,据2017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平均税后利润率仅为3.3%,接近盈亏平衡点,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内外部因素一旦发生变化,极易陷入亏损。如继续推行税收信息化建设,则会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从而使企业税费负担更为沉重,不利于企业的国际竞争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税务部门出于对企业和经济的长远考虑,可能会适当延缓信息化推进的步伐,或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信息化建设引起企业税费负担上升带来的影响。近年来出台一系列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增值税退税政策正是政府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采取的措施,本文推测,相关部门可能有意减缓税收信息化建设,以避免企业税费负担的快速上升,即过高的企业税费负担阻碍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基于拓展的四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可计算得出各地区不同时期的税收征管效率,继而在税收征管效率和税费负担之间展开多元回归分析,即可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证明企业税费负担对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影响程度。

(二)回归模型通过以往研究可知,影响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除信息化建设外,还包括当地经济总量、企业数量、税务人员数量等,本文将这些因素纳入回归模型。Eff=β1+β2TB+β3GDP+β4Enterprise+β5Number+εEff表示税收征管效率的变动幅度,通过四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得出;TB为企业税费负担,包含现金流量表中报告“支付的各项税费”,利润表中报告“所得税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三个企业税费负担总和,再除以当年营业收入;GDP代表当地经济发展情况,Enterprise为企业数量,Num⁃ber为税务工作人员数量。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表1(略)为2011—2016年各省税收征管效率变动情况。从表中可知,大部分省份的税收征管效率持续提高,但增长幅度相互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仅有部分省份在部分年份出现效率负增长。从不同年份上看,2011—2014年各省增幅普遍较高,2015年后增幅整体降低;从不同省份上看,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小,安徽、辽宁、山西等欠发达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大。表2(略)为2011—2016年企业税费负担统计表。从表中可知,我国企业税费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企业平均税费负担达到收入的28%,是2011年的2倍,反映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税收征管效率不断提高,造成企业税费负担逐年提高。表3(略)为2011-2016分省企业税费负担统计表。各省企业税费负担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达省份企业税费负担上升幅度较小,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税费负担上升速度较快。表4为2011-2016年企业税费负担对税收征管信息化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从表4可知,TB与Eff的t值为-1.97,对应的p值为0.049,说明企业税费负担与税收征管效率的增长率在5%水平上负相关,显示企业税费负担越高则税收征管效率的增长率越低,即过高的企业税费负担阻碍了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证明了本文理论分析部分的观点。

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宽打窄用的税制设计已不适合征管现状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税收征管效率的稳步提升,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之间的差距已经在一步步拉近。现行16%的增值税率高于多数国家,加上企业需承担的城建税、社保费等费用,目前我国企业税费负担已较为沉重,成为阻碍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因素,不利于经济税收的长期平稳增长。

(二)纳税人涉税信息来源较为单一目前我国税务部门与银行以及公安、房管等政府部门的合作仍然较为有限,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合作制度。税务部门掌握的信息大多为纳税人自行申报,缺少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交换,造成监管漏洞,降低税收征管效率。

(三)地区之间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各地区之间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在开发系统时缺乏统一论证和考虑,使得不同省份间系统不兼容,信息格式不统一。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了地方之间、国地税之间系统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制约了税收信息化效能的充分发挥。

五、优化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改革力度我国在大力出台各项减免退税政策后,企业的税费负担水平并未有显著的降低,整体国际竞争力未有明显改善,可见现有减税措施未达到预期目标。财政税务部门应顺应征管能力发展的现状,在合理的时机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拓宽纳税人涉税信息来源渠道一方面应逐步寻求合适的方式打破行政壁垒,逐步建立税务机关与银行以及政府部门间的纳税人涉税信息交流机制;另一方面应充分运用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上自动抓取纳税人涉税信息,降低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搭建全国范围的信息应用共享平台建立涉税信息数据库和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各应用系统信息共享,建立涵盖主要行业的税收分析模型,使其具备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任务推送、过程监控、结果评价和统计考核等功能,为深化征管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以票控税向信息管税的转变。进一步加强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应用支撑平台有效运转。

参考文献

[1]王成龙,冉明东,刘思义.国家审计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以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为背景[J].财政研究,2018(10).

[2]王莉.增值税税率降低为16%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对策[J].纳税,2018(26).

[3]程宏伟,吴晓娟.税制结构、股权性质及企业税负粘性[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4]解洪涛.中国税收征管能力变迁——1990年代以来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及其效果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7(4).

[5]成都高新区地方税务局金三应用课题组,李宏钟,余劲,于建欣,胡曦.“金税三期”构架下财行税信息化管理的思考——以成都高新区地方税务局为例[J].国际税收,2017(2).

作者:刘新杰 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