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提高南昌市国税宏观税负水平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对南昌市国税宏观税负的情况、税负偏底的因素原因进行梳理分析,然后提出几点笔者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所裨益。
[关键词]南昌市国税宏观税负建议
南昌是江西省第一税源大市,国税收入一直保持全省国税收入1/3强、全市财政收入1/2强的水平,但近几年来,宏观税负水平低于全国和中部其他省会城市水平,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
(一)“两个比重”及宏观税负情况
1.“两个比重”情况。2004年-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11.99%、12.51%、12.71%,三年平均12.44%,高于全省10.67%的平均水平,低于全国17.57%的平均水平。国税收入(不含海关代征,下同)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分别为54.90%、51.91%、52.05%,虽然2006年比2005年略有上升,但总体呈现下降态势,而近三年全省分别为46.19%、46.96%、48.31%,全国分别为50.90%、53.84%、53.16%,总体呈上升趋势,值得关注。同时,尽管中部其他省会城市此项数据平均值也呈缓慢下降态势,但2006年仍高于南昌13.35个百分点。
2.宏观税负情况。一是国税收入占GDP比重。近三年南昌市国税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6.58%、6.50%、6.62%,基本没有增长;而全省同期分别为4.69%、4.93%、5.42%,全国为8.40%、9.31%、9.90%,比重增长较快。特别是与近三年中部其他省会城市宏观税负水平比较存在较大差距,连续三年位列末位。二是国税收入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近三年,南昌市边际宏观税负分别为4.61%、6.02%、7.29%,而全省同期分别为4.46%、6.33%、8.94%,全国分别为11.12%、15.53%、14.03%,不难看出,2005、2006年南昌的边际宏观税负低于全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更大。三是税收弹性系数。2004年-2006年,南昌市国税弹性系数分别为0.66、0.91、1.12,低于全省同期0.94、1.35和1.81的水平;而全国同期分别为1.40、1.85、1.51,高出南昌不少。
(二)产业、行业、地区税负情况
1.产业税负情况。2004年-2006年,南昌市第二产业税负分别为9.39%、8.60%、8.2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值税负担率指标来看,南昌市工业增值税税负、边际税负和弹性系数连续三年分别低于全省水平。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比较来看,2004年南昌第二产业宏观税负仅高于郑州,排在第5位,2005年后移至末位。
2.行业税负情况。从行业税负分析,行业平均税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增值税税负均呈下降趋势。以列入南昌市局监控的176户重点税源企业为样本统计,2004年-2006年制造业中仅专用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个行业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印刷业等8个行业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同业税负比较,可以看出2006年全市制造业中有11个行业税负低于全省平均税负,占可比行业总数的44%,有12个行业税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可比行业总数的48%。
3.地区税负情况。以增值税为例,2004年-2006年,南昌市增值税税负分别为2.22%、1.98%、2.01%,13个征收单位中低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的有6个单位,11个征收单位增值税税负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三)分税种税负情况
1.增值税税负。2004年-2006年,南昌各类增值税企业增值税税负分别为2.22%、1.98%、2.0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分别为2.23%、2.04%、2.07%;重点税源企业增值税税负分别为2.91%、2.47%、2.58%,其中2005年低于全省重点税源企业平均税负0.85个百分点,2006年低0.73个百分点。
2.消费税税负。2004年-2006年,南昌市消费税税负分别为24.59%、24.93%、23.93%,2006年较2004年下降了0.66个百分点。
3.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据统计测算,受税收政策减免及企业亏损因素的影响,2004年-2005年(2006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尚未结束)全市内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分别为17.22%、29.77%;外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分别为17.67%、20.08%。
二、税负偏低因素分析
(一)经济层面。从宏观经济及产业结构影响看,南昌是矿产品资源缺乏的城市,近年来原油、煤、金属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使制造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增值额减少的压力。如2005年全市制造业国税收入增幅10.84%,低于各行业平均增幅1.89个百分点,带动宏观税负走低0.73个百分点。从部分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影响看,2005年国内增值税增幅仅为9.86%,低于各税种平均增幅2.87个百分点,带动宏观税负走低0.65个百分点。从税源结构不尽合理影响看,国税收入过度集中于一些重点行业和企业,易导致宏观税负波动。如2005年列入市局监控的100户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增幅仅为6.87%,低于平均增幅5.86个百分点,带动宏观税负走低1.03个百分点。(二)政策层面。从税收效应滞后影响看,近年来招商引资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工业投入也很大,但是由于建设周期较长以及投产后前期税收效应相对滞后,其实现的税收与产生的GDP不对称,影响了宏观税负的增长。从减免税影响看,2004年南昌国税减免税金5.58亿元,同比翻番,高出税收增幅86.4个百分点,占入库税款比重9.96%,减少宏观税负0.66个百分点。2005年南昌减免国税税金8.15亿元,同比增长46%,高出税收增幅33.3个百分点,占入库税款比重12.45%,减少宏观税负0.81个百分点。
(三)核算层面。主要是国民经济核算与税收征管差异的影响。一般国民经济核算遵照在地统计原则,而税收征管则需考虑地方财政利益,如省电力、中石化等跨地区企业增值税多采取属地预征后再到总公司结算的方式,而其实现的GDP则一般全部统计到当地,两者统计口径存在差异。
(四)征管层面。国税部门亟待本着“科学化、精细化”的原则,切实采取措施,深入开展税收特别是税负分析,应对征管工作的弱点、盲点,特别是针对部分长期零申报、负申报以及长亏不倒企业,大力加强税源管理,努力破解税收征管难题,不断提高税负水平。
三、提高南昌国税宏观税负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实现宏观税负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培植税源,坚持“新型工业化”战略,实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行业并重的政策,把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有效促进产业集聚效应。合理引导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培植发展新税源,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电子通讯、生物制药和计算机软件行业,研制开发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转化。要培植母体经济,打造经济航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培植更多国际化企业,实现资金国际化、技术国产化、产品多元化、资源本土化,走规模经济的发展道路。营造宽松环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实施资本运作,扩大企业规模,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应对资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可以通过向资源类企业注入资金,甚至控股,缓解成本上升的压力,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征收管理,促进征管查互动,实现宏观税负稳定增长。坚持依法征税,大力组织税收收入,遵照“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宗旨,以服务和谐创业、加快富民强市为己任,恪守依法组织收入原则,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到国税收入上来。加强税收分析,把握税源变化趋势,密切监控和掌握税收收入进度,客观分析收入形势,摸清摸实税源变化情况,提高驾驭组织收入工作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申报纳税服务,切实打造“阳光国税”政务品牌,营造公平、和谐、诚信、高效的税收环境,提高申报质量和纳税效率。强化税源管理,拓展税收增收空间,准确分析掌握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投产、发展前景和税源变化情况,充分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夯实征管基础,提高税收收入质量,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杜绝漏征漏管户;严把纳税申报审核关,将征税防线前移;实施纳税评估,提高税种管理水平。大力实施依法稽查,提高税法遵从度,针对税收征管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检查,狠抓案件查处,增强稽查税款执行力度,确保已查结案件的税款和罚款及时足额入库,震慑涉税违法犯罪分子,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严格目标考核,加大欠税清缴力度,加强欠税核算管理,坚持以票控欠、以退抵欠原则,杜绝新欠,压缩陈欠,促使欠税向有效税源转化,促进税收收入的增长。
(三)统筹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宏观税负持续增长。积极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启动社会综合治税工程,建立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为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的社会综合治税新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社会各界依法护税的综合治税新格局。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对税收的支持,帮助协调税务部门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同时,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构建税源信息传递或共享制度,形成全面、实时、动态的税源监控网络。加强部门协作,各经济管理部门以支持经济发展为己任,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协作,尽快实现工商、统计、税务、财政、国库等部门网络联通,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衬,加强对企业经济与税收指标的纵向、横向比对,分析变化趋势,实现动态监控,共同促进地方经济与税收协调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