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计稳健性对国资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尽管国资企业的经营利润逐年都在攀升,但其低效运行却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提高国资企业经营效率的诸多文法路径中,强调会计稳健性是一种相对更低成本、更高效益而且具有制度规范性建设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和路径。本文通过对国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情况下,会计稳健性对其可以起到的预警作用,尤其是相关的制度规范性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资企业;会计稳健性;投资过度;投资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资企业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更加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会面对非国资企业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强化对国资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强化对其投资效率的管理,是我国国资企业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社会课题。
一、国资企业相对普遍的投资低效状态
目前,由于国资企业的改革并没有顺利到位,因此国资企业固有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政府干预、独家控股、债务软约束、薪酬失控等依然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于国资企业高管政治关联程度高,自信过度,因此往往导致滥用现金流,投资决策不当,牺牲中小股东利益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融资软约束等原因,国资企业又相对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大量资金闲置、公司增长缓慢等问题突出。这两个方面,最终导致了我国国资企业投资低效状态。我国国资企业这种投资低效状态,非常典型地表现为软预算约束下的投资扭曲。这种软预算约束下的投资扭曲使国资企业在重大的投资决策中,不必过多顾及内部的财务限制以及外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投资决策只遵循企业自身的特定目标。例如在我国周期性较强的煤炭行业中,当处于国内外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的周期时,行业内的许多国有煤炭资源型大公司获得了超额利润,现金流动性充裕。依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国有煤炭企业应当预见到煤炭价格周期性回落或者储备资源日渐枯竭的发展趋势,将高景气度下获得的充裕资金投入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领域,通过投资布局煤化工等上下游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化解风险,或者逐步转向多元化发展,以脱离国资企业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然而,往往这些国资煤炭企业大多受困于路径依赖,将资金用于传统煤炭挖掘领域的扩大再生产,为了扩大市场规模,甚至不惜高额举债,致使资金的沉淀成本巨大,投资效率极为低效。
一旦煤炭市场价格出现周期性回落,这些企业便会现金流动性枯竭,进而引发巨大的国资企业财务危机。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以维护地方社会经济稳定为由,排斥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运用行政干预手段,动用地方财政资金对其进行了财政救济,补充其现金流动性,造成了软预算约束。比如黑龙江龙煤集团,在企业深陷流动性危机之际,省政府曾动用财政资金对其进行了高达30亿人民币的流动性援助。综上分析,软预算约束是一些大到不能倒的国资企业非理性投资决策的重要成因。与此同时,国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极易造成软预算约束而导致的投资低效问题。这种类型的软预算约束成因在于国资企业管理决策权设置不规范而形成的道德风险。例如,企业的管理层为了获得个人的名誉、地位和权力,而特意破坏企业治理中的决策机制,以其他股东及企业整体利益的损失为代价,对明显不符合全体股东权益的项目进行再投资。具体而言,一旦企业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后出现财务损失,企业管理层就不计后果地对前期项目进行扩大再投资,以期通过规模效应弥补亏损。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我国上市的国资公司过度投资风险与该公司董事会频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这项研究充分表明,国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特别是董事会治理制度不健全,极易诱发国资企业内部的软预算约束,进而导致投资的低效状态。
二、会计稳健性对投资低效的约束机制
由上述可知,国资企业的投资低效状态,源于预算软约束下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两个路径,因此,通过会计工作的稳健性原则来约束这种低效状态,也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径。
1.会计稳健性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权威规定,再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以及“百度”中所提供的信息,“会计稳健性”可以综述为如下的定义: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具体而言,凡是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可以预见的费用和损失,都应明确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确切把握的收入,都应不予以确认和入账。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竞争,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类经营风险,因此实施会计稳健性原则,有利于防患于未然,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理性的经营决策,有利于最大限度保护广大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综上所述,“会计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工作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相关不确定性的一种预警和预防。在企业现实经营环境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信息的传播渠道的广泛繁杂,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不确定性问题日渐突出。一般而言,会计不确定性问题有两个具体的成因。第一个是外部原因,即由于企业会计系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和周边外部社会环境密不可分,那么企业会计信息就一定会受到税率变动、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企业的资产信息不断发生变化。另外,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合同的期限的长短也会影响企业资产信息的变化。再有,企业的信用作为企业外部融资时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波动,进而也是企业会计不确定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个是内部原因,即由于企业会计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在会计人员因自身业务水平或职业道德素质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由此可见,许多企业会计内外部因素造成了企业会计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进而导致了会计工作不确定性的存在,而会计工作的不确定性则又决定了会计稳健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会计稳健性机制下的国资企业投资活动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利益主体,国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在国资企业的“委托─机制”下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投资“败德”行为,进而形成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两大问题。
3.过度投资下的会计稳健性机制
所谓国资企业的过度投资,就是在内部软约束的情况下,企业仍然投资那些净现值已经为负数的高风险项目。当国资企业内部的投资决策机制发生问题时,管理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私利,把现金流用于非理性的高风险投资项目,对投资项目的风控审核也不严密,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直接导致了投资效率的低下。通过国资企业内部实施会计稳健性原则,便成为制约管理层这种过度投资行为的必由之路。即董事会在进行管理人员聘用和选拔时,往往需要对其业务指标进行审核,进而判断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具体贡献,而这些业务考核数据通过企业实施会计稳健性原则,就可以确保其准确性,进而对企业管理层形成财务规范约束。事前制约和事后制约是国资企业实施会计稳健性原则以限制过度投资的两种主要途径。事前制约是指将项目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在管理层在职期间就应当被确认,而不能将损失递延到之后的会计期间中。事后约束是指在投资项目之后不可以隐藏亏损、递延亏损、高估利润等,以此使管理人员对于在建投资项目采取更严密的风控措施,若遇到亏损,亦会及时终止。
4.投资不足情况下的会计稳健性机制
一般而言,当国资企业的管理层与广大股东权益一致时,管理层所进行的投资就可以实现最优化。但是如果企业自有资金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募集融资时,那么融资资金的提供者就会提出诸多限制条件,也就是融资约束。而这种融资约束,往往导致实际的投资不足,进而降低国资企业的投资效率。从理论上来说,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是国资企业募集资金的两种重要形式。对于权益融资而言,企业高管掌握的信息比较充分,选择融资的时机也就更为有利,即企业高管通常会选择企业权益高估时进行融资,这样的一个利差就可以形成权益差价。但是如果企业高管拒绝折价融资,就使得国资企业错失投资良机,导致企业投资不足。对于债务融资而言,债权人获得的企业信息并不能全都完整充分,只能参照当下市场贷款变动指标来判断是否给予融资。相对而言,市场贷款的高利率对应高风险项目,市场机制抬升贷款的均衡利率水平。当银行难以准确判断国资公司财务健康状况时,那些较低风险的国资企业项目也只能接受较高的市场均衡利率。因此,当国资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将难以融集到廉价而充裕的资金,造成国资企业投资不足。当前,国资企业大多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企业经营的贷款,即国有商业银行是这些国资企业最大的债权人。由此政府成为了国企与国有商行的最终控制人,这就使得政府在最终的债务风险化解过程中,会很自然的选择牺牲国有商行利益去保护国有股东的权益。另一方面,当国资企业去国有商行贷款时,国有商行的审核过程相对宽松,而非像对待中小民营企业那般严谨,这就使国资企业失去了实施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动力。
三、相关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强化会计稳健性工作的推进和应用
目前,国际上对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大趋势是逐渐放松减弱,这与大多数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相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处于完善过程中的状态来说,会计稳健性原则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目前我国的国资企业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国资企业治理机制仍然不够健全,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存在,会计稳健性原则在规范国资企业过度投资和推动其理性投资的作用依然巨大,所以在与国际化财务会计制度接轨之际,还应充分考虑我国国资企业自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
2.合理运用会计稳健性原则
在国资企业内部,过度地实施会计稳健性原则造成的企业员工信息受挫等负面影响,也会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限制,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因此,需要结合国资企业当前具体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适度实施会计稳健性原则,防止其产生反效果。
3.健全国资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制度
依照会计稳健性的制度原则,进一步优化国资企业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首先,要建立企业财务人员工作规范,努力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要推动企业财务报告内容标准化工作,使得财务报告的阅读人可以高效地找到关键数据分析,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黄震.制度化视角下会计稳健性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5):121-122.
[2]吴锡皓,胡国柳.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与分析师盈余预测[J].会计研究,2015,(9):27-34.
[3]毕超,魏喆妍.最终控制人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会计评论,2012,(1):89-115.
[4]张金鑫,王逸.会计稳健性与公司融资约束——基于两类稳健性视角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9):44-50.
[5]吴丽.企业管理防御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之刍议[J].全国流通经济,2017,(30):19-20.
[6]钟宇翔,吕怀立,李婉丽.管理层短视、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创新抑制[J].南开管理评论,2017,(6):163-177.
作者:陈蕾 单位:金华市通济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