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范文

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各类气象灾害共造成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4890.7千公顷,其中绝收3090.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373.8亿元。农业保险通过灾后补偿能够转移农业风险,目前农业保险已成为各国政府抵御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自2005年起我国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明显加快,2014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25.7亿元,较2013年相比农业保费收入规模增长7%,农业保险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的风险保障额达到1.66万亿元。农业保险已成为我国提高农民福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率提升。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农户由于担心农业气象灾害带来了农业生产风险,约束了农户对农•38•农村经济2016年第3期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由此减缓了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范围的扩大与农业保险灾后补偿力度的不断增强,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张跃华等研究指出在规模较大的气象灾害风险条件下,农业保险可以补充农民利用传统风险分散的能力,有助于迅速恢复再生产。〔1〕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庹国柱、王国军、张跃华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具有农业和农村发展及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2〕〔3〕孙香玉、钟甫宁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由于农业保险业务有最低的参保率限制,〔4〕所以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会带来社会经济福利的净增加。王向楠基于中国307个地级城市2005~2009年大样本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业产出增长,并且在农业生产风险更大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提升作用更为明显。〔5〕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保险通过将农业产业化生产的风险进行分散与转移,消除了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采用新产品生产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运用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农民面临融资约束问题也日益明显。农户在申请农业贷款时由于缺乏抵押物,普遍受到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由此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信贷技术的发展,农户通过农业保险单质押的途径获得金融部门的农业贷款,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联结有效地缓解农户融资约束问题,而融资约束缓解将有助于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农业技术设备投资,从而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Cai发现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能有效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激励农户并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农业产出。〔6〕Carter指出生产者在风险厌恶的情况下,农业保险与信贷的联结能够改善农户福利、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7〕刘祚祥、黄权国基于湖南省岳阳市辖内6县(市)的调查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保险能够推动农村居民的信贷可获得性,降低农村信贷配给、提升农户的收益。〔8〕张建军、许承明基于江苏、湖北两省的调研数据,采用平均处理效应下的Match模型,比较农户参与互联能否增加农业收入,结果表明:信贷与保险互联能有效改善农户信贷配给,显著提高农户农业收入。〔9〕目前,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尤其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发的背景下,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按照我国东部以及中西部区域进行分组检验。

二、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

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由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两部分构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率变动的重要定量分析指标,它直接联系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农民收入影响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充分,而对于农业保险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现有研究较少涉及。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保险通过分散农业风险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保险通过发挥分散风险的职能,能够稳定农业生产者的产出预期,可能会促使部分农户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但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同时,在没有农业保险保障的情况下,农户由于担心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自然灾害约束了农户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农业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随着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与灾后补偿力度不断增强,提升了农户参与农业规模生产积极性,从而影响农业生产效率。2.农业保险通过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户通常情况下具有风险规避的特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一般不会选择农业科研部门最新的科研成果,这样就减缓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逐步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农业保险通过将农业产业化生产的风险进行分散与转移,消除了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采用新产品生产的后顾之忧,由此推动农业新技术的运用与普及,进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3.农业保险提升了农户信贷的可获得性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村居民不同程度的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而农户在申请农业贷款时由于缺乏抵押物,普遍受到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由此阻碍了农户农业生产、投资与消费。随着农业信贷技术的发展,农户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单质押的途径获得金融部门的农业贷款,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联结有效地缓解农户融资约束问题,而融资约束缓解将有助于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农业技术设备投资,从而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

三、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及实证分析

1.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本文在实证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农业技术进步指标与农业技术效率指标;除了选取农业气象灾害、政策性农业保险这两个关键变量外,实证模型添加了相应的控制变量,本文设定的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如下:Prcit=a0+a1Prcit-1+a2Insit+a3Humit+a4Kit+a5Fiscalit+a6Tradeit+a7Cityit+a8Disasterit+uit(1)上式中,Prc分别表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变量;Ins表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Hum表示农村人力资本,K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Fiscal表示政府财政支农;Open、City分别代表农产品贸易与城镇化指标;Disaster代表农业气象灾害状况;下标i、t分别代表省市地区、时间。农业保险发展指标:本文采用农业保险人均保险额来表示;农业气象灾害:采用各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受灾面积所占比重表示。农村人力资本:用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具体算法为:Hum=prim×6+midd×9+high×12+univ×16,其中变量prim、midd、high和univ表示接受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居民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情况;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采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衡量;政府财政支农:用农村人均财政支农额度来表示;农产品贸易规模:用各地区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来表示。城镇化:用各地区城镇人口规模来衡量。相关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基于200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具体估计结果见表1。根据表1全国数据的回归结果来看,一是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比较明显,其中农业保险发展变量的系数值为0.052,且通过了在5%显著性水平检验,同时,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均具有促进作用,变量分别通过5%与10%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为0.061、0.032。我国农业保险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均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加快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二是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程中,农村人力资本禀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人口城镇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了的增长。三是在农业技术进步方程中,农业资本投入、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城镇化等变量对农业技术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气象灾害因素对农业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虽然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但是未通过显著性水平。四是在农业技术效率方程中,农村人力资本、农业资本投入、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农业气象灾害等因素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产生了负向作用。从全国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可知,一是农业保险发展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提升,从而加快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渠道来看,农业保险主要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途径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农业技术效率提升的渠道,这可能与我国当前的农业粗放型生产方式有关。二是总体上看,我国农业资本投入、农村人力资本、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因素都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对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与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促进作用。三是农业气象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要素。在全国样本回归模型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估计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分样本的实证检验(为了节省篇幅,本文略去了估计结果)实证结果可知:一是在东部地区样本中,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技术进步都具有正向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中西部地区样本中,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二是实证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农业资本投入、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变量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渠道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三是气象灾害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要素。在东部地区样本中,气象灾害因素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抑制了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为正,但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中西部地区样本中,农业气象灾害因素抑制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农业技术进步。从分组检验结果来看,一是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与全国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是中西部地区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相关,我国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就更为显著。二是东部地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三是农业气象灾害因素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对微弱,但是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造成这样差异性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东部地区本身遭受的农业气象灾害相对较少,由此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破坏性也就相对就较小;另一方面,与东部地区较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高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影响因素的叠加效应就大大降低了气象灾害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1.结论

第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均具有正向作用;从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渠道来看,农业保险更多的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而农业技术效率渠道作用相对较弱。第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我国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与全国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是中西部地区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样本中,农业保险发展虽然加快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但是对农业技术效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第三,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另外,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农、农产品对外贸易等变量促进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渠道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2.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可以通过将农业保险补贴额度与农业生产技术选择相对接,积极引导、鼓励农民采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激励农民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从而达到不断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运用能力,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效应。第二,我国政府应该提高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保险补贴扶持力度,同时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灾后补偿幅度,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越多,农民的投保意愿就越高。通过提高中西部农业保险的投保率、保障水平,能够稳定中西部农民农业收入、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第三,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人员培养以及政府财政支农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都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我国支农惠农政策应该考虑的地区差异,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应该加大向资源禀赋相对贫瘠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提升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率与农民增产增收绩效。另外,我国也要逐步增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通过相配套的预防措施来逐步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提升农民增产增收的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04).

〔2〕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张跃华.农业保险、利益博弈分析与事后道德风险———基于浙江省乡(镇)级数据的经验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4〕孙香玉,钟甫宁.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02).

〔5〕王向楠.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来自2004~2009年中国地级单位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1,(1

〔8〕刘祚祥,黄权国.信息生产能力、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基于修正的S-W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05).

〔9〕张建军,许承明.农业信贷与保险互联影响农户收入研究———基于苏鄂两省调研数据[J].财贸研究,2013,(05).

作者:陈俊聪 王怀明 张瑾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