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校企合作机制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常态是专门针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准确界定。社会上三大产业和各企业的创新发展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表现。随着经济新常态的不断发展,创新合作模式、经营模式、管理和营销模式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在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创新合作模式。它的发展既有面临突破常规的困境,也有新常态下的机遇。推进校企合作要充分利用经济新常态的机遇,将科研与创新、创业、就业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高校用人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的变革,建设、推进高校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
一、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经济新常态的界定
何谓经济新常态?它是相对于上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态的界定,中国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状态,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着由赶超型经济常态转变为成熟经济常态。经济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已步入中后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式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据相关调查显示,2010年一季度到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我国GDP增速持续保持在个位数。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由此可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在其合理区间将逐渐下移,发展速度已经进入“换挡期”。经济领域的质量和速度是一种错综复杂关系。上一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廉价的人工成本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利用上的。随着社会新常态的发展,各个层面都在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在这个大背景下也逐渐失去其存在的空间。同时,经济结构面临新的压力,必须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重组。
(二)经济新常态对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原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传统经济形态使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但是也随之带来很多弊端,不能适应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如今,各行业和产业面临越来越大的调整和变革压力。上一个经济阶段下,大多数行业采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和低成本的工业化,导致目我国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工业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新经济常态下,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不能让传统产业的弊端蔓延到新兴产业甚至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原因
(一)校企合作创新
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我国涉及国计民生和战略性资源的国有企业无论在地位还是资源拥有量上都优于其他企业,几乎不会把创新经营看成一个核心问题去关注,再加上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行政机构,企业自身的发展创新还要受行政的导向,这些因素导致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动力不足。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必须创新经营模式以适应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首先,企业要以市场主体的地位积极主动立足市场需求、把握市场机遇,同时创新经营、规避市场风险。其次要注重自身人才的储备,选择性地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赢得智力上的支持。
(二)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
上一个经济阶段下,大多数行业采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和低成本的工业化获得较高的收益,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的动力。经济新常态下的管理模式较传统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管理创新成为了企业转型的关键问题之一。企业管理创新是其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关键,它具有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利润和竞争力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因此,企业的创新管理势在必行,而校企合作是企业更好开展创新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的机遇
(一)有利的市场环境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漫长的新阶段,这个时期的经济将面临新的压力。企业只有创新改革,尤其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创新改革,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由于经济新常态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更需要新型人才来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提高竞争力,创新前行。这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机遇。高校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实力,这正好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急需的人才和科技资源。这样互惠互利的市场环境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极佳的机会。
(二)政策改革的契机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高度重视经济的新形势、新发展,比如:鼓励个体创业,扶持新型战略产业,激发企业的发展创新,尤其是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鼓励高校建立科技园,并在一些高校实施改革试点区,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和开展创业。这些鼓励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也将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产业需求,乃至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四、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校企自身管理上的束缚
经济新常态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目前经济上的改革仍处在调结构、稳增长的阶段,相关的配套制度并非完善。传统的企业管理和高校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并束缚和限制了校企合作。尤其在高校管理领域,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严重束缚公办高校的自主办学空间。高校不能自主进行校企合作,在遵守学校相关制度规定和创新校企合作的夹缝中求生存。由于没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激励,再加上一些校企合作的企业和高校贪图短期的成效和收益,不利于校企合作深入全面的展开。
(二)高校绩效评价机制的挑战
高校的绩效评价机制一直都是学校管理工作上的重心。因为高校绩效评价机制直接关系着高校重点项目、博士点、科研项目级别、、学校招生规模等等重要的数量指标,高校尤其重视考核教师的科研绩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大多数教师只看中科研项目和文章发表,而忽视教书育人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久而久之,高校的教育难免下滑,难免会造成脱离实际的教学,脱离社会的研究,不利于高校服务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更别说满足教育与社会行业、产业和企业的需求,这无疑是徒增了校企合作的难度。
五、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充分利用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机遇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和发展,我国经济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变化。单纯利用人工成本,追求规模效益已不再是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了。新常态下,要求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更要求学校的科研和教学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产业和企业需求。在经济大洗牌的机遇下,高校应注重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关注行业、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发展。
(二)科研与创新、创业、就业相融合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推进科研与创新、创业、就业的融合,以便推动企业和高校的双重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发展。高校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应走出校门,在了解市场需求后,根据调研资料和产业需求,创新课程教学,培养企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不在理论中找课题研究,而是走入社会企业中,在创业、就业的市场中调研,围绕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研究的重点和课程建设的方向。只有间接性介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才能有的放矢地满足适合新经济常态的企业发展需求,真正奠定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
(三)推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
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高校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明传播为追求。双方的利益看似完全不同,但却有着彼此相连的利益链。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引领社会进步的力量,它的重要价值就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为企业所用,应当成为推动社会的一份力量。而高校如何让学生融入企业就成了关键。高校应首先与企业合作,深入了解企业,依据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需求开展因时制宜的教学。较之企业来说,高校的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企业应积极与高校合作,吸纳科学研究和人才,赢得智力支持,拥有市场竞争的资本。校企合作给予了高校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也为自身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高校与企业应顺应经济的发展需求,立足双方互惠的利益点,积极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4]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J].中州学刊,2015,(2).
[5]鲍烨童.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路径[J].中关村,2015,(2).
[6]何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7]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2014,(4).
作者:铁晓华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