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困境及对策范文

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困境及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困境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困境及对策

金融投资类专业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衍生品如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为投资对象,以投资或以投机为主要手段,以金融市场为主要职业目标的专业群体,包括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金融与证券、金融保险、证券投资与管理、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等7专业①。当前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作为一直关注和从事高职金融投资专业教学的教师,对此进行剖析,以探索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培养途径与发展之路。

一、目前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制约因素

1、金融投资行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与高职生源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金融投资职业是在充满风险的金融市场从事投资或投机事业,以智力作为主要职业依托来谋取投资收益和投机利润的,需要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素养。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却不利于高职院校吸收这样的优秀生源。按照目前的高考录取政策,高职院校作为最后批次录取的院校,只能在普通高校录取之后才能录取。虽然也是择优录取,但其实是把最差的生源留给了高职院校,客观上造成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低下,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不高,这与金融投资行业的“知识密集型”要求相悖,不利于高职院校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金融投资行业,给高职金融投资专业的教学与发展造成先天性障碍。

2、金融投资行业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与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

金融投资行业是从事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买卖的,其高风险性要求投资者决策时要做出周密而详细的分析、论证和预测才能进行投资操作。这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够胜任。但目前高职教育的理念是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的,以能力本位课程作为学习的目标。这对大量重复工作的理工科专业来说也许是好的培养模式,只要多练习就会熟能生巧,最终掌握技能,而不必强求技能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但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来说,既没有相同的市场环境和相同的分析模式,也没有相同的投资对象可供参考,每一次投资分析与决策都是创新性的,所以高职院校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金融投资类人才的培养教育。相反普遍高校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理论学习和原理分析,过程推导的导入式教学方法可能更适合金融投资类人才的成长。这也是目前金融投资类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大都注重学历的原因所在。

3、就业市场要求的高学历与现行高职院校的大专体制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定位于高职高专类,学生毕业后的学历相当于专科学历。而目前就业市场上对金融投资类人才的最低学历要求大多则是本科,与金融投资岗位直接相关的职位更是要求硕士以上学历,高职学生毕业后要想在金融投资类公司谋一份职业比较困难,这种体制与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使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很多学生毕业后因为学历不合格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直接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根据调查,金融投资专业毕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不足10%,大多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和营销的工作。即使有些被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录取,其所做的工作也基本与专业无关,大多从事接待和服务之类的工作。这是当前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发展遇到的体制障碍。

4、金融投资职业的高技能要求与高职院校技能培养条件之间的矛盾

金融投资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分析研判、操作、资金管理和情绪控制等多项技能。这些能力的获取需要从业者进行长期艰苦的操作练习,其中重要一环是进行实盘操作练习。就好比学游泳,在岸上不管理论学得多好,不下水练习是不行的。纵观国内外金融投资大师的成长过程,都是经过长期艰苦的实战,历经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才成功的。这表明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过程这一环节。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虽也转变到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与其他专业真刀实枪的实践教学环节相比,金融投资专业的实践环节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模拟操作”这个准实践的层次上。各高职院校也大都采用的是“电脑+软件”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没有资金或没有条件进行真的实盘操作练习。模拟实践虽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模拟操作毕竟是模拟操作,资金的虚拟性和约束力的软弱性使投资者不论从心理压力上还是从重视程度上都无法达到真实操作环境下的训练效果。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分析大师众多而投资大师少见的现象,从某些程度上讲就是因为我国高校金融投资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造成的。

5、专业目标的统一性和各校培养目标定位的不统一性之间的矛盾

金融投资专业的职业目标是很清楚的,市场定位也很明确,就是在金融市场上从事金融工具交易以赚取利润。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从事金融投资职业的误解和偏见,加上过去曾对“投机”行为的批判,使得人们的观念中仍对这个行业存有戒心,总认为这是个不太正当的职业,再加上其风险性较大,使得国人谈“投机”色变。我国发行股票之初遇到的无人认购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建立近20年了,但投资者人数仍占不到10%。说明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投资理财渐趋热起来,但仍受到传统认识的束缚。表现之一就是招生难,家长对这行仍然认识不到位,不赞成和支持孩子报考金融投资专业,二是高职院校或由于就业方面或由于认识方面的原因对这个专业的定位不清晰,不统一,差距很远,有的甚至完全偏离了这个专业。比如有的学校定位于会计方向,有的定位于财务管理方面,有的定位于单一的证券投资方向,有的定位于银行保险等方向等不一而足。使得金融投资专业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导致行业目标很清晰的专业在实际中存在着市场定位很混乱的局面,既不利于专业的深入发展,也不利于学校之间的交流研究,更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

二、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金融投资大师

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发展面临的上述困境和矛盾使人们产生怀疑,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投资大师呢?是不是金融投资类人才不适合在高职院校的培养呢?翻开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史和史上著名投资大师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我国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不调整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高职金融投资专业的发展就会走入死胡同。相反如因势利导,适时调整策略,高职金融投资专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1、国外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

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离不开发达的金融市场,当今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金融市场大多出现在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以美国的华尔街为甚。所以顶尖级的优秀金融投资人才与大师级人物大都诞生在这里。综观这些优秀的金融投资人才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国外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高学历+高技能”模式。其共同点一是他们大多都是在名校受过深厚的金融与经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深造,大都获得了高学历,如博士学位或学历。二是在从事专门的金融投资之前,都从事过金融市场经纪业务的,这为他们日后从事金融投资事业打下了基础。显然这种培养模式正符合金融市场对投资人才的要求。另一个模式是“海龟模式”,这种模式认为,从事金融投资,不一定要高学历,任何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训练都能成为出色的金融投资者。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期货市场的传奇人物理查•丹尼斯就是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本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为了验正他的“成功的交易员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而无关乎聪明才智与学历”的观点,他与朋友打赌实验,专门招聘了23人进行为期四年的实战操作练习,在四年的培训课程中,除3人退出外,其余20人都有上佳表现,平均每年收益率在100%左右。最成功的一名学生4年为他赚了约3150万美元。如今这些学生要么在基金公司任职,要么单干,成为美国期货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理查•丹尼斯这种培养金融投资人才的模式很像养殖场繁殖乌龟的做法,被人们称为人才培养的“海龟模式”。

2、国外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方法与理念对我们的启示

“海鱼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金融投资专业的培养很有启示。一是,高职院校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金融投资大师。从理查•丹尼斯及其进行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金融投资人才不只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学历的人才能从事,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要对金融投资具有浓厚的兴趣,经过系统和严格的基本知识与交易方法的训练,再经过大量实盘操作演练,一样也能成为出色的金融投资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金融投资专业是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广大人民投资理财的需要的。应该大力发展,不应被眼前的暂时困境所蒙蔽。二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金融投资专业在培养模式与训练方法上应有所改进。第一、一定要重视投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并且把它放在学习的第一位,放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观念与错误认识。金融投资职业并不是简单地如士兵打枪哪样,只管瞄准而不管枪的构造原理。它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变化无穷的金融市场上获取利润。所以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当重要。第二、一定要进行实盘投资操作练习,不能纸上谈兵或进行软件模拟操作。这样脱离实际市场与真实持仓心理压力,是训练不出优秀的投资人才的。第三、要求学生对金融投资事业要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查•丹尼斯之所以能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在选拔学生时尽管学识、性格等不同,但都要对期货投资怀有极大的兴趣。否则在后面的严酷训练与长时期演练中是坚持不下来的。三是高职院校在培养金融投资人才方面的投入一定要加大力度。不能仅限于“电脑加软件”的模拟操作阶段,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一定要进入金融市场进行真实投资操作。这样才能造就真实技能。

三、高职金融投资专业如何走出发展的瓶颈

1、在学生填报志愿时进行专业教育

高职金融投资专业要想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境。就要从培养的第一步招生做起,把真正对金融投资有兴趣的学生招进来。这就要求在招生阶段对拟报考学生进行详细的专业说明与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学习课程,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与将来的职业前景,让学生对之有充分的认识。不能为了招生而把专业面临的风险与将来的职业不确定性或做夸大宣传,让学生放弃理想,或做虚假的式误导宣传,让学生不明就里稀里糊涂进来。给后面的学习就埋下隐患。在学生填报之后为了确保学生对自己兴趣的真实性有较大把握,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测试。以防止有些学生由于茫然没有专业可报而胡乱填报。

2、入学时交纳操作风险金,以备实战操练之用

在这方面可借鉴有些专业比如美术、汽车修理等专业的做法,为了保证学生将来实习之用,在入学时可收取一定数额的实盘操作准备金,与学费一同收取,但说明这些资金与学费不同,是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盘操作的本金,学生如操作得好,毕业时学校在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后把余额全部返还给学生。如操作得不好,这些资金就是学生实习操作期间的最大亏损额。如此不仅学生有了学习的强大动力和操作时一定的约束力,也解决了学校在金融投资实习方面的资金来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目前有些学校发生的学生为了投资而把学费投入到股市中去的现象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机制而发生的。

3、学校成立校园投资基金,纳入预算,以供学生实习之用

由于入学时学生交纳的实盘操作准备金数量不能太大,为了解决实盘练习时的资金来源问题,学校可成立校园投资基金,纳入学校正常预算,作为教学中的一块固定费用划拔给专业教研室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作为学生实盘操作的资金来源之一。校园投资基金在初期可采用财政信用的方式筹集或用其他信用方式筹集。等到资金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减少学校的预算份额。平时这些资金可交由专业教研室或研究所运作,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实行奖罚制度,这样一可以解决教师的科研局限于单一的写文章而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问题,二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三还可给学校提供一创收的途径。其实这在美国一些大学如哈佛大学等名校,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这些学校,没有国家的经费投入,学校拥有自己的投资基金,或交由专门的投资公司运作,或由学校自己的基金会运作。资金一来源于校友的捐赠,二来源于历年的节余。高职院校尤其是开设金融投资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实践教学的契机,发展校园投资基金。

4、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适当增加理论学习的份额与比例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时不能盲目的实行“一刀切”,对所有专业都实行一样的改革方案与模式,而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实行灵活机制区别对待的原则。比如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的问题上不能强求一致,对一些理工科类可以要求实践教学比例大一些,但对一些文科类专业,其技能的基础就是理论。理论知识欠缺就无法进行实践教学。金融投资类专业就是这样。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分析研判工作占了投资过程的大部分时间,真正的操作只是几秒钟的事。而分析研判依据的是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金融投资类专业中,理论知识还是占第一位的。一定要加强而不能减少。

5、广泛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观念

高职金融投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证监会有关投资者教育的政策,广泛进行投资观念与理念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观,不要把风险夸大,歧视投机,也不要盲目自信,认为在金融市场就能发大财。要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看待现在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投资职业,它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分隔的一部分,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金融投资职业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的一个行业。金融市场是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要大力培育与支持,不能简单地否定和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