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金融保险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3243课程开发模式
3243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基于行业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专业市场需求、职业岗位群工作要求、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该模式基于职业分析,开发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符合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它基于任务分析,设计具体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落实能力培养。
(一)三个阶段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确定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岗位群,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而确定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3243课程开发模式。专业课程开发是整个模式的核心部分,这是落实就业岗位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实质性阶段。此阶段必须解决设置什么样的课程、选取什么样的载体、如何优化课程内容、如何确定课程标准、如何开发学习情境、如何实施课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等问题。这个阶段要系统设计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每一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步骤等,要统筹规划,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
(二)二个步骤
在经论证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指导下,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调整优化通识课程、第二课堂的内容。在第二课堂内容的选取上,考虑学生专业知识的延伸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特长。完成以上二个步骤就形成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确定了最终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四个环节
行业企业专家围绕工作岗位,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每一个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分解细化。然后,由课程教学团队和行业企业人员,共同梳理、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选择合适的载体,形成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紧接着,分析这些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是否涵盖了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工作任务,判断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在掌握这些职业行动能力后,是否能胜任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即对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可行性提出合理化的修改意见。然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一一分解,对每个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进行分析细化。即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四)三个转换
第一个转换:从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的转换。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由高到低,自顶向下,进行具体任务分析,逆向归纳形成特定工作岗位的具体行动领域。第二个转换: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加工,由此构建完成该专业课程的基本框架体系。第三个转换: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学习领域包括了实现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学习领域通过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学习领域的设计过程,其基础是工作过程,其内容必须与职业紧密相关,然后依此进行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各专业课程在创设、呈现学习情境时,要有利于学生认知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
针对职业方向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要求,形成具体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
一是通识基础领域,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体育,经济数学,保险应用文写作,保险基础英语等。
二是专业基础领域,包括保险学原理、金融基础、保险经济学、保险会计、金融法规、金融礼仪等。
三是职业方向领域,主要包括金融风险管理、保险实务(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个人理财、金融保险企业经营、证券投资分析、点钞计算技术、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保险营销实务等。
四是第二课堂课程模块,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演讲与口才、保险职业道德、艺术欣赏、保险讲师与组训技巧等。
五是实践实训课程模块,包括: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社会调查等多项内容。在课程结构上,保证理论够用,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岗位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设计
对于职业方向课程,按照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工作内容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即根据实际业务的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确定学习任务;按照实际工作中具体从业人员的业务工作场景设置教学场景———课堂教学通过场景训练、角色模拟等,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由此做到工学结合,同时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要求,使得课程培养与岗位要求完全对接。
三、教学成效
3243的课程开发模式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将迁移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以能力为主线,系统化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结构,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系统化培养。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每门课程的教学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任务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作者:蔡友莉魏良庆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