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范文

浅析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析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纵观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所占比例相当大,即使规定了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如各占50%(或者理论学时占比更低),甚至要求专业理论课程中必须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但总的执行情况仍不理想。原因在于部分任课教师仍然按照既定的思维讲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原本计划的实践学时得不到具体执行,说明实践教学的意义并没有得到部分任课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脱离地方经济发展实际

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忽略了地方经济发展特征,定位于当前大金融中一些热门方向,如证券、银行、投资等行业,但是工作性质决定了银行、证券、投资业的企业很难与高职院校达成合作办学及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因为这些行业在接收毕业生时绝大多数都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学历。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也不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以安徽省为例,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占比大,专业核心课程跨度大,甚至有的学校还开设了目前安徽金融业发展水平根本用不上的专业课。

(三)培养方案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撰写的要求,一般都会在方案中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专门的阐述,但绝大多数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培养目标的阐述都存在大而空的情况,对培养目标的阐述不够明确,而且对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够清晰。按照这样的目标点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觉得修完这个专业之后与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都能做,要么觉得修完这个专业自己都不知道能做什么。

二、高职院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宏观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包括微观方面因素的制约。总的说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影响较大。

(一)传统的“大而全”的教学模式影响深远

受制于传统“大而全”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认为专业课的开设只有多而全,才能真正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如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就包括了不同专业大类的很多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证券投资、投资与理财、统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等课程;而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同样范围十分广泛,如通常会将保险理论与实务、人身保险实务、财产保险实务、保险营销、保险法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除此之外,还开设了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健康保险、保险中介、再保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保险精算、商业银行经营理论与实务等课程。事实上,这种课程模式的设置不仅不能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反而弱化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因为这种没有明确专业方向、涉及到专业方方面面的课程设置会让学生更加觉得无所适从,更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受制于区域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

局域经济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第一,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保险产品的消费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第二,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人们的保险意识存在较大差别,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同感差异十分明显;第三,保险公司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第四,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保险公司主体数量及经营规模使保险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受到较大影响。基于上述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迎合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更加匮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服务于地方经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三)“走不出去,请不进来”导致培养方案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必然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能与企业进行实质上的合作,而仅仅是流于形式。因此,在撰写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制定教学计划时,很难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进行更加具体、更具典型性的课程设置。

三、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设想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在能力结构设置方面,包括对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实习基地调查收集的信息来看,基础能力的培养应重点突出对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办公应用软件运用能力的培养,其中多家企业提到需要学生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如Office中的Excel表格制作(尤其是针对企业的一些基本函数运用)、Word文档的格式排版以及PowerPoint中幻灯片的制作;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应重点突出营销渠道的开拓,基本业务组织与管理的方法、技巧以及对客户进行理财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专业拓展能力培养则应突出对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消费者心理行为、管理和组织产品的销售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2.在素质结构设置方面,应包括对政治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1)政治素质。

在政治素质培养上,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思想和邓小平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做到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

(2)身心素质。

在身心素质培养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3)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企业专家提到,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时,可以适当向学生说明行业内的一些“潜规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行业职业道德的底线;同时进行“负面清单”管理教育,让学生能做到令行禁止,不越雷池半步。其次,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在与实习基地领导的沟通过程中,多数领导都提到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有企业领导提到,通过他们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看,部分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善于沟通和交流,协调能力较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甚至选择辞职来逃避现实,这既不利于学生的顺利成长,也不利于公司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长远规划。再次,吃苦耐劳精神与合理职业定位能力的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是学生就业后走向成功的重要方面,部分毕业生由于不能吃苦、害怕吃苦,不断失去就业机会或就业后频繁跳槽,始终游离于就业与失业的边缘,既不利于自己成长,也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合理的职业定位也是毕业生走向成功不可忽视的一面。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使学生摒弃“眼高手低”的思想,坚持到一线锻炼并获取工作经验,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最后,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适当开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创新或创造能力的课程,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工作以后能够根据行业特点、职业性质和工作岗位要求不断创新,寻求更加科学、高效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4)人文素质。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除了应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适当减少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突出专业重点课程

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应适当减少理论性较强或对数学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而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在学时上的比重,对于某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甚至可以跨学期开设。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按照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拓展知识三个方面来分别开设课程,具体开设要求如下:

1.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服务于专业技术知识,因此在课程的开设上应涵盖金融保险基础理论、统计与会计基础理论、产品行销及团队管理基本理论。

2.专业技术知识。

专业技术知识课程设置应体现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开设,如我校将《人身保险理论与实务》、《财产保险理论与实务》、《保险营销》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理论与实务》定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3.专业拓展知识。

专业拓展知识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而开设的。因此,在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时,应重点突出对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演讲与口才、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将阶段性实习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方面,目前高职院校比较流行的做法是“3+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三学期开设与能力和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课程,第四、五学期集中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并进行对口实习,第六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事实上,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实训的时间,如将阶段性实习穿插于教学过程中时,在前两学期集中开设与能力、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关的课程,第三、四学期集中开设专业课程,并在第三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和第四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连同暑假,共三个月)安排教学实习,第五学期前八周让学生参加校内集中实践环节的训练(主要是上机模拟实训,主要包括人身险与财产险的业务流程、股票模拟操作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剩下的时间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直至第六学期结束。这种“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双循环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实习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忽略或比较薄弱的环节,也能让教师通过指导实习或亲临企业一线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补充或更新的教学环节。

(四)切实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将地区经济发展与企业现实需求置于首要地位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一般对本地区相对比较熟悉,更容易掌握人才需求的动向,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以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由于地域上的优势,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方便,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第三,在专业共建或实训基地共建方面,与本地区企业联合使得学校教师到企业任职或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兼职合理性更高,更加容易执行。当然,在“走出去、请进来”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与企业的合作,还应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到其他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应是一个既定的模式,而应随着行业需求的改变不断修改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作者:杨勇周兵单位:淮南联合大学经济系